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新医改形势下合理管控药品费用的实践经验。方法 采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总结2016—2021年药品费用管控的方法及成效。结果 自2016年综合改革以来,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持续提升,药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门诊及住院药品次均费用分别下降59.81元、2 619.71元。结论 该院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用药管理组织体系、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处方医嘱审核及点评、持续开展药品动态监测和管控、不断加强合理用药宣教等一系列举措控制药品费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有效的重点药品合理使用管控措施,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QRTCC模型,围绕目标、规则、培训、考核、文化5个要素,设置年度重点监控药品管控目标,设立处方点评专家组与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遴选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与重点监控药品医嘱点评制度,对重点监控药品采取动态监测、考核、熔断目录与培训等一定的干预措施。结果:采用此模式对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干预后医院重点监控药品收入、住院患者重点监控药品使用费用、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强度、医师开具医嘱的不合理率均有所下降,改善效果明显(P<0.05),但中成药、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合理率改善效果不佳,仍需后续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ORTCC模式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措施成效显著,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强度与费用均显著下降,医嘱合理率得到较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并减轻了就医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苏州某三级医院通过处方点评、专项医嘱点评、信息化管控、行政干预等多种措施,对提升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苏州某三级医院2016年和2017年合理用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综合管控,人血白蛋白等三类药物处方合格率2017年较2016年均有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略下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比例2017年较2016年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院中药注射剂、中成药、方便门诊慢病药品、人均出院费用、人均出院药费,2017年同比2016年均有下降。结论:综合性管控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显著提升,管控有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升。采取事后处方点评及处方前置审核,建立和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方案,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拦截、宣教、绩效处罚、限量采购、约谈等,实现了重点监控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后,不合理医嘱减少,处方点评合格率提升,辅助用药种类减少。认为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对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县区域审方平台的数据,探讨区域审方平台对基层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 构建并完善区域审方平台,统计分析该县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区域处方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重复用药率、超疗程用药率、联合用药不适宜率、平均处方费用变化以及对慢性疾病处方干预情况。结果 与2021年12月相比,2022年6月区域处方系统预审通过率、人工复审通过率及总体合格率均明显提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重复用药率、超疗程用药率、联合用药不适宜率和平均处方费用明显下降,同时丰富了慢性疾病管理的工作内容。结论 区域审方平台的搭建,可提高基层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基层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公立医院的合理用药管理提供了抓手。自2021年10月起, Z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基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对合理用药的相关要求, 建立了包含加权门诊人均药品费用、加权住院人均药品费用、药品合理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项指标的药品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将医院用药目录中的所有药品分为A、B、C 3类并赋予不同权重, 以及合理设定各指标目标值的方法引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Z医院药占比由2020年的28.75%降至2022年的25.44%,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22.97%升至28.40%, 门诊人均药品费用由170元降至166元, 住院人均药品费用由7 318元降至5 983元。与2021年9月相比, 2022年9月医院药品合理使用率达到100%的科室数量由11个增至16个,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35.84%。该药品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的收入结构, 控制了药品费用的增长, 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 可为三级公立医院的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借鉴大医院经验基础上,结合武警成都医院实际,探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方法武警成都医院从2012-2013年开展编写医院药物手册、开展用药咨询窗口、分析处方病历用药、深入临床进行药学查房、进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进行抗菌药物分析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结果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存在问题并与医生沟通,对医嘱进行优化调整;药师参与查房对重点患者建立药历,提供患者个体化精确用药方案提高了疗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预警减少了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未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2011年与已开展的2012-2013年比较,全院处方合格率由89.00%提高到95.33%,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由13.38%下降到10.03%,住院患者由31.45%下降到26.23%。结论综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可优化药品使用,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避免药品滥用,减少抗生素使用量;能起到及时准确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陆清溪  石禹 《工企医刊》2014,27(6):1169-1170
目的保障围产期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窗口发药、门诊药物咨询、处方及医嘱审核等情况统计分析围产期用药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药师认真指导围产期妇女及家属正确使用药品,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药师在围产期用药指导,可促进围产期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梳理西安市2010—2013年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相关数据、指标及变化,总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的效果和问题,为政策进一步落实和推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了3年来西安市基层医疗机构相关统计报表、处方等资料,相关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研究药品配备品种数量、药品收入、药占比、处方金额、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门急诊输液处方、激素使用处方、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结果西安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长25.56%、住院人次下降12.00%、医疗收入17.16%、药品收入总体增长30.51%,次均医疗费用门诊下降2.89%、住院增加15.05%,次均药品费用门诊增长6.99%、住院增长29.78%,2013年每份处方平均药物种类为2.79种,抗菌药物处方、激素处方、输液处方比例为28.80%、1.19%、21.18%,总体渐趋合理。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药品配备和使用渐趋合理,每处方平均药物种类、抗菌药物、激素、输液处方等指标进一步改善。建议同步推进综合医改措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学学科建设、制定完善相关考核监管措施、强化培训和宣传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为我国用药评价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文献法和统计法。结果处方用药数、处方平均费用、抗生素处方比例、激素处方比例、注射处方比例及抗生素2种以上联用处方比例等指标应用频率最高.涉及到处方基本情况、抗生素使用、激素使用、注射使用、药品费用及机构管理等方面。农村合理用药指标研究主要侧重在处方指标的研究,机构指标研究较少。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比较,缺乏病人关怀指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方面的指标。建议我国农村合理用药指标以后的研究中应该予以重视和加强病人关怀指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方面的指标探讨.