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扬刺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针刺治疗,以牵正穴为主穴并采取扬刺手法,随证配穴,观察治疗效果、年龄与疗效关系、年龄与病程关系.结果:总有效率95.6%,患者年龄小疗效好,病程短见效快.结论:牵正穴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穴位,采取扬刺方法增强了其疗效,为治疗此病提供更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揿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TDP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82.6...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医用羊肠线透穴+结扎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将4周内的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普通治疗组,各组又分2周内的急性组和2~4周内的亚急性组两组。穴位埋线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地仓+颊车穴位埋线悬吊,普通治疗组以普通治疗组+穴位针灸治疗,治疗以1个月时间为一疗程,根据(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确定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普通治疗组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穴位埋线组急性组与亚急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穴位埋线悬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陈栎  刘美琼  刘红波 《新中医》2016,48(7):47-48
目的:观察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3.3%,对照组为4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愈显率,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针灸治疗方法。方法:将11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d,最长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8.3%和49.2%;21天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8.3%和.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浅刺法(主穴为阳白、丝竹空、颧髎、下关、颊车、迎香、地仓);对照组采用沿皮透穴刺法(取穴:阳白透鱼腰、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透穴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电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透穴法(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等方法),再结合穴位(颊车与地仓)静脉注射胞二磷胆碱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透穴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割穴贴药按摩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使用割穴贴药按摩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割穴贴药按摩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提高临床治愈率,且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徐国栋 《光明中医》2016,(16):2361-2363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肌电图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刺法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以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年 《四川中医》2007,25(3):104-105
目的:观察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烧山火透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例,与同期采用电针透刺治疗25例进行比较,观察疗程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12例(4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28%),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浅针透刺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95%CI=88.80%~99.60%),对照组为75.00%(95%CI=60.85%~89.1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22 0,P=0.00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证据明确,其收益为OR=0.10(95%CI=0.02~0.49),NNT=5(95%CI=2.85~11.3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一组(30例)、对照二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对照一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依据J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按照疗效标准分别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病情改善、痊愈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一、二组,对照二组效果最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合用口内透刺比常规外部透刺优势明显。结论: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部正骨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部正骨手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对于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除了常规针刺治疗之外,结合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比单一进行针刺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药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巨刺法。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P<0.05)。结论巨刺法可提高常规针药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4种治疗方法及交互作用对急性期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将48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人一组,分配至16种治疗方案中。患者均予常规基础针刺,根据分配结果在急性期相应配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温针灸、刺络放血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较佳的针灸方案为针刺联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电针治疗,急性期联合温针灸与刺络放血可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