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铁代谢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引起肝细胞铁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雷公藤甲素处理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和C57BL/6J小鼠,或利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和雷公藤甲素共同处理HL770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试剂盒检测铁离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qRT-PCR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甲素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引起铁沉积,升高血清中ALT、AST活性(P<0.05),增加HL7702细胞和小鼠肝组织中铁离子、MDA含量(P<0.05),降低GSH含量、SOD活性和GPX4表达(P<0.05),上调TFR1、PTGS2及ACSL4表达(P<0.05)。Fer-1显著上调细胞存活率和GPX4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铁离子含量、TFR1、PTGS2及ACSL4表达(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GSH/GPX4轴引起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诱导肝细胞铁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草含药血清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抑制铁死亡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结肠上皮腺癌细胞(Caco2)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Caco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PS,200 μg·L-1)、甘草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5%、10%、20%)、铁死亡抑制剂组(3-氨基-4-环己基氨基苯甲酸乙酯,Fer-1,10 μmol·L-1)。正常组细胞正常培养,其他组建立炎症模型,甘草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5%、10%、20%含药血清处理24 h,铁死亡抑制剂组给予Fer-1处理24 h。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线粒体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Fe2+水平;微板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Px4)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的方式来观察Nrf2在铁死亡调控中的作用。将干扰后细胞分为空载体组(NC)、Si-Nrf2组、含药血清(20%)+Si-Nrf2组、含药血清(20%)+NC组。微板法检测MDA、SOD、GSH-Px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FTH1、GSH-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固缩,线粒体膜增厚,线粒体形态变小;模型组Fe2+含量显著增加(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GSH-Px表达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Nrf2、HO-1表达降低(P<0.05),FTH1表达显著性下降(P<0.01),GSH-Px4表达显著降低(P<0.01)。甘草含药血清处理组,中、高浓度组Fe2+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浓度组Nrf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中浓度组HO-1与GSH-Px4蛋白的表达有所增高(P<0.05),低、中、高浓度组FTH1水平皆显著增加(P<0.01)。机制研究发现,与NC组比较,转染Nrf2 siRNA的细胞中MDA含量增加(P<0.01),SOD活性下降(P<0.01),GSH-Px活性减少(P<0.01);Nrf2、HO-1表达下降(P<0.01),FTH1和GSH-Px4蛋白含量降低(P<0.01);与Si-Nrf2组比较,在甘草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内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提高(P<0.01),GSH-Px活性上升(P<0.01);Nrf2、FTH1蛋白表达增加(P<0.05),HO-1和GSH-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甘草含药血清可降低LPS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与促进Nrf2/HO-1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铁死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泰方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铁代谢的调节作用,从铁死亡角度探究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法构建SD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去铁胺组、脑泰方常规剂量组、脑泰方高剂量组,各组于造模并给药7 d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Zea Longa 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并检测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调节蛋白-2(IRP-2)、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病灶脑组织脂质活性氧(lipid-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铁死亡标志物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升高,TfR、IRP-2表达均明显升高,Fpn-1表达明显降低,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去铁胺组及脑泰方各剂量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降低,TfR、IRP-2表达均明显降低,Fpn-1表达明显升高,脑组织铁沉积量、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脑泰方高剂量组铁沉积量高于去铁胺组,而其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低于去铁胺组与脑泰方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调节脑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细胞铁代谢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组织铁沉积,从而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铁超载并非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唯一因素,高剂量的脑泰方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缺血大鼠转铁蛋白受体(TFR)的表达及中药脑泰方干预作用,阐明脑缺血后铁代谢失调的机制及脑泰方通过调节细胞内铁代谢,保护神经元。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和皮质区TFR表达情况。随机将SD大鼠分为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各剂量组海马区和皮质区TFR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 RNA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后免疫荧光TFR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明显增高(P <0.05)。TFR WB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免疫荧光评分均降低(P <0.05),其中,高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 <0.05)。TFR m 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m RNA评分均降低(P <0.05),其中,中、高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 <0.05)。结论 铁调节失衡可能是脑缺血海马和皮质神经元损伤发生的机制之一,同时,脑缺血后益气活血中药脑泰方能通过干预海马和皮质的TFR的表达,起到维持脑铁平衡、保护脑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IV(astragaloside IV,AST IV)与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配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ST 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AST 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BMSCs输注组、BMSCs输注联合AST 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BMSCs输注联合AST 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各给药组给予药物进行干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法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尼氏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MSC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鉴定符合BMSCs特征。