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评价苏州某三级医院通过处方点评、专项医嘱点评、信息化管控、行政干预等多种措施,对提升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苏州某三级医院2016年和2017年合理用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综合管控,人血白蛋白等三类药物处方合格率2017年较2016年均有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略下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比例2017年较2016年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院中药注射剂、中成药、方便门诊慢病药品、人均出院费用、人均出院药费,2017年同比2016年均有下降。结论:综合性管控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显著提升,管控有效。  相似文献   

2.
合理用药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设置合理用药绩效考核指标,管控重点药品涉及的科室及医生,审核处方、医嘱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异常用药,限制重点监控药品用量以及实时公示药品使用情况等一系列管控方法,2017年-2021年次均药品费用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处方合格率总体上升;2021年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较2020年下降,处方合格率达99.05%,合理用药绩效指标整体完成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力度,强化临床药师实时审核医嘱,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升。采取事后处方点评及处方前置审核,建立和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方案,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拦截、宣教、绩效处罚、限量采购、约谈等,实现了重点监控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后,不合理医嘱减少,处方点评合格率提升,辅助用药种类减少。认为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对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辅助药物已成为推动我国药品费用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多发区。为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针对辅助药物实施专项管控,探索出一条具有专科特色的管理模式,主要做法有:成立专项管控小组,形成院、科、组、人的多维管理模式;制订辅助药物目录,设定科室管控标准;确定辅助药物考核流程,临床药师进行处方点评;实行诫勉谈话制度,落实考核方案;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辅助药物管理。实施后,患者均次住院辅助药费用较全面管控前下降44.6%,不合理住院处方比例由管控前的27.30%下降至2.56%。加强对辅助药物的管理对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规范医生用药行为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重点药品监控管理的实践做法,对比管理前后的重点辅助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评价重点药品监控的初步成效,提出公立医院合理用药管理需要建章立制、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加强处方点评和考核,同时做好信息化建设等多部门协同管理。建议通过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指导,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利用临床用药数量监控以及DRGs综合评价等途径来加强重点药品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6.
武金会  韩爱武  徐娜 《工企医刊》2014,27(6):1119-1120
目的探讨和研究处方点评对医院门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我院门诊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对处方点评工作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后,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平均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注射剂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以及每张处方药品金额显著下降(P〈0.05);基本药物使用率显著提高(P〈0.05);不合理用药显著下降(P〈0.05)。结论处方点评工作对医院门诊合理用药以及医生业务水准提高均具有一定意义,具有在临床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医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控与干预管理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依托,将临床用药数据进行专项分类统计,对异常波动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临床合理用药的指标结果。结果药品使用异常波动的监控与干预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负担。结论药品异常波动的监控与干预管理方法简单有效,是医院实行药品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管理、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强力举措。  相似文献   

8.
对宁波市某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2012—2018年门诊电子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显示:处方合理率为93.45%,门诊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静脉输液处方比例、激素处方比例等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处方金额从58.08元上升到79.74元。可见,宁波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建议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加强基于HIS的处方集中点评,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强化分级管理,加强居民合理用药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辅助用药廉政风险防控预警体系。方法:我院于2016年10月起通过信息化手段,多个职能科室联动建立医院合理用药廉政风险防控预警体系,比较干预前后全院每季度用药金额前十位及出现异动的辅助用药金额及比例并进行医嘱点评。结果:辅助用药的使用金额及比例明显下降,医嘱点评提示辅助用药使用趋于合理,廉政风险降低。结论:建立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医院用药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有助于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院通过完善组织机构、规范品种购用、落实培训制度、自动分级管理、加强耐药性监测、严控手术预防用药、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专项处方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综合管理,净化了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环境,引导了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2011年11月与2010年同期比较,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由31%下降到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4%下降到56%、病原学送检率由28%上升到44%、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86%下降到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每百人76个DDD值下降到47个DDD值,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使临床更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从2012年1月起强化处方点评及干预工作,由临床药师、主诊医师、医院领导、院外专家4个层面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按点评意见落实奖惩措施;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强化处方点评,门诊、急诊、住院部、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4.52%、45.33%、68.17%、86.74%下降至19.15%、34.78%、57.61%、39.58%;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从19.47%下降至15.3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5.07DDD/100人/d,下降至60.51DDD/100人/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工具,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比和使用强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升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2.
