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月治疗2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男15例,女14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2.4岁(13~56)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2例,肱骨近端2例,股骨近端、尺骨远端、腓骨近端各1例.首次手术方式与例数:肿瘤刮除植骨26例,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术2例,单纯腓骨近端切除术1例.复发平均时间26.6个月(1~168)个月.再次手术方式与例数: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术17例(假体置换14例,自体骨移植2例,灭活再植1例);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术7例(植骨4例,骨水泥填充内固定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截肢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70个月.2例再次复发;总再复发率为6.9%,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无复发,病灶内手术组中1例复发(1/7,14.29%),局部扩大切除术组1例复发(1/3,33.33%).随访期内2例死亡(1例死于非肿瘤原因).病灶内手术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100%,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73.33%.综合临床疗效评价病灶内手术优良率为85.71%.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66.67%.[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定期随访对于早期诊断肿瘤复发至关重要;一旦复发诊断明确,尽管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应首选瘤灶内手术;对放射学Companacci 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择瘤段切除骨缺损重建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张涛  张余  徐亮  黄华扬  尹庆水  吴峰  张德春  王庆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99-901,95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骨巨细胞瘤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59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19例,胫骨近端18例,股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5例,肱骨远端1例。按Campanacci分级,Ⅰ级7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根据肿瘤部位、Campanacci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单纯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7例,刮除植骨内固定19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12例。结果随访时间3~11年,平均6.8年,刮除植骨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瘤段切除+关节置换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8.3%,术后患者Enneking功能评定优25例,良12例,可6例,差5例,总体满意率为89.6%。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蒸馏水浸泡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从而大大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且术后肢体具有良好的功能;瘤段切除适用于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胞瘤,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3.
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卫  杨毅  李晓  姬涛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77-18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四肢骨巨细胞瘤128例,男65例,女63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股骨远端49例,股骨近端8例,胫骨近端37例,肱骨近端14例,桡骨11例,腓骨4例,跟骨2例,胫骨远端1例,尺骨1例,指骨1例。Campanacci分级Ⅰ级29例、Ⅱ级67例、Ⅲ级32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37例,刮除后植骨内固定42例,腓骨代桡骨11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33例,单纯切除不重建5例。结果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3例出现切口渗液,3例出现假体迟发性感染。局部复发: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组5例(13.5%),刮除后植骨内固定组5例(11.9%),人工关节置换组2例(6.1%)。肺转移2例,均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良、恶性各l例。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刮除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囊内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具有较好的术后功能、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瘤段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与囊内切除相比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用于切除后无须重建的肿瘤、大的侵袭性病变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应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43例GCT患者,年龄20~66岁(平均3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7例,胫骨近端16例,桡骨远端5例,腓骨近端2例,股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1例;治疗方法:病灶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并(或不并)内固定及并(或不并)植骨术,瘤段骨切除特制肿瘤关节置换术,瘤段骨切除腓骨小头移植术,瘤段骨切除关节融合术,瘤段骨切除稳定结构重建术。分析本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4个月,平均28个月。本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7.0%(3/43),其中采用扩大刮除术患者复发率为7.7%(2/26),瘤段切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5.9%(1/17),复发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治疗。2例合并感染,发生率为4.7%。结论通过术前认真设计,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重建方式,肢体GCT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院自1995年至今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8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后复发率为22%,而游离自体腓骨移植病例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腕关节重建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率较传统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为低,可以很好的重建腕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刮除植骨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刮除植骨对骨巨细胞瘤刮除后骨缺损重建的效果分析,了解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访手术治疗72例骨巨细胞瘤,男31例,女41例;年龄14~66岁,平均32.4岁。主要发病部位为股骨上端5例,股骨下端21例,胫骨上端17例,肱骨上端7例及桡骨远端9例。外科治疗以X线Cam-panacci分级系统或Ennekin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采用囊内刮除植骨(病灶刮除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对肿瘤切除,进行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结果:72例中有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年4个月。功能评价按Ennek-ing标准,本组优25例,良21例,一般5例,优良率90.19%。结论:本研究提示骨巨细胞瘤刮除后行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关节,手术刮除彻底,复发率低,植骨愈合可靠,重建后的关节功能良好,可能与肿瘤充分刮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讨论该病变可接受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2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12例,腓骨近端复发并胫骨转移1例)根据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式:9例行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13例行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和内固定术(植骨9例,骨水泥填充4例),1例行截肢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50个月。