大鼠脑缺血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升高(P<0.01),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 Ⅳ+PNS高剂量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输注BMSCs后,细胞可在缺血侧脑组织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药物联合BMSCs输注能够增强BMSCs在大鼠脑内的增殖和分化。大鼠脑缺血后,BDNF和GDNF蛋白表达增加,各药物组均能够不同程度上调其表达,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Ⅳ+PNS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结论 AST Ⅳ配伍PNS能够促进BMSCs移植的存活,靶向修复脑缺血后受损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缺血后脑内局部微环境,促进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 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 ℃炒18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2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80 min,100 ℃炒14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 ℃炒14 min)。生黄药子及各炮制品组均以3 g·kg-1·d-1的剂量分别灌胃对应的95%乙醇提取物药液,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亚铁离子(Fe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关键蛋白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生黄药子组与水炙黄药子组小鼠肝细胞胞质疏松、空泡,病理性损伤明显;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病理性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生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MDA及Fe2+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生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水炙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FT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绿豆汁炙黄药子2、3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中以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的减毒效果最佳,即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 ℃炒14 min。结论 绿豆汁炙法能够缓解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其靶器官肝脏的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铁跨膜转运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人类猫白血病C亚类病毒受体(Feline Leukemia Virus Subgroup C Receptor,FLVCR)、胸腺癌抵抗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益气活血法脑泰方(黄芪、川芎、地龙、僵蚕)干预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3、9、27 g/kg)。各组大鼠预处理灌胃给药连续3 d,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制备术后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术后3 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TFR、Fpn、DMT1、FLVCR、BCRP的表达。结果:脑泰方高剂量组缺血海马CA2区TFR表达明显降低(P0.05),DMT1量的表达减少(P0.05),Fpn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泰方各剂量组FLVCR表达明显增高(P0.05),各脑泰方治疗组BCRP表达与模型组无差异。结论:脑泰方通过减少TFR、DMT1的表达,抑制铁的细胞内转运,增加Fpn、FLVCR的表达,促进胞内铁的外排,调节铁代谢,起到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JAK1/STAT1)信号通路研究流感“肺脑传变”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探讨麻杏石甘汤(MXSGT)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抗病毒颗粒组和MXSGT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常规饲养外,其余4组以A型流感病毒(IAV)滴鼻感染构建小鼠IAV肺炎模型,造模24 h后,各药物治疗组分别予以奥司他韦(21.63 mg·kg-1·d-1)、抗病毒颗粒(3.9 g·kg-1·d-1)、MXSGT(6.05 g·kg-1·d-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3、7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脑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脑组织中IAV核蛋白(NP)及JAK1、STAT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脑组织中JAK1、STAT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脑组织中磷酸化(p)-STAT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及大脑皮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肺部IAV N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和脑组织中JAK1、ST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肺组织和大脑皮质中p-STAT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中IL-1β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MXSGT组小鼠肺组织及大脑皮质病理损伤减轻;肺组织IAV N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和脑组织中JAK1、ST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 JAK1/STAT1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可能是流感“肺脑传变”的分子机制之一,MXSGT作为有效的抗流感病毒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该通路介导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缓解IAV肺部感染小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藏红花素(CRO)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并从脂质过氧化与铁死亡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HFD继续喂养8周,之后链脲霉素(STZ)造模并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铁死亡抑制剂组(铁死亡抑制剂Fer-1,10 mg/kg,灌胃)、低剂量CRO组(CRO 5 mg/kg,灌胃)、中剂量CRO组(CRO 10 mg/kg,灌胃)、高剂量CRO组(CRO 20 mg/kg,灌胃)。治疗8周后,收集小鼠24 h尿液样本、血液样本、肾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Q),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评估其肾功能与脂质过氧化水平。对肾脏同一部位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sson以及TUNEL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以及细胞死亡情况。测定肾组织Fe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RT-qPCR)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3(STEAP3)、转铁蛋白(TF)、重链铁蛋白(FTH1)、轻链铁蛋白(FTL)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情况,以评估CRO对铁死亡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RO治疗后,DN小鼠Cr、BUN、24 h-UPQ有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DA、ROS、4-HNE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中TUNEL荧光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肾组织Fe水平出现不同程度降低,STEAP3与TF表达下调,FTH1、FTL以及GPX4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CRO可以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并减轻细胞铁死亡发挥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森  方建  高立功  黄一苇 《中草药》2022,53(20):6529-6535
