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新入院护士综合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7月本院新入院的80名新入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名护士。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量表(CCTDI)与自制综合能力问卷对新护士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新入院护士的综合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制综合能力问卷各个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新入院护士进行培训,能有效培养新入院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1+1"培训模式对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护士的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培训模式对77名参加湖南省介入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员的得分情况。结果 1培训后所有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2.23±7.32)分、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3.04±7.49)分、非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1.87±7.29)分均高于培训前的(57.10±8.26)分、(61.75±7.48)分、(55.0±7.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来源于介入病房与非介入病房的学员培训前理论得分为(61.75±7.48)分、(55.0±7.7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理论得分为(73.04±7.49)分、(71.87±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实践考核得分为(83.54±6.58)分、(81.94±7.0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的学员理论基础有差异,"1+1"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实现培训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专科护士岗前培训中"(1+1)~3培训"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采用"(1+1)~3培训"模式("探索问题+师生合作""视频课堂+线下座谈""理论争鸣+情景操作"三位一体)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24名新入CICU的专科护士(观察组)进行培训,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24名新入CICU的专科护士(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2组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评价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得分(96.96±1.65)分,高于对照组(71.96±2.31)分(P <0.01)。观察组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分(95.50±2.60)分,高于对照组(84.21±2.57)分(P <0.01)。同事评价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1),说明"(1+1)~3培训"模式下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更得同事的认可。结论采用"(1+1)~3培训"模式能够提高CICU新入科专科护士岗前培训效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互联网+"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第21期、第22期ICU专科护士培训学员14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第21期的学员71人作为对照组,第22期的学员75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反思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及高阶思维品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互联网+"翻转课堂+PBL+实践反思三位一体培训模式能够提高ICU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培训效果优于常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陕西省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105名陕西省ICU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05名ICU专科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得分为(72.86±12.23)分,自我认识维度得分最低,职业目标维度得分最高;不同性别、职务、学历、职称是否接受相关培训的ICU专科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职务及是否接受相关培训是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及医院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增设相关培训课程,针对不同特征的ICU专科护士给予相应的引导及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BAR模式交接班护理单在提升年轻护士批判性思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培的年轻护士58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医院修订的规培护士带教模式,观察组在规培护士带教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依据SBAR沟通模式制定的交接班护理单带教。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量表测评两组年轻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并对比两组年轻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年轻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47.36±12.54)与对照组得分(255.30±2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年轻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305.18±17.68)显著高于对照组(292.40±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26.67%)。结论:SBAR模式交接班护理单可提升年轻护士的批判性思维,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应用于临床带教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先导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营养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62名营养护理小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名。观察组采用临床先导联合案例教学法,包括组建师资队伍、设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及落实教学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培训方案实施前后,两组在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临床实践、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实践成绩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先导联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营养专科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萍  肖江琴  侯铭 《护理研究》2009,23(35):3276-3278
[目的]探讨不同培训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对114名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进行资格认证培训,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的培训模式.培训后对学员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结果]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时可根据培训基地和学员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模拟病人(ECS)情景教学在急重症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名有急救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人,观察组使用ECS情景教学进行急救综合技能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急救综合技能的培训。比较两组护生急救护理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测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S情景教学可提升护理教学效果,提高护生急重症综合护理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训模式对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肖江琴  侯铭 《护理研究》2009,(12):3276-3278
[目的]探讨不同培训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对114名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进行资格认证培训,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的培训模式。培训后对学员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结果]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时可根据培训基地和学员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评角色扮演法对提升低年资护士同理心的效果.方法 将32名低年资护士按所在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名,对照组予同理心理论知识讲座,观察组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培训;自编护士理解患者心理与需要的同理心评价表,在培训前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同理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角色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培训模式对ICU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影响,为提高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寻找培训策略。方法:将48名ICU低年资护士按学历分层后分两期进行培训,每期2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名。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案例分析与反思记录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集中理论培训与实践的传统培训模式。在实验初期、末期均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在培训初期与末期总分和七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初期与末期开放思想、求知欲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培训后实验组七个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ICU两种不同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案例分析与反思记录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集中理论培训与实践的传统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临床思维训练对ICU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ICU轮转的新护士30名作为对照组, 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ICU轮转的新护士3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操作示教的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系统化临床思维训练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在岗位胜任能力及床旁综合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床旁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理论授课+操作示教的方法相比,系统化临床思维训练能更好地提高ICU新护士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工作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职业性腰背痛培训在缓解ICU护士腰背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7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2)。实验组进行30min的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和10min的腰背部肌肉锻炼操指导;对照组只进行30min的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VAS评分为(2.13±0.72)分,对照组VAS评分为(3.23±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职业性腰背痛培训能有效缓解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递进式培训在ICU护士培养期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神经外ICU、儿童ICU工作3年内的护士进行递进式培训,并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培养期护士进行每个阶段对比.具体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操作示范、播放录像、临床实习、个案研究、阶梯式评价(个人自评、带教教师评价、综合评价)6个方面,对ICU培养期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将危重症护理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延续性培训.结果 递进式培训后各阶段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核心能力测评分值、各阶段培训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分值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递进式培训能提高ICU培养期护士的培训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可在ICU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通过自主报名方式招募91名护士参加人文关怀能力培训,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名和试验组36名。对照组参加6次医院组织的人文关怀主题讲座,持续1年时间;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季度增加1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比较两组培训前、培训半年和培训1年后的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结果关怀能力量表、Jefferson共情量表及情绪智力量表得分组间与时间均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26.403、88.817、90.085,均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试验组培训半年和培训1年后的关怀能力量表、Jefferson共情量表及情绪智力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向多维度培训模式对新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年内新聘护士17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护士给予定向多维度培训。培训前及培训1年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GSES评分和CIRN评分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以及护士护理理论及技能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1年后,两组护士GSES评分和CIRN评分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以及护士护理理论及技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护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定向多维度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2年内新聘护士的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激励化管理应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励化管理应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将8个精神科病区99名护士分为观察组4个病区49名护士和对照组4个病区50名护士,对照组应用精神科传统管理,观察组应用激励化管理;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评价激励化管理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激励化管理后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个人成就感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化管理可降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在门诊抽血组机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门诊抽血组招募的机动护士,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培训,干预组给予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培训。比较两组机动护士的理论、操作、绩效考评结果及职业获益感和整体工作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机动护士在理论、操作、绩效考评结果及职业获益感和整体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培训,可提高门诊抽血组机动护士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职业获益感和整体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PDCA循环用于培训实习护士摆放手术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培训实习护士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进行培训,PDCA组按PDCA循环培训,2周考核1次,共4次,并记录成绩。[结果]PDCA组每次成绩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实习护士体位摆放技能培训,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