术后3例复发,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1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80%;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组2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95%。结论根据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肿瘤复发的控制及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自体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4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患者在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的同时,行自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手术。结果患者随访27~50个月,疼痛症状消失,骨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6.5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腕关节功能握持力为对侧手的55%(40%~80%),背伸活动度可达对侧50%(10%~80%),掌屈达40%(15%~70%),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恢复正常工作劳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及肺转移。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经广泛切除后,用自体近端腓骨移植进行保肢治疗,可较好地保留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PA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单纯性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病例资料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5~75岁,平均(25.3±9.28)岁。该组病例中病灶常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伴病理性骨折5例。外科手术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辅助治疗措施包括酒精灭活、高速磨钻磨除瘤壁等,对病理性骨折或潜在病理性骨折风险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40~156个月,平均(92.3±6.82)个月。58例病灶植骨获得骨性愈合,肢体功能优良,效果满意。3例病灶复发(2例行边缘切除关节假体置换;1例予以再次病灶刮除植骨术,病变部位获得骨性愈合,效果满意),复发率4.9%。3例发生异体骨排斥反应,经抗炎换药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手段,局限性的切除并未增加病灶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溶骨性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是最常见发生部位.该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患者常主诉患肢疼痛、肿胀、无法负重.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手段,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内刮除及广泛切除.单纯病灶内刮除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联合各种辅助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广泛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1.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2个月,平均2年11个月。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2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植骨术12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8.2%,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5月-2006年6月我中心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共88例,男性5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8岁.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3例仅接受活检,17例行肿瘤病灶外整块切除,68例行病灶内刮除;其中54例进行了内固定,12例接受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结果 平均随访58个月,9例囊内刮除病例(9/85,11.7%)出现局部复发,包括6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巨细胞瘤;其中1例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出现了深部感染,3例单纯病灶刮除、未行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骨折.术后MSTS93评分平均27.3分.结论 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进行适当的刮除植骨内固定通常可以达到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好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可用于侵袭性或反复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Denosumab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经Denosumab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09±11.62)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11例。22例术前均接受3个月Denosumab治疗,首月第1、8、15、29天皮下注射120 mg,接下来120 mg/月。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刮除骨水泥填充组(12例,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5例)首先取出前次手术内固定、骨水泥或填充骨,再次行病灶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必要时行内固定术;肿瘤假体置换组(10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6例)采用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随访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应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对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77±9.19)个月。两组病例总复发率为13.64%(3/22)。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例复发(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复发率25.00%(3/12),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肿瘤假体置换组术后复发率0(0/10),1例术后1周出现患肢腘静脉及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2周后血栓消失。1例术后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与清创、缝合后愈合。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MSTS功能评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28.17±1.11)分,肿瘤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26.70±0.95)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高于肿瘤假体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nosumab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停药后肿瘤复发风险高。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治疗后,为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建议行广泛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下肢功能虽不及刮除术但可满足患者基本日常活动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本院收治的18例GCTB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评估、功能评分(MTSS 评分):>70%满意、≤70%不满意.18例患者初次复发14例、二次复发4例;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6例、髌 骨1例;Campanacci分级:2级7例,3级10例,恶变1例;采用扩大刮除+骨水泥(内固定),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假体重建和截肢.[结果]扩大刮除的11例患者有2例复发,行瘤段切除重建术,6例瘤段切除重建患者无复发,远处转移2例(1例恶变截肢的患者死亡).MTSS评分>70%12例,≤70%6例.[结论]根据骨巨细胞瘤复发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分级以及年龄,患者对功能的具体要求,可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原则上局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刮除术;瘤段切除重建术具有病灶切除彻底、不易再次复发的优点;对于巨细胞瘤复发、恶变,软组织污染的患者可以采取截肢手术.  相似文献   

15.