目的 基于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研究槲皮素减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及槲皮素低、中、高(25、50、100 mg/kg)组和欧来宁(14.8 g/kg)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给予药物干预21 d后,采用穿梭箱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大鼠步入潜伏期(step-through latency,STL)及在暗室中花费的总时间(total time spent in the dark chamber,TDC);采用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受损严重,神经元内出现少量自噬体;STL显著降低(P<0.05),TDC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Ach和5-H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L-6、IL-17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I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3 II,LC3II)/LC3I、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受损减轻,且神经元自噬现象增强;STL显著升高(P<0.05),TDC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Ach及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IL-6、IL-17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LC3II/LC3I、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可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降低VD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海马神经元炎症损伤,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其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下生血宝复方化学成分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世雄  赵思宇  李源  何文婧  张喜利  刘文龙 《中草药》2022,53(14):4298-4306
目的 通过检测7种配伍及7个单味组成药的单个化学成分与总响应成分的溶出量及变化情况,探讨生血宝复方配伍理论背后的科学内涵。方法 根据生血宝复方中君臣佐使组方规律将各单味药重新进行配伍分组,建立16种成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红景天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二苯乙烯苷、木犀草苷、毛蕊异黄酮、特女贞苷、白藜芦醇、木犀草素、蟛蜞菊内酯、芒柄花素、旱莲苷A、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同时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方法学,并运用总量统计矩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7种配伍分组(君、臣、佐使、君加臣、君加佐使、臣加佐使、复方)16个成分的总溶出量前3位的是E(君+佐使)、复方组、C(佐使),分别为2.956 3、2.884 6、2.007 2 mg/g,与复方指纹图谱相似度最高前3位是D(君+臣)、B(臣)和墨旱莲,其值分别为0.767、0.754、0.711。结论 从中药化学成分溶出规律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研究结果揭示了生血宝复方中各成分的溶出度受复方配伍规律的影响与支配,同时也为生血宝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艳  陶培  王毓杰  邓维佳 《中草药》2020,51(5):1205-1213
目的研究印乌碱在砂炒(油浴模拟)过程中的结构转化途径并比较印乌碱及其转化产物的毒性。方法采用HPLC法筛选出印乌碱发生结构转化的温度和时间参数;通过柱色谱法和NMR、MS等波谱法,分离、鉴定出印乌碱的砂炒转化产物;采用心脏毒性实验比较原型成分印乌碱及其转化产物的毒性。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温度、时间样品的HPLC色谱图,筛选出印乌碱在160~180℃,加热10~30 min时发生结构转化;分离、鉴定出砂炒产物mithaconitine;II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表明,0.06mg/kg印乌碱可引起正常大鼠出现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rhythmia,VT)等心律失常现象;mithaconitine在该剂量下未引起大鼠典型的心律失常ECG。结论砂炒过程中,印乌碱的C-8位脱去乙酰基,转化为14-benzoylpseudaconine;接着,14-benzoylpseudaconine的C-8位、C-15位发生脱水反应转化为mithaconitine,达到砂炒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梦杰  李镐  华会明  周微  赵余庆 《中草药》2022,53(13):4214-4222
柿叶来源于柿科柿属植物柿Diospyros kaki的干燥叶。柿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三萜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制剂脑心清片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脑心清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柿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针对柿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及柿叶黄酮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综述,以期为柿叶中黄酮成分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梦梅  王瑞生  张振凌  陈祎甜  李德华 《中草药》2022,53(14):4340-4349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发酵程度建曲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筛选差异性标志物,为规范建曲炮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建立不同发酵时间建曲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及归属;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clusteranalysis,HCA)对不同发酵时间建曲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出不同发酵程度建曲间差异性标志物;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多个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发酵时间建曲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00,共标定46个共有峰,指认并归属21个成分;HCA结果显示9...  相似文献   

15.
沈灿杰  马阳  陈夏霖  高霞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2,53(14):4333-4339
目的 采用在线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九味熄风颗粒中10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第一维采用Acquity BEH C18(100 mm×3.0 mm,1.7μm)为色谱柱,第二维色谱柱为X Select HSS T3(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均采用甲醇-乙腈(95∶5)混合溶液-磷酸水体系,梯度洗脱;体积流量分别为0.2、1.0 mL/min;柱温35℃。结果 同时测定了九味熄风颗粒中次黄嘌呤、天麻素、有机酸类(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环烯醚萜苷类(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10种成分的含量,各成分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RSD均小于2%,重复性RSD均小于5%,供试品溶液室温24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5%~104.82%,13批制剂中次黄嘌呤、天麻素、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马钱苷酸、隐绿原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34~0.111、1.224~2.078、0.032~0.055、0.010~0.066、0.202~0.341、1.052...  相似文献   

16.
