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8例早期肺癌患者,其中接受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的49例患者纳入胸腔镜组,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的49例患者纳入开胸组。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胸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为(6.32±2.48)分,开胸组为(8.68±3.12)分,胸腔镜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不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相当,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在临床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VATS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62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OT组.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S组术后置管引流的时间为(3.71±0.56)d、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为(5.31±1.21)分,均显著低于OT组的(4.82±0.73)d和(7.01±1.65)分(P值均<0.05).结论 对于临床早期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仿,术后康复明显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早期NSCLC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液总体积、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术后1、3、7 d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液总体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12±82)m L比(361±100)m L,(6.3±1.1)d比(10.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3、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0.7)分比(3.9±0.9)分,(1.9±0.8)分比(2.4±0.6)分,(1.0±0.3)分比(1.9±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能取得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似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经验.方法对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均经术前或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54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肺叶切缘未见癌细胞;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并行淋巴结系统性清扫,其中右胸清扫淋巴结(13.4±1.1)个,左胸清扫淋巴结(11.5±1.5)个;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 surgery,VATS)时间(80~125)min,平均(98±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2.6)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2±1.8)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理干扰小,具有明确的微创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6月北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实行全胸腔镜下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为68例,其中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5例(试验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33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试验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切口拆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清扫淋巴结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枚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手术费用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下手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98例,VATS组96例,常规开胸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组数、个数等9项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组数等4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VATS组均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切口拆线天数VATS组高于常规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癌根治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拟实施151例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统计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135例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16例(10.5%),手术时间为70~270 min,出血量50~1200 m L,淋巴结清扫右胸(12.1±1.3)个,左胸(11.6±1.2)个,平均拔管时间(6.1±2.3)d,平均住院时间(7.2±3.5)d。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中转开胸率均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略多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规范性、可操作性较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比,探讨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术前分期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理纵隔淋巴结阳性(preoperative staging of lymph node neg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mediastinal lymph node positive,cN0-pN2)的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彻底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开胸或VATS肺叶切除的患者共616例,其中术前分期淋巴结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86例,在这386例中术后病理发现纵隔淋巴结阳性7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29例,开胸组47例。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肺功能、术前合并症、术前临床分期相似;手术时间和出血量VATS组略低于开胸组。VATS与开胸组相比,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为(3.3±1.1)与(3.3±1.3)组(P=0.959),清扫个数为(12.7±8.9)与(10.5±7.2)个(P=0.260),阳性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8.7%和32.5%(P=0.592),术后单组N2淋巴结阳性比例分别为55.2%与66.0%(P=0.189);术后1、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2.6%与69.2%(P=0.088)及49.3%与51.3%(P=0.996);1、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84.9%与71.2%(P=0.149)及64.0%与42.7%(P=0.121);肿瘤复发方式相似,均以远处转移为主,局部复发仅占少数。结论:VATS肺叶切除治疗cN0-pN2非小细胞肺癌与开胸手术同样安全和彻底,近期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常规开胸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探讨微创手术在促进肺快速康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连续138例肺癌患者分为开胸组(70例)和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组(68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相似.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7d和第30 d肺功能及心肺康复运动耐力的相关指标,其中DE Morton指数以圣乔治问卷(术后第7d和第30 d)进行分析.结果 ①术后第7 d VATS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峰值呼气流量(PEF)实测值[(1.64±0.21)L,(310.58±30.13) L/min]高于开胸组[(1.34±0.11)L,(270.18±25.67) L/min],P<0.05;②术后第7 d VATS组疲劳指数和呼吸困难指数(0.27±0.08,0.28±0.17)均低于开胸组(0.44±0.10,0.39±0.09),P<0.05;③术后第7、30 d VATS组6 min步行距离[(490.57±118.33)m,(524.32±140.87) m]均高于开胸组[(395.07±100.19)m,(471.10±118.57) m],P<0.05.④术后第7 d VATS组DE Morton指数(74.58±16.23)高于开胸组(55.87±14.79),P<0.05;⑤术后引流管时间VATS组[(25.96±15.42) h]短于开胸组[(41.84±21.24)h],P<0.05;术后住院时间VATS组[(3.14±2.31) d]短于开胸组[(5.91±4.24) d],P<0.05;平均住院日VATS组[(6.54±2.76) d]短于开胸组[(9.67±4.31)d],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而促进快速恢复并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老年胸部疾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老年胸腔疾病患者作VATS 256例,占同期VATS的23%,年龄60~84岁,病种主要有自发性气胸128例、肺癌、转移性肺癌23例、肺良性疾病15例、恶性胸水12例、脓胸6例、心包囊肿3例、胸膜间皮瘤3例、膈与食管下段疾病6例、凝固性血胸16例等。