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新型缓释材料制备菊花提取物(CME)缓释片。方法 以总黄酮的释放度为指标,根据缓释片的有关参数采用正交试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优化处方。并以CME体内效应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的释放度为指标,用HPLC对处方优化后制备的缓释片进行释放度测定。结果 优化的CME缓释片的处方为:CME 150 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7 mg,1% 乙基纤维素(EC)乙醇溶液适量;以该处方制备的制剂,体外释药性能符合Mt/M=kt1/2模型,持续释药达12 h。结论 从体外释放分析,以该优化工艺制备的菊花缓释制剂,达到了缓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天山雪莲缓释骨架片,考查主要活性成分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天山雪莲缓释骨架片。测定天山雪莲缓释片中主成分绿原酸、芦丁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度,通过对体外释放曲线、2,6,12 h累积释放度的综合评分K值及释放曲线相似因子f2的综合比较,考查2种主成分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架材料HPMC黏度和填充剂淀粉用量是影响绿原酸、芦丁释药速率的主要因素,HPMC的粒径、黏合剂及制片压力等因素对二者释放的影响不大;微晶纤维素(MCC)可以增加二者后期的释放量。结论 HPMC K15M 能有效控制天山雪莲缓释骨架片中2种主成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优选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并评价其质量和体外释药模式。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五味子多糖微囊,以收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药物与壳聚糖质量比、壳聚糖质量分数、进样速度、进风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评价五味子微囊的质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0%,五味子多糖与壳聚糖质量比1:3,进风温度160 ℃,进液速度5 mL·min-1,空气流速600 L·h-1;制备的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黏连,载药量22.71%,收率62.04%,包封率83.27%,平均粒径13.47 μm,1,8 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47.86%,84.19%,在0~8 h内拟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Q=29.365t1/2+11.033(r=0.955 7)。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五味子多糖微囊包封率较高,具有一定缓释性能和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4.
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的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人参皂苷Rg1,Rb1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提取次数,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81% A;10~38 min,81%~79% A;38~90 min,79%~66% A),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平均浸膏得率25.45%,人参皂苷Rg1,Rb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37 g·L-1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民间外伤验方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乙二醇壳聚糖-胆固醇接枝物(CHGC)载多柔比星(DOX)自聚集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乙二醇壳聚糖-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比星纳米粒(DCN);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载药纳米粒的Zeta电位、粒径与形态,考察DCN的稳定性;以pH(5.5,6.5,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考察DCN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HPLC测定多柔比星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随着投药量的增加,DCN的载药量、Zeta电位和粒径增大;粒子形态呈球形;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释放介质的pH值越低,药物释放越快,且释放速率随着纳米粒载药量的增大而降低;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DCN-10组的AUC(0-∞)是游离DOX组的5.84倍(P<0.01);DCN-10组的MRT0-∞是DOX组的21.90倍(P<0.01)。结论 CHGC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材料,载多柔比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具有缓释和pH依赖特征;DCN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滞留,明显提高DOX 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以CHGC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综合评分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水(C)梯度洗脱(0~40 min,10%~70% A,10% B,80%~20%C),检测波长226 nm。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大黄素、三羽新月蕨苷A平均提取量依次为0.37,0.76 mg·g-1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蛇黄凝胶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交设计法优选大蒜油微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大蒜微囊的制备工艺,制备大蒜新制剂.方法根据影响微囊剂成型因素,选用正交设计法L9(34)优选大蒜微囊的制备工艺.结果工艺优选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用量对微囊成型影响显著(P<0.5),微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1D1A1C2,即明胶浓度(A)为3.0%、阿拉伯胶用量(B)为3.0%、乳化剂用量(C)为0.5%、搅拌速度(D)为200 r/min.结论用该法制备的大蒜微囊,性质稳定;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8.
