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5年我国药用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数量性状定位等研究的基础,加之分子标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奠定了技术基础。对遗传图谱的构建步骤、分子标记的种类、作图群体的种类及近5年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LC-MS/MS的分子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海洋生物、真菌及植物等来源的天然产物的研究,关于分子网络在中药方面的研究应用却鲜有报道。以分子网络为主题,首先对分子网络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分子网络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调研;随后,对分子网络策略在化学成分定性表征、化学成分定量表征及质量控制、指导活性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工艺的优化以及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5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对分子网络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肝损伤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对肝损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结合各类相关文献,从化学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对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胞黏附分子在受精、胚胎发育分化、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变态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调控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对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现将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企寻找中西医结合防治多种疾病的研究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提出以高通量分子捕捉系统研究中药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简单的分子系统和复杂的生物系统对信号分子捕捉和响应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简单的单一蛋白质分子系统对中药混合物中的活性分子具有的特异性捕捉作用,蛋白质分子捕获活性分子后产生的信号变化可被检测系统检知,且反应易于分析,因此,以蛋白质分子为基本构件构建分子捕捉系统,可将目前所有药物作用机制涉及的约500种蛋白靶标分子构建成适于分析、研究的高通量分子捕捉阵列,从而对中药进行全方位研究。结果:将含药材料的获得和处理技术、高通量分子捕捉阵列、高通量检测技术和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整合、集成为高通量分子捕捉系统,可以突破现有研究方法的限制,对中药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结论 采用高通量分子捕捉系统研究中药可突破目前中药研究的方法学限制。但将此设想用于研究实践尚需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科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的作用特点。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银屑病所涉及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别从中医药对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对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分子作用的影响、对血循环及血流变的影响、对黏附分子、金属蛋白酶及其他分子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72-276
衰老是医学界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一个多因素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组织和生物体水平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同时伴随着各种年龄性及退行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可从多方面调节衰老的分子机制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现就抗衰老分子调控机制及代表中药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衰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古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作记载,人参作为上品药物,以大补元气之功效应用临床。现有文献报道,人参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单体皂苷对心血管相关疾病有疗效。该文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初步阐明人参传统功效——大补元气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药成方数据库,获知人参中成药制剂治疗现代疾病的规律,从而将传统功效与现代医学相关联;并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药物靶标及基因功能、代谢通路富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人参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旨在挖掘人参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中药成方制剂》含人参方剂307首,主治疾病87种,人参中成药制剂主要治疗的西医疾病为冠心病;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人参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发现,人参药物靶标有1 556个,其主要与线粒体呼吸过程相关。人参皂苷类化学成分Ra1,Ra2,Rb1,Rb2,Rg1,Ro等通过作用PRKAA1,PRKAA2,NDUFA4,COX5B,UQCRC1等靶标,影响趋化因子、非酒精性脂肪肝、促性腺激素、碳素代谢、糖代谢等通路间接治疗冠心病。该文初步阐明了人参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子中医学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及中医药防病治病原理的科学.流式细胞术是分子中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证候、脏腑、气血、中医药作用机理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以药用植物菊和野菊为代表的菊属植物DNA分子鉴定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对基因组原位杂交、DNA分子标记以及DNA 条形码等代表性的DNA分子鉴定技术在菊属植物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和展望,为菊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整理交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严黎  张建红  姜丹  罗红梅 《中草药》2020,51(19):5065-5076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一系列的次生代谢物,这些化合物在植物细胞内产生后,将转运至特定细胞器进行储存,或被分泌到细胞外。转运蛋白是一类膜蛋白,可介导生物膜内外化学物质的跨膜转运及信号交换,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跨膜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植物次生代谢物转运蛋白的转运功能,有助于解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利用途径的分子机制,为开展药用植物活性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元件。详细介绍了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分类,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次生代谢物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转运蛋白功能验证的研究方法,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和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78例冠心病与40例正常人的室壁运动.结果:冠心病组FAM检出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占总检测节段数的43.2%,传统M型超声占24.7%,传统M超声与FAM两组检测结果显示FAM的前壁、侧壁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是有效评价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和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78例冠心病与40例正常人的室壁运动。结果:冠心病组FAM检出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占总检测节段数的43.2%,传统M型超声占24.7%,传统M超声与FAM两组检测结果显示FAM的前壁、侧壁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是有效评价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姜亚玲  李文渊  冯爽  刘金海  翟广玉 《中草药》2023,54(20):6889-6902
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可调节众多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抗癌等作用。由于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然而,木犀草素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和易修饰的化学基团,使其具有药物开发的吸引力。通过对木犀草素的结构修饰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氧化应激会破坏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物质摄取及胞内运输等重要生命活动受到影响,是多种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的主要因素。鼠尾草酸富含于迷迭香等植物中,能够活化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如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BTB-Kelch样ECH相关蛋白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BTB-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Nrf2-Keap1)、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等信号通路]清除活性氧,同时抑制其他促进氧化应激的信号通路[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等],抑制活性氧的作用,最终减缓甚至阻止氧化应激,有效预防和治疗如神经系统、视网膜、心血管、肝脏等组织器官的病变。笔者整理归纳了鼠尾草酸对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调节机制,为推进鼠尾草酸临床应用的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查阅近些年的国内外文献对中药糖肾方单体成分莫诺苷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及总结。从分子机制角度阐述莫诺苷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凝等作用,以便为今后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知网(CNKI)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直观地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通过对纳入的1116篇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近10年真武汤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真武汤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该领域目前已经形成较多的研究团队,但是各团队之间合作并不紧密。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新药的制剂提取方法、网络药理学、名医医案的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是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讲,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充四肢,为后天之源,先后天互资互生,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开始老化、衰退,脾肾日渐虚损,骨枯肉削,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键。随着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骨保护蛋白(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转导系统在骨代谢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尤其在骨骼和肌肉的微观调控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骨骼和肌肉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脾主肉,肾主骨"理论,结合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在运动系统中转导作用,就脾肾亏虚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关系展开探讨,从分子学水平为从脾肾论治该病提供依据,以期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医药在阿尔兹海默病(AD)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AD的病因复杂,已经提出的学说包括Aβ沉积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炎症反应学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等。作者对近年来诸多动物及细胞实验做一初步总结,归纳其中涉及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效果的,这也是其优势所在。AD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元丢失、老年斑及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复方对AD的治疗同样是多靶点、多途径的:如地黄饮子可以提高细胞抗氧化作用并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地黄益智方可以调节细胞凋亡并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天参益智方也可以影响中枢神经递质并抑制细胞凋亡。到目前为止,甚至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复方药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