结果 VATS时间20~210min.平均45min。肺大疱切除128例,肺叶切除43例和肺楔形切除36例。11例术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d,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7%),包括心律失常、复张性肺水舯、肺持续性漏气、持续性胸痛等,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VATS对老年患者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伴有心肺等慢性病的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ATS)在胸部肿瘤外科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09年1-11月连续144例胸部肿瘤住院病人VATS病例资料.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2.08%(3/144),病死率0.69%(1/144).VATS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而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少于常规开胸组,VATS组早期病例更多.VATS肺楔形切除与常规开胸肺楔形切除术两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病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而VATS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开胸组.结论 VATS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案.对于肺楔形切除术,VATS优于常规开胸.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病区施行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2例和同期开胸肺癌根治术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免疫功能(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CIK细胞、CIKN细胞、TH/TS比值)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术后疼痛更小,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对患者免疫指标影响更小,同开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同开胸手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术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56例肺部包块患者进行了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包括肺楔形切除18例,肺叶切除23例,全肺切除15例;中转开胸手术2例.结果全组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切除术有其严格的手术指征,还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开胸手术,但只要指征明确,手术操作得当,在胸外科的常规手术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胸外伤的疗效.方法 15例胸外伤使用电视胸腔镜行胸腔内探查、胸腔内止血、肺叶楔形切除术、肺裂口修补术、凝固性血胸清除术.结果 15例全部治愈,单纯电视胸腔镜14例,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89.9±30.0)min,术后24~72 h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引流量(150±50.0) 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9年10月选择的78例实施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VATS组(39例)和开胸组(39例),VATS组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治疗,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量、清扫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胸液总量及住院时间。结果:VATS组因胸腔粘连显露操作困难切口延长至11 cm 4例,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开胸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4±6.4)min、(37.3±6.7)min、(98.4±20.2)min、(6.3±1.5)d、(11.5±2.1)d、(17.6±3.8)d;VATS组分别为(10.2±5.3)min、(20.7±6.2)min、(73.2±9.4)min、(3.4±1.8)d、(6.8±1.9)d、(10.6±2.5)d(t=4.27、6.23、5.92、2.364、3.28、3.341,均P〈0.05);开胸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人均阵痛次数、术后输血量、住院费用分别为(235.6±65.8)ml、(792.4±246.5)ml、(2.78±1.27)次、(378.3±68.5)ml、(2.8±0.5)万元,VATS组分别为(152.6±63.4)ml、(413.5±136.9)ml、(1.41±0.81)次、(121.3±60.0)ml、(3.4±0.6)万元(t=3.264、2.643、6.12、12.392、3.014,均P〈0.05)。开胸组术后2个月疼痛7例,术后上肢运动障碍5例,VATS组无异常。VATS组术后并发症6例,占15.38%,开胸组术后并发症14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术式优点在于胸壁创伤小,胸廓稳固性好,心肺功能影响小,手术安全、可靠,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7.
罗晖  杨颖  汪华  陈旭  徐俊  蒲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33-34,37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微创效果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T3N1M0期以下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胸腔镜组)60例和常规开胸手术作食管癌切除治疗组(开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3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胸部手术时间为(35.2±4.1)min,胸部术中出血量为(101.3±17.4)mL,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3.4±2.1)个,淋巴结阳性率为12.1%,3年生存率为53.3%;开胸组胸部手术时间为(60.7±7.3)min,胸部术中出血量为(156.1±34.5)mL,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2.8±3.1)个,淋巴结阳性率为12.5%,3年生存率为51.7%。胸腔镜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3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的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申佃京  张召卓  付强 《医学综述》2013,19(6):1149-1150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临朐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其中通过全胸腔镜下传统式手术17例(对照组),全胸腔镜下单向式手术26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生存率的改变。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观察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使用哌替啶患者的比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41例患者,失访2例,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死亡2例和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创伤更小、恢复快,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胸膜腔粘连是否为中转开胸的指征及术中处理办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组施行胸腔镜手术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1.4±16.4)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肺癌22例,肺良性占位22例,气胸17例,纵隔肿瘤7例,心脏疾病7例。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常规胸腔镜切口完成,特殊情况下转为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伴随胸膜腔粘连患者,根据其粘连形状及严重程度,予相应处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全组手术时间30~235 min,平均(88.4±16.0)min,术中出血10~600 ml。术中发现胸膜腔粘连33例(44.0%),其中肺良性占位患者伴胸膜腔粘连15例(68.2%),恶性肺肿瘤伴胸膜腔粘连10例(45.5%)。全胸腔镜完成手术66例(88.0%),中转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切口9例,中转开胸率12.0%。中转开胸原因:病变复杂累计其他脏器2例,淋巴结干扰2例,出血1例,患者过于肥胖腔镜无法完成1例,胸膜腔广泛致密粘连、呈闭锁状态3例(占胸膜腔粘连患者9.1%)。结论胸膜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中常见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手术中转开胸的指征。需术中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朱学应  王保明  徐宁  何建  陈启斌 《安徽医学》2016,37(12):1488-1491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VATS)在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均为单操作孔VATS行肺叶切除治疗,回顾分析病例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A、B、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7±51.4)mL,B组为(168.5±47.8)mL、C组为(139.2±35.1)mL,B、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8.6±96.2)min,B组为(150.4±41.8)min、C组为(142.7±38.4)min,B、C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熟练掌握三孔VATS早期肺癌的肺叶切除基础上,采取单操作孔VATS的学习曲线约需30例,术中出血量减少和手术时间缩短可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