PASS系统结合行政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分析医院临床用药医嘱中潜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病历用药医嘱,采取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结合行政干预,进行合理用药监测与管理.结果 经综合干预后,警示医嘱发生率降低,医嘱修改率显著提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PASS有助于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结合行政和技术干预,更有效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处方点评工作是卫生部指定的医疗质量项目控制指标之一,旨在建立不合理用药监控、干预、制约机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杜绝医疗纠纷发生。通过处方点评工作,分析医院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对常州地区三级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从药品供应、药品调剂、抗菌药物管理和药学服务四个方面对2019年1-6月、2020年1-6月、2021年1-6月常州地区三级医院的药事管理质控指标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 Wallis H 检验。结果:疫情不同阶段常州地区三级医院药品供应率、二级库周转天数、门诊处方总数、急诊处方总数、出院患者人数、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处方干预率、住院患者医嘱干预率、参与临床会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比、急诊处方干预率、住院患者监护率、人均每周开展临床查房次数、人均每周开展药学查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疫情对常州地区三级医院药品供应与调剂工作影响显著,对抗菌药物管理及药学服务影响较小。建议进一步完善疫情下的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持续加强合理用药管控,拓展药学服务内容,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药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我院临床药学人员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对我院住院医嘱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处方点评标准: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权威法典和资料为参考,将点评结果反馈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围手术期清洁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干预措施,并对预防性用药情况予以评价分析。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2012年全国(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的条款、规定作为评价考核指标,对围手术期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医院处方病例点评机制对未按指南规定应用的进行干预,并强化培训。结果 2012年随机抽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949例,涉及乳腺、甲状腺、疝气、腹腔肿瘤切除、骨科手术、大血管手术、肿瘤介入治疗等;通过加强干预、超常预警机制的考核评价及合理用药的培训,逐步达到了规范合理用药,药物选择品种合理率从2011年的58.6%升至2012年的86.3%;预防性用药的疗程逐渐缩短,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2011年的46.8%,提升至2012年的69.4%,用药疗程≥3d的患者比例从2011年的76.8%下降至2012年的34.7%。结论通过加强干预、超常预警机制的考核评价及合理用药的培训,对用药品种选择、用药时机选择及用药疗程均达到了干预的效果,并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政策目标层面评价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费用、合理用药情况及基本药物质量等。结果:2011年1—9月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较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25.93%和25.22%,基本药物价格显著下降,基本药物可及性得到保障与提高;注射剂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用率、激素使用率及单张处方金额均有所降低,合理用药水平提高;通过基本药物电子码监管与国家药监局飞行检查两大途径,基本药物质量得到保障。结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从药物目录调整、合理用药培训、药物质量监管、长效补偿机制以及药品采购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181-1182
目的:对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评价我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中进行抽查点评。结果:通过2011年上半年与下半年数据对比,不合理处方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率、处方使用金额、注射剂使用率不断下降。结论:开展处方点评与干预工作,对医院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医疗集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目标对应法确定监测指标,比较东中西部不同区域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差异,并结合实地调研提出建议。采用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建设方面,用药目录衔接是最优的指标,为30.12%;在用药结构方面,城市医疗集团内医院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5.16%和88.73%;在合理用药方面,城市医疗集团内医院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28.45%和25.45 DDDs。西部地区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及合理用药方面相对较好。结论:城市医疗集团内药品采购和供应保障机制统一存在困难,但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用药结构优化及合理用药帮扶有所体现,且不同区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为进一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必须要加快统一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并以药学服务同质化为导向,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用药结构规范及合理用药帮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抽样点评,分析处方干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等间距抽取某三甲医院2016年5月-7月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750张作为干预前研究对象,按照相关规定和方法进行初评和终评,并进行适当干预.再随机等间距抽取2016年8月-10月及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各750张作为第1、2次干预后资料,进行处方点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为46.0%,第一、二次干预后合理率分别提升至63.9%(P=0.0062)、82.5%(P=0.0020).结论: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经持续点评干预后合理率明显提升,但仍有部分不合理使用现象,应不断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