尹元元  耿燕娜  范明松 《中草药》2021,52(22):6806-6815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优化延胡索乙素(THP)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THP-PLGA-NPs)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THP-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BD-RSM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成冻干粉,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 最佳处方为PLGA用量为491.8 mg、油水体积比1:5.2、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12%。THP-PLGA-NPS包封率为(185.07±1.06)%,载药量为(4.73±0.21)%,粒径为(181.32±7.14)nm,分别与模型预测值接近。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模型:Mt/M=0.112 4 t1/2+0.078 0,r=0.987 9。结论 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THP-PLGA-NPS处方的筛选,且优化后的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包封率高和缓释作用好的曲马多PEG2000修饰多囊泡脂质体,并与逆相蒸发法制备的曲马多普通脂质体比较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曲马多PEG2000修饰多囊泡脂质体;L9(34 )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测定包封率和粒径,以pH 6.8 PBS为释放介质考察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未修饰和PEG2000修饰的多囊泡脂质体平均粒径分别为22.5和32.2 μm;PEG2000修饰和未经过PEG2000修饰的MVLs包封率分别为(85.1±11.2)%和(80.7±9.4)%;2种脂质体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半衰期t1/2分别为5.8和19.9 h,增加了3.4倍。结论 PEG2000修饰多囊泡脂质体包封率高,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离子凝聚法制备阿魏酸壳聚糖微球的工艺,并研究其缓释机制。方法 运用Doehlert设计、多重相应的渴求函数优化法对阿魏酸壳聚糖微球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差示热分析研究微球结构和药物状态,探讨释药机制。结果 投药量和交联液pH值对包封率有很大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阿魏酸壳聚糖微球的平均包封率为73.77%,平均载药量为8.08%,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Weibull分布。药物以微晶状态分布于微球的骨架结构中,未与壳聚糖发生作用。结论 离子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的缓释行为与其网状骨架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预防大鼠腹膜粘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凝胶和壳聚糖/明胶共混膜对预防大鼠腹膜粘连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壳聚糖凝胶组(A组)和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组(B组)。A组分成:创伤致粘连组(A1组);滑石粉致粘连组(A2组);结扎血管致粘连组(A3组)。每组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壳聚糖凝胶均匀涂布于经处理的大鼠蚓突浆膜面。B组分成B1,B2,B3,B4 4组,在B2,B3,B4组大鼠的创面分别用纯壳聚糖膜、含10%,50%明胶的共混膜进行覆盖;B1组为对照组。术后2,4周,肉眼评定粘连程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①粘连评定:术后2,4周,A1和A3组中实验组的粘连程度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2组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②病理改变:A1和A3组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A2组有异物巨细胞反应及肉芽肿形成。B组:①膜降解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B4,B3和B2组;②术后2,4周:B1组的粘连程度均轻于其他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各组局部以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均见有异物巨细胞反应。结论壳聚糖凝胶对创伤及缺血所致的腹膜粘连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壳聚糖膜可加重腹膜粘连,而明胶的掺入可进一步促进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呈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并探讨这3个下合穴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6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足三里+雷尼替丁)16例,B组(上巨虚+雷尼替丁)16例,C组(下巨虚+雷尼替丁)17例,D组(雷尼替丁)15例。结果 在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次要症状的改善方面,3个针刺组均优于雷尼替丁组;各针刺组相比,足三里的疗效又优于上巨虚和下巨虚,而上巨虚和下巨虚效果相似。结论 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十二指肠疡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这3个下合穴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以交联明胶为壁材的复合维生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在过氧化氢存在下,以阿魏酸为交联剂,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制备交联明胶,考察反应条件对交联度的影响;然后以交联明胶为壁材,以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叶酸、烟酰胺的混合物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工艺,按不同壁材/芯材比,制备复合维生素微胶囊。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荷载量以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释放行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 在温度为40 ℃、pH值为8.0、明胶浓度为9%(W/V)、阿魏酸浓度为40 mmol·L-1、交联时间为24 h的反应条件下,交联明胶的交联度较高,达到10%。以此交联明胶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其中维生素的包埋率在85%以上;少数呈表面光滑的圆球形,大多数表面有凹陷;平均粒径为15.27 μm;当壁材/芯材为10/1(W/W)时,维生素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完全释放的时间,分别为30和16 min,都比明胶为壁材时相应延长。结论 以交联明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可以制备出包埋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的复合维生素微胶囊。  相似文献   

14.
