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咪替丁对甲硝唑唾液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量0.6g甲硝唑,次日开始连服6d西咪替丁0.4g,bid,第7d再次口服同量甲硝唑。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收集的甲硝唑唾液浓度,用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单用甲硝唑组与西咪替丁+甲硝唑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合用组的消除半衰期(T1/2Ke=3.1h);较单用组(7.0h)为短,差异非常显著(P<0.01)。合用组的AUC(65mg·h·L-1)也较单用组(118mg·h·L-1)为小,差异显著(P<0.05)。Cmax两组接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UV)平行测定了2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茶碱浓度,共123例次,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61,P〈0.01),但UV法较HPLC法测得的血清茶碱浓度低(△C=-0.6±1.6mg/L,n=123,P〈0.05),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差异并不影响茶碱的主要药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UV)平行测定了2l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茶碱浓度,共123例次。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61,P<0.0l),但UV法较HPLC法测得的血清茶喊浓度低(△C=-0.6±1.6mg/L,n=123,P<0.05)。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差异并不影响茶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值及由此预测的给药剂量。Ka为3±5/2.5±2.8h~(-1);K为0.4±0.07/0.15±0.05h~(-1);T1/2为5.7±2.4/5.0±1.8h;Cl为0.09±0.05/0.08±0.04L/(kg·h);D为1.0±0.6/0.9±0.4mg/(kg·h),P>0.05。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22例患者加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前后血清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患者开始口服氨茶碱100mg,每8h1次;第4d起A组加服环丙沙星500mg,B组加服氧氟沙星300mg,均为每12h1次,至第9d。结果显示:A组患者加用环丙沙星后,血清茶碱浓度显著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36.1%(P<0.01),清除率下降29.6%(P<0.05);B组患者加用氧氟沙星后,血清茶碱浓度亦有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具有亚临床病例特点的实验性甲亢和甲低模型,以及通过参照文献的方法建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中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方法,研究了甲状腺功能状态对普萘洛尔药物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如下:对照组,甲亢组和甲低组大鼠ip普萘洛尔4mg/kg,求得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1/2β(h)分别为4.54±0.65,3.58±0.35(P<0.05)和6.4±0.8(P<0.05);K10(h-1)分别为0.99±0.02,1.23±0.09(P<0.01)和0.66±0.08(P<0.01);AUC〔ng/(ml·h)〕分别为654.2±90.4,448.2±66.8(P<0.01)和1034.6±132.3(P<0.01);CL〔mg/(kg·h)/(ng·ml)〕分别为0.00622±0.00096,0.0091±0.0016(P<0.01)和0.00392±0.00058(P<0.01);Cmax(ng/ml)分别为501.46±40.13,408.33±57.65(P<0.01)和607.8±27.2(P<0.01)。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单用氨茶碱及氨茶碱与地尔硫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清药物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地尔硫略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AUC合并用药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均相酶免疫法分别测定了6名老年慢性阻塞性能肺病患者口服氨茶碱达稳态及稳态后合用环丙沙星3d,对合用前后茶碱的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进行同步观察,以PKBP-N1程序包按一室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环丙沙星使茶碱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P<0.05),导致血药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对分布容积及清除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二药合用期间患者出现茶碱不良反应。实验结果提示:环丙沙星抑制茶碱正常代谢,二者合用,应考虑减少茶碱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氟罗沙星对肺心病人体内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本文研究氟罗沙星对肺心病人体内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别测定了8名肺心病患者单独静脉滴注氨茶碱及合用氟罗沙星达稳态后茶碱的血药浓度。结果:氟罗沙星明显延长了茶碱的半衰期(P<0.01),使茶碱稳态血药浓度明显升高(P<0.01),清除率降低(P<0.01),分布容积亦明显增大(P<0.01)。结论:氟罗沙星能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临床上两药合用时应注意氨茶碱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吲哚美辛锌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UV法测定健康成人口服吲哚美辛锌、吲哚美辛胶囊剂后的尿药浓度,以酸-碱法提取尿中吲哚美辛原形药,在265nm处测定吸收度,在4~32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0%,日内及日间RSD<0.92%,对6名健康志愿者口服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吲哚美辛锌及吲哚美辛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3.32,1.87(P<0.01);K=0.1273,0.1531(P<0.05);T1/2=5.47,4.61(p<0.05);Xu(mg)=10.91,13.14(P>0.05)吲哚美锌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3.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依那普利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44例慢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持续性蛋白尿>2.5g/24h病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39±s9a)采用依那普利10~20mg/d,维持用药6mo。对照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7±8a)给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等.2组病人均给予低蛋白(以优质蛋白为主)、低盐的限制性饮食.结果:依那普利组尿蛋白下降65%±8%(P<0.01),优于对照组(P<0.01);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尿蛋白亦减少(P<0.05),同时伴有血肌酐明显上升(P<0.01)和GFR明显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有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天  苏如松 《天津医药》1997,25(5):275-277
用培氟沙星和强的松对17例原发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培氟沙星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升高,均较治疗前有较显著变化(P〈0.05,P〈0.01)。其有效率为75.0%,与强的松组我显著性差异(78%,P=0.48)。提示培氟沙星与强的松疗效相近,且毒副作用少,具有成为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一线药物潜在价值。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对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甲氨蝶呤(MTX)治疗轻、中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专科门诊随诊患者分为:A组,MTX加小剂量激素组(泼尼松10mg/d)28例;B组,中等剂量激素组(泼尼松30mg/d)20例,观察指标包括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激素减至少剂量维持治疗时病情复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积分由治疗前的(9.4±2.1)降至(4.1±0.9),B组由(8.6±2.5)降至(4.0±1.0)。两组治疗前后相比疗效差异显著(P〈0.01),但A、B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激素减量至10mg/d维持后B组有8例出现病情反复,A组在总观察期有3例病情反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A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B组以库兴综合征为主。