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源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伴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类型主要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病,其共同的特点为肾脏双侧性损害的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3.
成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成人无症状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关系,了解其早期肾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术,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同时查肝肾功,血脂,尿蛋白定量,肾功效免,自身抗体,乙肝系列等。结果:单纯性血尿30例占55.5%;余为单纯性蛋白尿11例及血尿,蛋白尿13例,肾脏病理改变以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4例)及IgA肾病(IgAN15例)为主,分别占44.4%,27.7%,余为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局灶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IgM肾病,Ⅰ型膜增生性肾炎(MPG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51.8%伴小血管炎(28例)。结合临床可见: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于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早期肾功损害主要见于IgAN,FSGS,28例随访6月至5年,仅2例血Scr轻度升高。结论;成人隐匿性肾炎临床以单纯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类型多样,但以MsPGN及IgAN为主,发作性肉眼血尿多为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约51.8%伴明显小血管炎,约40%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对于发作性肉眼血尿或单纯性血尿,蛋白尿,肾活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结合肾组织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对207例符合孤立性血尿诊断标准的患儿病历进行考察。结果:正常肾小球61例(29.5%)(其中局灶节段性肾小球透明样变性5例);轻微病变72例(34.8%);IgA肾病36例(17.4%);薄基底膜肾病21例(10.1%)(其中正常肾小球7例,伴轻微病变1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例(6.3%)(其中伴薄基底膜肾病2例);局灶增生性肾炎4例(1.9%)。结论:轻微病变与正常肾小球占第一位,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病理变化相对较轻,为轻微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所有病例均无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受累。提示孤立性血尿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罗苇  冯仕品  刘志刚 《四川医学》2008,29(5):579-580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37例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倒,肾小球轻微病变9例,IgA肾病8例,IgM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3例.结论 本组资料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肾小球轻微病变及IgA肾病.  相似文献   

6.
临床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hronic Glomorulonephrits)是指肾炎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减退音。在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一般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见,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青年患者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肾脏穿刺活检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的84例青年患者,对其病理进行分析。对肾活检标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部分标本行电镜检查。结果 84例患者病理如下:1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IgM肾病,1例薄基底膜肾病,50例IgA肾病。34例非IgA肾病病理中无1例出现新月体,50例IgA肾病病理中有5例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或纤维素样坏死,5例出现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结论对于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的青年患者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是非常必要的,对明确其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咏文  张强英 《海南医学》2009,20(11):125-126
目的探讨儿童孤立性血尿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孤立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穿刺,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结果32例患儿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例,IgA肾病8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薄基底膜肾病(TMN)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2例,Alport综合征1例。结论本组病例主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小球轻微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活检的指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4例,年龄16~59岁,平均32.5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71例患者可分为3组,Ⅰ组:单纯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和同断性肉眼血尿52例;Ⅱ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5例;Ⅲ组:单纯持续性蛋白尿14例。这些病人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肾组织活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小球病变轻微12例,未见明显病变2例,IgA肾病17例,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8例,毛细血管内增生1例。结论: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增强,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肾脏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肾脏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俗称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等,并且排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在中医文献中无明确该病名的相关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将其归属“尿血”“溺血”“溲血”“血证”等范畴。何渝煦教授根据黄元御“溺血”理论,认为本病以水寒土湿、脾陷木郁为本,膀胱湿热、少阴虚火为标。故运用黄氏宁波汤加减辨治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以泻湿燥土、升木达郁为法。  相似文献   