他莫昔芬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通过向明胶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的单凝聚方法制备了他莫昔芬微胶囊;观测其形态、尺寸,鉴别其组分,测定他莫昔芬含量、包封率和回收率,并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他莫昔芬与明胶的质量比为1∶2,明胶溶液浓度为5%,体系pH值为3.6,以30%硫酸钠溶液为稀释液时能得到他莫昔芬/明胶微胶囊;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得到的微胶囊具有很好的圆形形态,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87.12%,他莫昔芬平均含量为29.04%,平均粒径尺寸为16.79μm。并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的释放特征进行模拟,体外释放曲线都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规律,完全释放时间可达12h以上。结论以他莫昔芬为囊心、明胶为囊材能够制得具有良好的圆形形态和较好缓释效果的他莫昔芬/明胶微胶囊。  相似文献   

15.
赵亮  苏畅 《中成药》2012,34(7):1242-1246
目的优化丹参酮ⅡA微囊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制剂质量。方法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将丹参酮ⅡA制成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阿拉伯胶(W/W)为1∶3,成囊溶液的pH为5.0,交联剂戊二醛的用量为1.0 mL。此工艺所制得丹参酮ⅡA微囊的平均包封率为65%,体外释放在0.5 h达到30.4%,15 h累积释放达到98%以上。其体外释药机制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囊具有重复性好,工艺稳定,药物释放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壳多糖中药复方对生长期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壳多糖中药复方对生长期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4组 :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高脂对照组 )、C组 (壳多糖组 )、D组 (壳多糖中药复方组 )。饲养 4周后检测各组动物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脂质。结果 :(1)体重和尾长 :各组动物饲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其是C组明显 ,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TG :B组显著高于A、D和C组 (P <0 0 5 ) ;D组TG最低 ,与A、C组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HDL c和HDL c TC :D组明显增高 ,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一定量的壳多糖摄入对生长期动物发育无影响 ,同时使血TG水平降低 ,壳多糖中药复方减肥降脂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壳多糖 ,并使HDL c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红霉素缓释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模型在预测体内数据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考察。方法 应用美国缓、控释制剂专业委员会推荐的水平A、水平B两种体内外相关的模型。收集红霉素缓释微囊12 h的体外溶出数据。同时以家兔为实验动物,灌服微囊后收集血药浓度。应用水平A相关性模型,采用反卷积方法获得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体外溶出百分数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运用基本的和扩展的卷积-反卷积方法对微囊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对水平B相关性模型在药物相关性研究上的应用也进行了考察。结果 水平A模型和水平B模型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结论 两种模型都能刻画体内外的相关性,水平A相关性模型可以得到较水平B相关性模型更多的关于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絮凝法精制红花水提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壳聚糖精制红花水提液的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为指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对壳聚糖精制红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将药液浓缩至生药∶药液=1∶6,壳聚糖加入量为0.4 ml/g生药,放置时间6 h。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红花水提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19.
海洋放线菌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从南海石珊瑚Diploriastrigosa共生放线菌中筛选有抗氧化潜力的活性菌株,然后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海藻酸钠、黄原胶和壳聚糖作为囊材,利用挤压法制备包埋其中一株活性菌,测定微囊的粒径和包埋情况。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ZJG4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2.18mg/mL),将其包埋后的微裳呈白色、球形,粒径在400~650/,m之间,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包埋培养时间为4天。研究表明,微囊化包埋海洋放线菌培养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适合活生物细胞的包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DSP)脂质体冻干剂壳聚糖胶囊对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建立髓过氧化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大鼠结肠质量与大鼠质量比值(C/B)和结肠损伤直观评分值4种反应结肠炎症程度指标的测定方法,观察口服各种DSP制剂对结肠炎症的治疗作用。结果用TNBS灌肠时可以成功地制备大鼠结肠炎症模型,灌肠后第5天时反映炎症的各种指标均达到最高值;各种DSP制剂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均有治疗效果,而DSP脂质体壳聚糖胶囊具有最好的治疗作用。结论DSP脂质体冻干剂壳聚糖胶囊较DSP粉剂壳聚糖胶囊和DSP溶液对结肠炎具有更好的局部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