结论MTX对轻中症SLE治疗有效,加用MTX可减少激素用量,防止长期使用偏大量激素引起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体外对肺癌A549/Taxol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Taxol细胞进行分组,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药物处理组包括紫杉醇组、索拉非尼组、紫杉醇联合索拉非尼组,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相应药物。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及其联合索拉非尼对A549/Taxo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法、Real-Time PCR观察埃兹蛋白( Ezrin)、磷酸化埃兹蛋白( p-Ezrin)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与索拉非尼组分别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大(P<0.05),相对于上述3组,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组抑制细胞生长更显著(P<0.01);空白对照组A549/Taxol细胞凋亡率仅为6%,紫杉醇组为14%,索拉非尼组为8%,而紫杉醇联合索拉非尼组明显提高为50%,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紫杉醇组bcl-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上述3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索拉非尼组Ezrin、p-Ezrin均有所下降( P<0.05),紫杉醇联合索拉非尼组的Ezrin、p-Ezrin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索拉非尼联合紫杉醇用药可通过抑制Ezrin及其Bcl-2表达,促进肺癌A549/Taxol细胞凋亡,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葵胶囊配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黄葵胶囊配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与泼尼松组的疗效、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68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分别应用黄葵胶囊加用泼尼松治疗及单用泼尼松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9.7%)(P<0.01),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葵胶囊配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儿哮喘氯喹非松疗法的抗炎机理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忠  宋宏良 《天津医药》1999,27(11):643-645
目的:研究氯喹非松(CPP)疗法的抗炎机理及疗效。方法:8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CPP组和对照组,观察CPP组治疗前后PEF和PD20=-PEF的变化,并行两组疗效比较。60只豚鼠分为6组,致敏后的给药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行WBC和Eos计数,结果:(1)CPP组经CPP治疗后,哮喘的临床控制率为73.08%,显效21.15%,好转 5.78%,无效为0。对照组分别为3、11、14和2  相似文献   

16.
杜凯 《北方药学》2016,(6):139-14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以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口服小剂量强的松片治疗,30mg/d,3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夏枯草口服液30mL/d,3次/d;两组强的松均在治疗后第二周开始减量,每1~2周减5mg直至停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情况指标、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后,血清FT3、FT4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改善更明显(P<0.05);此外,联合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退时间以及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与强的松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6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强的松治疗,实验组给予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肾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肾功能损害程度及不良反应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霉酚酸酯与强的松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肾炎片联合来氟米特和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LN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kg·d),2个月后逐渐减至10 mg/d;同时口服来氟米特片,20 mg/d。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口服复方肾炎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红细胞(RBC)、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补体C3情况以及SLEDAI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90.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24 h Upro、RBC计数、β2-MG、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lb和C3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SLEDAI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19%、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肾炎片联合来氟米特、泼尼松治疗LN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饶婷  高鸿  欧炜  安裕文 《贵州医药》2008,32(9):780-78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arorefiex sensitivity BRS)的影响,为雏持循环系统的稳态调节提供依据.方法 30例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年龄20~40岁之间,ASA Ⅰ或Ⅱ级.按麻醉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成两组(n=15):D组(异丙酚TCl)、DR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l).分别于诱导前(T0)、依托咪酯脂肪乳荆静脉注射后3 min(T1)、异丙酚达到血浆靶浓度平衡(T2)、瑞芬太尼达到血浆靶浓度平衡(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用药物升压法测定BRS.结果 DR组较D组T3、T4点BRS值降低(P<0.05).与T0、T1比较,两组患者其余时点BRS值降低(P<0.05);与T2比较,D组T4点BRS值增高(P<0.05),DR组T3、T4点BRS值降低(P<0.05);与T3比较,两组T4点BRS值增高(P<0.05).结论 异丙酚对BRS有抑制作用,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会增加对BRS的抑制作用,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能部分对抗二者对BRS的押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七氟醚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A组患者给予0.1 mg/kg地佐辛,B组患者给予0.2 mg/kg地佐辛,C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的镇静评价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 T_1时三组患者的SBP、DBP显著降低,且B组HR低于A组、C组,而C组SBP、DBP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A组的HR、SBP、DBP均高于T_1时,而B组、C组患者的HR、SBP较T_1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A组、C组HR较T_2时降低,SBP、DBP升高,B组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相应指标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A组、C组SBP、DBP降低(P<0.05),三组患者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h的OAAS评分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七氟醚平均吸入浓度为4.02%±0.98%,B组为3.96%±1.01%,C组为3.98%±0.8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氟醚麻醉中复合0.2 mg/kg地佐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术后镇静效果较好,全身麻醉中的应激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