11.
赵杨 《吉林医学》2013,(26):5419-5420
目的:对成人无症状尿检异常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进行健康体检中发生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尿检异常主要为单纯间断性肉眼血尿或是镜下血尿81例(81%),持续性镜下血尿同时伴有蛋白尿6例(6%),单纯性蛋白尿13例(13%)。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尿红细胞分析显示均为肾性血尿,肾功能检查正常;肾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肾小球疾病轻微患者19例(19%),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5例(55%),IgA肾病患者12例(12%),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性病变患者11例(11%),肾脏毛细血管内增生性患者3例(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患者。结论:伴随生活压力的增加,近些年来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趋于年轻化增长,所以对于无症状肾病患者,健康体检尤为重要,可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由于临床表现轻微或毫无症状而得名.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仅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以及持续性轻度蛋白尿或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故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病理改变为较明显的系膜细胞增生性、膜增生性、膜性肾炎和局灶硬化肾炎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江西省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159例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单纯性血尿肾脏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依次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9例(43.4%)、IgA肾病36例(22.6%)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24例(15.1%),其次为轻微病变17例(10.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例(2.5%)、微小病变1例(0.6%)、膜性肾病1例(0.6%)、新月体肾炎1例(0.6%)、膜增殖性肾炎1例(0.6%)和IgM肾病1例(0.6%).结论 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IgA肾病及局灶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入院的50例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尿、高血压、血清BUN、Cr、补体C3、免疫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检查结果,并探讨其治疗情况。结果喷嚏、鼻塞、清水样鼻涕、咳嗽、咽干或灼热感是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进展症状为无症状性的血尿、蛋白尿、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镜检可见肾小球源性血尿,且尿中红细胞呈多变性改变;尿中可出现C3和α2巨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B超检查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双侧对称性缩小,皮质变薄;光镜检查显示弥漫性增生,可伴有系膜区的增宽,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管腔内有少量蛋白管型,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大部分患者采用抗感染、利尿、降压和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导致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较多,且其发病初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为了降低漏诊率,临床需结合多种检查予以确诊,并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蕊  刘昌华  高波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45-1846
目的观察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并对病理类型较重者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以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方法选取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共60例,进行肾活检检查,其中定期随访的患者20例。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多见38例,占63.3%;单纯血尿7例,占11.7%;单纯蛋白尿15例,占25%。肾活检时已有肾功能不全者8例,占13.3%。病理类型多样,其中以IgA肾病最多29例,占48.3%;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13.3%,肾小球轻微病变11.7%,膜性肾病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各6.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0%,微小病变3.3%,膜增生性肾炎1.7%,狼疮性肾炎3.3%。20例患者平均随访14~24(18.8±11.3)个月,2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恶化。结论尿检异常患者临床无任何症状,容易延误病情。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性质,部分病变重的病例应长期随访。对病理类型较重者应及早进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雷公藤多甙长程治疗多种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原发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共60例,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3次/d,服用12—18月,观察蛋白尿、血尿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60例患者中,26例缓解,16例好转,18例无效,总有效率70%。结论 长程雷公藤多甙治疗多种肾小球肾炎有良好疗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以血尿为主,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0%~40%,男女之比为3∶1,以青少年多见。早期文献认为IgA肾病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近年来发现本病并不是完全良性经过,IgA肾病临床出现的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往往提示组织改变严重,预后较差。由于发病的原因不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经肾活检证实IgA肾病,光镜:灶性节段性到弥漫性系膜增生,无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IgA沉着系膜区为主。并通过详询问病史、体检及实…  相似文献   

18.
观察白细胞介素Ⅰ受体拮抗剂(IL-1ra)和抗白细胞介素6抗体(抗IL-6)对9月龄狼疮倾向NZB/WF1小鼠肾脏的形态学表现:IL-1ra组为轻度局灶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单一;抗IL-6组呈中度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盐水对照组为重度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明显病变多样性改变。电镜下3组肾小球内均可见多处电子致密物沉积,但IL-1ra组小且少,盐水组则大且多。结果提示,IL-1ra有明显减轻狼疮倾向NZB/WF1小鼠肾小球病理损害作用,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功能。抗IL-6组亦对小鼠肾小球病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63例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发病情况及病理分布特点等。结果20~39岁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最大(63.6%),分别有35.0%和36.6%的患者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病史,尿检特点以血尿伴蛋白尿为主(占78.3%),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最多,为182例(50.1%)。结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多发于中青年,上呼吸道感染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以血尿伴蛋白尿多见,其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分级以Ⅲ级居多。  相似文献   

20.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可由于长期蛋白尿,致低蛋白、低营养而并发血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