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透穴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电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透穴法(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等方法),再结合穴位(颊车与地仓)静脉注射胞二磷胆碱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透穴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晓虎  谢晓焜  谢昆 《中国针灸》2006,26(4):287-289
目的寻找和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的透刺方法。方法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以阳白透头维,阳白(原穴略上)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地仓透颊车、迎香与颊车互透,使透刺方向与局部瘫痪肌束约呈45°角。对照组45例,选穴基本同治疗组,常规透刺,以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愈显率92.0%;对照组痊愈率55.6%,愈显率75.6%。两组痊愈率、愈显率及痊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透刺方向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刺法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部分病例伴有发热,耳后疼痛,耳鸣等症状。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性2l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7岁;病程3~15天。以上病例均经专科门诊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治疗方法采用单穴组与“循经式透穴”法交替使用。选穴:第一组,地仓、颊车、翳风、迎香、阳白、合谷;第二组,“循经式透穴”法,阳白透鱼腰,和髎透牵正,瞳子髎透颧髎,地仓透颊车(穿过口角表情肌经咬肌膜表面透颊车),进颊车穿过下唇部表情肌透承浆穴,快速进针,每次留针20~30分钟,lO分…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9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合谷、迎香等穴,同时配合6805-Ⅱ型治疗仪疏密波治疗;同时结合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结果]总有效率为97.96%。[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穴位取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髂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配合谷、太溪。留针期间用神灯照射面颊部。治疗30次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慧 《陕西中医》2003,24(7):645-64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从少针、浅刺到透穴、沿神经走行方向进针方法 ,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等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 0 0例 ,结果 :总有效率为 99%。提示 :针刺局部能激发舒通经络之气 ,促进面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39例徐锦平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全部病例均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治疗方法取穴太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承位透晴明,阳白透鱼腰,迎...  相似文献   

10.
吴芸 《国医论坛》2002,17(1):38-38
贝耳 ( Bell)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采用三透穴加平衡针灸治疗本校该病患者 72例 ,取效捷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2例中 ,男 42例 ,女 30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67岁 ,其中 1 8岁~ 2 4岁 47例 ,2 5岁~ 45岁 1 6例 ,46岁~ 67岁 9例 ;疗程最短 1天 ,最长 3个月余。2 治疗方法三透穴及进针方向 :从鱼尾透鱼腰 ,从瞳子 直下0 .1寸透颧  ,从颊车透地仓。平衡穴取双侧攒竹、迎香、颊车、地仓 ,重症加印堂、水沟。操作方法 :先透刺三透穴 (只取患侧 ) ,后直刺或斜刺平衡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迎香与颊车互透;对照组行常规透刺法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两组各连接3组电针(观察组选用阳白与丝竹空、阳白与牵正、迎香与颊车;对照组选用阳白与攒竹、地仓与颊车、牵正与四白),采用断续波,频率为1 Hz,以患者耐受为度,并辅以患侧耳周穴(翳风、颊车、牵正)TDP照射,均配合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4.5%(35/47),对照组愈显率为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透刺(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普通透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临床报导方法较多 ,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笔者近几年通过 82例临床观察 ,其中男性 43例、女性 3 9例 ,年龄最小4岁 ,最大 70岁 ,以青少年为多见。采用针刺为主、按摩、中药为辅的三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有效率达 1 0 0 %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兹报导如下。1 针刺法  取穴 :风池、牵正、地仓、迎香、阳白、瞳子、承浆、合谷。  方法 :初期取穴宜少 ,手法应轻而浅刺 ;中期中等刺激量 ,适当深刺 ,可予透穴 ,随证加减 ;后期手法宜轻刺 ,对症选穴。若闭目受限加攒竹、四白 ;抬眉困难者加鱼腰透阳白 ;耳后疼…  相似文献   

13.
透穴埋线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18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临床上疗效不满意甚至无效者也屡有所见。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发病3个月内未治愈者称为“难治性面神经麻痹”,采用透穴埋线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为首次单侧面瘫,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为4个月。2治疗方法取患侧四白、阳白透太阳、颊车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地仓透迎香。定准穴位,划上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带束发帽,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行穴位表面局麻,取0~1号羊肠线,用持针钳夹住带羊肠线的穿刺针(除四白…  相似文献   

14.
“调中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中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16~30d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4例 ,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选用印堂、人中、承浆为主穴 ,配以太阳透地仓、攒竹、阳白、四白、颧、下关、迎香、风池、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太阳透地仓、攒竹、阳白、四白、颧、下关、迎香、风池、合谷等穴位治疗。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单位电位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P<0.05) ,与运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中法”用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浅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有效疗法。方法:12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浅刺患侧翳风、完骨、地仓、颊车、阳白、太阳、牵正、攒竹及健侧合谷穴为主及自制"面瘫穴敷方"进行牵正、地仓、阳白、完骨或颊车、太阳、颧髎、翳风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88.3%(53/60),优于对照组的66.7%(40/60)(P0.01)。观察组中痊愈患者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浅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提高疗效,并可以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透穴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强  王卫刚  伦奕  郑萍 《陕西中医》2005,26(3):255-256
目的 :观察透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透针刺法 (阳白透鱼腰 ,地仓透颊车等 )结合穴位 (地仓、颊车 )注射胞二磷胆碱治疗本病 32例 ,并设电针治疗本病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92 .8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本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刘雅静 《新中医》2007,39(5):51-5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部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经筋刺法治疗(主穴:阳白、颧髂、颊车),每天针刺1次,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进行面部穴位(阳白、颧髂、颊车)微循环参数的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92%;阳白、颊车穴微循环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细胞浓度相对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颧谬穴微循环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细胞浓度相对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9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常规针刺,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听会、水沟、承浆、迎香、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承泣,双侧合谷、冲阳、足三里;耳后疼加翳风,头疼加太阳;浅刺,留针30min,行针1次/10 min,连续针刺6d休息1d,第2个疗程隔日1次。治疗组45例前3d常规针刺、浅刺,第4d结合透刺法,嘴角歪斜、不能鼓腮、流涎,针刺地仓透颊车;面部肌肉僵硬、无表情,地仓透巨髎、四白、承泣;不能闭眼,皱眉、攒竹透眉冲,鱼腰透阳白、头临泣,丝竹空透耳和髎;均取患侧,留针30min,不行针,透穴刺沿皮下,不易深,否则增加患者痛苦而无益于病情,不易过浅,过浅则易穿透皮肤,起不到治疗作用。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痊愈31例,显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耿文 《陕西中医》2007,28(7):884-88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攒竹、阳白、丝竹空、迎香、地仓、颊车等;超短波电极选翳风穴、地仓穴。结果:痊愈率82.5%,总有效率97.56%。结论:本病早期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6年以来,运用透刺疗法为主,配合电针及TDP灯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19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97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19例,女性78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1岁;病程最短的2天,最长的2年半,其中3个月以上的115例。左侧面瘫86例,右侧面瘫111例。2 治疗方法选穴:第1组:大阳透颧、地仓透颧、颊车透颧,即太阳、地仓、颊车三针的针尖均向颧透刺,使三针针尖相对,并加上针攒竹、翳风、牵正;第2组: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瞳子,迎香透鼻根,并加上针风池、合谷。随症加减:若眼睛涩痛,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