张越  陈健  李洋  王洪兰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2020,51(18):4664-467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9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3 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采用多波长切换法,检测波长分别为220、280、320、380 nm,柱温25℃,对15批温经汤标准汤剂进样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15批样品相似度在0.902~0.992,共标定出18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9个色谱峰(即2号峰没食子酸、5号峰芍药苷、7号峰甘草苷、8号峰阿魏酸、9号峰芹糖异甘草苷、11号峰异甘草苷、14号峰桂皮醛、15号峰甘草酸铵、16号峰丹皮酚),CA、PCA及PLS-DA将15批样品分为2类。定量分析条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9个成分加样回收率在94.91%~108.16%;15批样品中没食子酸、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醛、甘草酸铵及丹皮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7~31.3、95.8~228.4、18.6~62.4、3.3~8.3、4.8~18.7、2.8~10.6、13.7~108.2、83.9~292.3、31.1~125.5 mg/g。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经典名方温经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邓秀平  王佳  张兵  王瀚然  于杰  祁东利  刘志东 《中草药》2020,51(5):1242-1250
目的采用HPLC-VWD同时测定清肺汤市售制剂中绿原酸、苦杏仁苷、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等指标成分的含量并建立清肺汤的指纹图谱,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方法采用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SB-C18(250 mm×4.6 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0.6 mL/min,进样量10μL,同时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和指纹图谱进行检测。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热图聚类分析等方法,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清肺汤市售制剂。结果 8种成分专属性、线性关系(r20.9998)、精密度(RSD≤1.85%,n=6)、重复性(RSD≤1.82%,n=6)、稳定性(RSD≤1.49%,48h)均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3.19±1.93)%~(102.36±4.17)%(n=6)。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清肺汤市售制剂中指标成分的每日服用量在不同厂家中波动较大,如黄芩苷的波动范围59.85~224.05mg;但在相同厂家的不同剂型中波动不明显,如港香兰药厂2种制剂中黄芩苷质量为140.00~142.47 mg;同时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45,表明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测定清肺汤市售制剂中8种成分的含量及建立清肺汤的指纹图谱,通过成分每日服用量热图聚类分析与相似度评价,能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芙岩  杨佳颖  王志刚  李贤煜  陈鹏  杨洪军  郭娜 《中草药》2022,53(14):4512-452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具有一致性,通过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检测生物体系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物体系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揭示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的作用机制。将中医药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相互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之举,为探求中医药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对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中药作用机制、中药安全性评价和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阳天舒  韩晓乐  孙嘉彬  杨骏  谢燕 《中草药》2020,51(18):4646-4653
目的比较乙醇、丙二醇、混合醇(乙醇-丙二醇2∶8)3种柔软剂对制备光甘草定醇质体(GLA-ES)的影响,为难溶性药物的醇质体研究提供柔软剂选择依据。方法分别选用乙醇、丙二醇、混合醇(乙醇-丙二醇2∶8)作为柔软剂,采用注入-超声结合法制备GLA-ES,并进行不同GLA-ES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和体外释药等考察。以黑色素瘤B16-OVA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评价GLA-ES抑制黑色素合成能力,采用铁氰化钾还原力实验评估其抗氧化效果,并使用人表皮HaCaT细胞和大鼠皮肤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结果所得GLA-ES为黄色半透明液体,具有囊泡状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光甘草定乙醇醇质体(GLA-Et-ES)、丙二醇醇质体(GLA-PG-ES)和混合醇醇质体(GLA-MA-E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4.24±0.29)、(62.31±1.66)、(41.20±1.13)nm,电位分别为(-41.0±1.8)、(-32.9±0.2)、(-35.8±1.6)mV,包封率分别为(91.47±2.39)%、(87.33±1.31)%、(91.39±3.59)%,在4℃放置20d较稳定;其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一定缓释效果。与光甘草定混悬液相比,GLA-Et-ES、GLA-PG-ES和GLA-MA-ES对黑色素瘤B16-OVA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提高了38.07%、19.58%、40.42%;铁氰化钾还原力实验结果也显示GLA-ES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GLA-ES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毒性,对大鼠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3种柔软剂均可制备GLA-ES,其抑制黑色素生成、抗氧化作用增强,安全性良好,为进一步开发美白护肤产品或医药外用制剂奠定基础。对于光甘草定这类难溶性药物,选择混合醇(乙醇-丙二醇2∶8)作为柔软剂,所制备的醇质体的包封率、稳定性优于单用乙醇或丙二醇。  相似文献   

20.
李君霞  曹亚蕊  王金涛  方晓东 《中草药》2022,53(14):4307-4316
目的 制备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tetrahydropalmatine phospholipids complex,THP-PC)、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THP-PC solid dispersion,THP-PC-SD)、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THP-PC oil preparation,THP-PC-OP)和延胡索乙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THP-PCnanosuspensions,THP-PC-NPs),并分别比较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THP-PC和THP-PC-SD,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aypowderdiffraction,XRPD)技术分析THP的存在状态。高压均质法制备THP-PC-NPs,测定粒径及ζ电位。以THP混悬液为参考,分别比较THP-PC、THP-PC-SD和THP-PC-NPs体外溶出情况。SD大鼠分别ig给予THP、THP-PC、THP-PC-SD、THP-PC-OP和THP-PC-NPs,HPLC法测定THP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THP在THP-PC、THP-PC-SD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