腓骨近段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腓骨近段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刘志成,李德甫,李天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治疗比较困难,刮除植骨复发率高,瘤段切除植骨及桡腕关节融合可引起腕关节的功能活动丧失。近20年来,我们采用瘤段切除,以含腓骨头的胖骨重建桡腕关节,治疗10例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股骨近端原发性溶骨性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自1997~2003年我科共收治股骨近端原发性溶骨性骨缺损36例。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大小分别采用病灶刮除 自体(异体)皮松质骨植入8例;病灶刮除 自体(异体)皮松质骨 自体缝匠肌髂骨瓣复合植入 内固定术22例;病灶刮除 骨水泥填充 内固定5例;瘤段切除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1例。结果术后随访12~54个月,平均24个月,仅1例骨巨细胞瘤复发,关节功能评分33例优,3例良。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和股骨近端骨缺损大小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了病灶清除及功能重建,是一套有效的重建股骨近端骨缺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相关因素,探讨GCT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获随访的GCT患者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14~59岁,平均31.1岁。经术前穿刺活检及术后证实为GCT,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同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Campanicci’s放射学分级:I级5例,Ⅱ级22例,Ⅲ级11例。按Enneking分期:I期9例,Ⅱ期21例,Ⅲ期8例。Jaffe’s病理分级:I级7例,Ⅱ级24例,Ⅲ级7例。29例GCT位于膝关节周围(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16例),股骨近端、尺骨近端、桡骨远端、骶尾部各2例,腰椎1例。3种基本手术方法分别为:单纯刮除植骨4例;刮除植骨+磨钻、石碳酸、50%ZnCl2、3%碘酒、骨水泥等辅助治疗26例;瘤段截除8例。结果38例术后获随访12~144个月,平均67个月。4例行单纯刮除植骨均复发;8例行瘤段切除,术后无复发;26例刮除植骨+辅助灭活方法,8例复发。按Campanicci’s放射学分级:I级5例无复发,Ⅱ级22例复发6例,Ⅲ级11例复发6例。按Enneking分期:I期9例复发2例,Ⅱ期21例复发6例,Ⅲ期8例复发4例。术后共复发12例,复发率31.6%,均位于膝关节周围,复发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4.3个月。复发12例患者均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8例选择瘤段切除,4例行刮除植骨+辅助灭活方法,术后均无复发。结论GCT术后复发多发生于膝关节周围,以胫骨侧为主,Campanicci’s放射学分级的Ⅱ级和Ⅲ级,且临床表现侵蚀性较高者。单纯刮除植骨复发率较高,正确使用辅助方法结合现代广泛刮除技术及现代的诊疗技术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方式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4月4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治疗,包括囊内病灶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术,边缘切除术、广泛切除术。[结果] 44例患者获得12~56个月随访,5例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总复发率为11.36%,肺转移率2.27%。行囊内病灶刮除植骨术18例,2例复发,复发率11.11%。行囊内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22例,3例复发,复发率13.63%。植骨组与骨水泥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行边缘切除术、2例行广泛切除术病例均无复发。本组中8例合并病理骨折的病例中1例复发,复发率12.50%。无病理骨折组复发率11.11%,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Ⅰ、Ⅱ级及大部分III级病例,都可以行囊内切除,主要是扩大刮除加辅助处理瘤床,得到良好的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大段切除、肿瘤假体重建治疗复发性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15例复发性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男7例,女8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6.8岁(23~54)岁;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首次手术采取病灶刮除+植骨12例,采取病灶刮除+磨钻磨除+骨水泥填充3例,复发平均时间28.1个月(18~42)个月。复发患者均采取肿瘤大段切除、肿瘤假体关节置换。结果术后15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96月,平均70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术后肢体功能Enneking评分(22~27分),平均24.2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能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术后再次复发率低,是治疗复发性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病灶内切除术和整块切除术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康复结果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8期)、Pub Med、Ovid、Elsevier、CNKI等数据库。检索从(1970-01-01/2013-01-01)年有关病灶内切除与整块切除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病灶内切除术相对整块切除术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危险的优势比(OR),评价病灶内切除术与整块切除术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篇,总样本量163例。其中病灶内切除术组92例(PMMA n=54,骨移植n=33,非PMMA或非骨移植n=5),整块切除术组71例。病灶内切除术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组高[OR=3.87,95%CI(1.42,10.53)],而在Campanacci 3级GCTs中[OR=10.12,95%CI(1.57,65.27)],病灶内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13,95%CI(0.04,0.40)],病灶内切除术组内用PMMA与骨移植物充填病灶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OR=0.96,95%CI(0.26,3.56)]。通过选择用MSTS系统评价、VAS系统评价和握力计系统评价时,病灶内切除术组在功能康复结果中优于整块切除组。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表明整块切除术更加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而病灶内切除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Campanacci 1、2级比3级更加适合,病灶内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面,PMMA并不优于骨移植物。病灶内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在功能康复方面优于整块切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