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黄丽娟教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常用方剂以及临床医案的分析,总结其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经验。黄教授认为高脂血症病位在脾,脾虚、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病机之本为脾虚,标为痰浊、血瘀,以健脾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医对血脂和高脂血症的认识,基本病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明确提出脾运、脾化功能失常是痰浊型高脂血症形成的病机关键,深入理解传统中医"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30-43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浊阻范畴,对从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脏腑辨证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位以脾、肝、肾三脏为主,病机为脾失健运,脂浊停留;肝失疏泄,津留为痰;肾失气化,水凝为痰。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宜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化痰泄浊,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这个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高脂血症可以归属于中医“痰浊”、“血瘀”、“膏脂”等范畴,本文试从古代文献中通过针灸对肥人、血瘀、痰浊的治疗,用以防治高脂血症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后人运用针灸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
痰浊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痰浊与PCOS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对其文献的整理研究,探讨痰浊的现代内涵和表型特征与PCOS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由此建立痰浊与PCOS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新的研究思路。1中医对PCOS的认识1·1病因病机中医虽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这一病名,但对其主要  相似文献   

6.
痰浊致瘀,本虚标实,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临床治疗中,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反正了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密切联系。治疗上应注重祛痰降浊、活血化瘀,并兼顾其本,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根民 《中医杂志》2011,52(5):441-443
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探求中医浊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分析浊邪的概念。认为浊邪非痰湿概括的致病之因,其致病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多端,痰、湿、瘀、浊常相兼的共性特点。倡"损其有余",强调以五脏为核心,以化浊泄浊为基本大法。提出中医学浊的生理学含义、病理学含义以及浊邪是癌症的主要病机,认为浊病与癌症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提出建立癌症中医浊病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角度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被称为"胸痹"等。高脂血症从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来看,可大致归类为"痰浊、血浊、膏浊"等范畴。当今社会,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逐年增多,李文杰教授从事相关工作数十年,经验颇丰。文章通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脂血症的认识,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以痰浊瘀阻为主要病因病机,以健脾化痰、行气散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并结合基础的西医治疗,介绍了李教授对于此类疾病的分析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在中医方面,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浊邪有一定关系。文章从浊邪角度深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总结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正虚浊伏,并从扶正驱浊进一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冀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高祥福教授治疗抗磷脂综合征妊娠丢失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瘀血内阻为基本病机,在固肾健脾的基础上,辅以清热祛瘀之法。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调节血脂水平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中医领域中高脂血症无固定命名,患者亦无主观症状,刘如秀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认为高脂血症属于"血浊"范畴.病因析理,高脂血症患...  相似文献   

13.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脏疾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提出膜性肾病的病机为"脾肾亏虚,瘀水互结",治疗遵循健脾补肾、祛湿利水、化瘀通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强调健脾补肾以助正气,宣通三焦以泄湿浊,化瘀通络以消瘀血,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附医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月经过少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胡国华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月经过少的根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虚损、冲任失调,提出以益气养血,补肾疏肝,调理冲任为治本之道,分期论治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擅于将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机结合,在慢性肾脏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许多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学术见解,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病机与客体病机的新理念,并将此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主要对陈教授诊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作一概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体病机与治法:提出脾肾气阳两虚、水湿瘀血内停为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并将其称之为主体病机,据此提出了益气温阳、化湿利水、活血通络的基本治法。2)客体病机与治法:将肾病综合征病情演变过程中常因感受外邪或药源性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证称之为客体病机,并据其变证的不同分别予以相应的治法方药:若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应分别治以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若应用激素,须根据激素应用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文章最后附医案一则及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相关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确诊的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人群年龄最大65岁,最小29岁。症状中疲乏占76.67%(46/60),体征以胖大舌、齿痕舌为主;证候分布以虚证的肾虚证为主,占16.67%(13/60),其次为脾虚痰阻和肝肾阴虚证,各占11.67%(7/60)。结论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属本虚标实之证,肾气亏虚,肝、脾、肾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尤其是HAART治疗疗程较长的患者,与肾虚的程度明显相关,因此治疗更应加强健脾益肾、益气养心、活血化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文铠老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张老师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师认为,慢性肾炎属中医的"水肿"、"虚劳"、"尿血"、"腰痛"范畴,以往着重虚证为主,脾肾阳虚为慢性肾炎的主要证型,治疗着重于温补脾肾。  相似文献   

18.
杜顺棠  林靖  季兵 《陕西中医》2022,(5):616-6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痹症”“痿证”“麻木”等范畴。结合临床表现看,DPN的发病是从“痹症”逐渐向“痿证”进展的过程。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治痿独取阳明”和“肾藏精”理论,从气血津液精的角度探讨“阳明”“肾精”与DPN的关系。DPN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肾精不足为本,痰湿血瘀夹杂为标。因此治疗上须补虚泻实,从“取阳明”“补肾精”论治DPN,治疗上强调以调补脾肾为主,恢复脾肾功能,调补气血津液精,兼以化痰活血祛瘀,使气血津液运行有常。“取阳明”“补肾精”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DPN的全程治疗中,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玉庸教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年,尤其擅长肾脏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尿毒症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衰败为主,标实为湿、浊、毒、瘀."肾络瘀阻"为病机关键.治疗宜健脾补肾、泄浊解毒通络,以降浊通络方治疗,中药辅以血液透析,对于部分尿毒症早期患者,及时中药介入,可逐步停止血透,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医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其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对当下临床不孕症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强调以补肾调周之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以肾阳虚为主,主张补肾助阳,少数阴虚者,亦有兼夹郁火、血瘀、痰湿等病理因素;盆腔或输卵管炎性不孕多为瘀滞,兼夹湿热、寒湿、脾肾两虚,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益脾肾等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以肝肾阴虚为主,治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