建议将使用频次较高的主要指标作为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宁波市某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2012—2018年门诊电子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显示:处方合理率为93.45%,门诊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静脉输液处方比例、激素处方比例等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处方金额从58.08元上升到79.74元。可见,宁波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建议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加强基于HIS的处方集中点评,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强化分级管理,加强居民合理用药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10-2011年我院门急诊电子处方点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门、急诊处方用药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每月抽取一天的门、急诊处方,再随机抽取其中100张,按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金额等要求进行评价。结果抽取的1800张处方中,用药品种数为3.11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09%,注射剂使用率为35.34%,基本药物使用率为22.83%,处方金额为293.61元,处方合格率为85.3%。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各项指标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尚有一点差距,不合格处方比例较高,我院需要加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加强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的科学管理和政策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对宁夏3县45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处方抽样,用卡方检验分析4 972张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宁夏农村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低,且不同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差异性大.平均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10种、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3.60%、注射处方比例21.30%、激素处方比例2.20%、处方基本药物比例93.50%、平均处方费用27.60元.结论 宁夏农村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比较差,可通过分类管理、完善合理用药评价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处方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职能和监督医师门诊处方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点评分析家庭医生处方,为提高处方合格率提供依据,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18年1-10月每月选取100张家庭医生门诊处方共计1,,000张.对所有处方的剂量、用法、适应证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1,000张家庭医生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96张,占比为9.6%.处方的不合理类型表现为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结论家庭医生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应对药物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强化家庭医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家庭医生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西部农村乡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处方数据,评价其用药的合理程度,探讨其中存在的地区差异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选取西部七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57家乡镇卫生院,随机抽取11 495张门诊处方数据,依照WHO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合理用药参考标准,描述各地合理用药整体情况,比较各地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差异。结果:中国西部七省乡镇卫生院平均单张处方用药3.7种;抗菌药物处方和注射处方比例分别高达59.5%和33.5%,均显著超出WHO标准平均值。不同地区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新疆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其他省(自治区)而言更为严重,其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77.3%,超出WHO标准平均值230.3%;处方基本药物比例为43.0%,低于WHO标准平均值50.6%;处方费用平均为119.5元,是其他省份的3倍以上。广西激素处方比例高达16.6%,是其他省(自治区)的两倍,超出WHO标准平均值232.0%。西藏地区除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超标以外,其他均符合WHO标准。结论:由于地区特点和卫生政策在地区间的落实情况不同,我国西部农村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情况存在地区差异,相关部门应根据地区特点适当调整卫生政策,落实各地基本药物财政补贴,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工作的绩效评估体系,改善各地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丁坤林 《中国校医》2019,33(11):852-855
目的 了解南京大学医院门诊处方特点及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加强医院处方规范化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简单随机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院3 436张门诊电子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结果 3 436张门诊处方中,每张处方平均开具2.81种药物,平均每张处方开具药品140.77元,全部使用药品通用名,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达20%,使用注射剂的处方达4.3%,基本药物使用数占总药品数达50.93%,合理处方百分率为95.66%;不合理处方149张,主要表现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结论 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应持续开展并加强处方点评工作,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单张处方金额,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抽查,对其用药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共分离出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146张,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146张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经统计后,共分为6个不合理用药原因,分别为合并用药不当、用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重复用药、禁忌证用药不当、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 门诊中药师应干预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处方合格率,指导中成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 ,了解基本用药情况,规范处方书写,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2月处方,每月200张,总2 4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为依据,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总统计2 400张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3种/张,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35.8%,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6.2%,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使用率为36.5%,处方平均金额为93.8元,不合理处方490张,占总处方20.42%。结论我院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门诊处方质量显著的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强化药剂科的工作职能,建立临床医师和药师合作机制,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宁夏乡镇卫生院的处方抽样,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门诊合理用药的变化情况。方法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合理用药指标,对医改前后宁夏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研究。结果 2009、2010和2011年单处方平均用药种数分别为3.23种、3.12种和3.15种;含抗生素的门诊处方数分别为549张、736张和601张。各占当年处方总数的比例为53.1%、60.4%和54.2%;含注射剂的门诊处方数分剐为293张、341张和248张,各占当年处方总数的比例为28.3%、28.0%和22.4%;使用激素的门诊处方数分别为17、28和21张。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但抗生素、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仍待改善。政府应加强对抗生素和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以提高其合理用药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