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冈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3 545名研究对象,其中PSD患者1 493例,非PSD患者2 052例。PSD与大脑不同病变部位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左半球1.60(1.39~1.83)(P<0.001)、大脑前部2.76(1.60~4.75) (P<0.001)、额叶2.11(1.00~4.45) (P=0.05)和皮质层2.22(0.74~6.62) (P=0.15)。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者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在右半球者的1.60倍,病变部位为大脑前部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为后部的2.76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前部是发生PSD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情况及其特征差异,为规范心理弹性的研究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截至2013 年9月12日发表的文献,纳入有关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的横断面研究。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而后交叉核对,若有分歧,讨论解决。采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得分差异。 结果:总共纳入31篇文献共计19 285名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处于良好水平。男生的心理弹性得分略高于女生[OR(95%CI):0.11(0.03,0.19),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大四学生[OR(95%CI):0.19 (0.09,0.30),P<0.05],理工医科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OR(95%CI):-0.13 (-0.20,-0.06),P<0.05],城市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得分分别高于农村学生[OR(95%CI):0.12(0.02,0.21),P<0.05]和独生子女[OR(95%CI):-0.09 (-0.17,0.00),P<0.05]。 结论:国内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阮婕  斯晓莉  李凌菲  蒋琳  殷聪国 《浙江医学》2020,42(21):2300-2304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2例,入院后收集患者人口学、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卒中后2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HAMD-24)量表分析抑郁症状谱。评估所有患者认知功能,根据VCI相关标准诊断。结果诊断为VCI236例(53.4%),PSD88例(19.9%)。HAMD-24量表评估发现发生率高的抑郁症状有能力减退感、睡眠障碍、绝望感、迟缓、兴趣下降、抑郁情绪。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SD患者发生VCI风险显著高于非抑郁者(OR=1.054,95%CI:1.003~1.109,P=0.038),其中抑郁情绪(OR=2.176,95%CI:1.273~3.844,P=0.004)、有罪感(OR=2.115,95%CI:1.163~3.844,P=0.014)、迟缓(OR=9.247,95%CI:4.603~18.576,P=0.000)、激越(OR=2.696,95%CI:1.008~7.207,P=0.048)等症状增加VCI发生风险,性功能减退(OR=0.442,95%CI:0.201~0.973,P=0.043)降低VCI发生风险。结论约20%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PSD增加VC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51例AI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为4.65%(21/451),影响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颈动脉中重度狭窄≥50%(OR=6.901, 95%CI :1.992~23.908)、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86, 95%CI :1.058~1.329)、完全前循环梗死(OR=5.581, 95%CI :1.947~16.002)、后循环梗死(OR=4.235, 95%CI :1.202~14.921)、基线NIHSS评分(OR=1.225, 95%CI :1.108~1.353)、肺部感染(OR=4.719, 95%CI :1.190~18.710)等。结论 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AIS患者入院后应及早进行干预和规范治疗,才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 Meta 分析系统评价儿童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大医医学网,PubMed 数据库中关于环境危险因素与中国儿童白血病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8月20日,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出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共纳入25篇关于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共 4 307 例患者,对照组共5 1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油漆接触史OR(5.75),95%CI(3.17,10.44);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3.46),95%CI(2.00,6.00);家族遗传病史OR(3.32),95%CI(2.52,4.38)。母亲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房屋装修或新置家具OR(3.19),95%CI(1.63,6.27);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2.44),95%CI(1.81,3.30);流产史OR(2.15),95%CI(1.28,3.61)。父亲在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因素分别为:吸烟史OR(2.18),95%CI(1.19,4.01);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1.52),95%CI(1.25,1.85)。 结论儿童白血病发病与患儿本身、母亲和父亲均密切相关,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预防儿童白血病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1960.01-2012.12)、EMBase(1980.01-2012.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69.01-2012.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1.01-2012.12)、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01-2012.12)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8.01-2012.12)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1篇为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3 548例。Meta分析结果:(1)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为2.37〔95%CI(0.20,4.54)〕;横断面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为5.61〔95%CI(1.54,9.68)〕。横断面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1.02〔95%CI(1.01,1.03)〕。(2)横断面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1.28〔95%CI(1.03,1.58)〕。横断面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0.46〔95%CI(0.22,0.95)〕。(3)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54〔95%CI(0.24,1.24)〕、1.77〔95%CI(0.92,3.41)〕及0.74〔95%CI(0.44,1.24)〕。(4)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分级(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分级(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24〔95%CI(0.10,0.60)〕和0.29〔95%CI(0.10,0.83)〕;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和自我效能(中等水平/低等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30〔95%CI(0.11,0.87)〕和0.18〔95%CI(0.06,0.52)〕。结论 社会人口学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及心理因素中的自我效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末梢血血脂4项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及相关部门制定血脂水平的正常参考值标准范围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安亭镇2所小学7~12岁的学生共1 018名(男性519名,女性499名),采用指尖血测定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HDL-C)水平,分析上海地区学龄儿童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结合体格检查及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7~12岁学龄儿童正常参考临界点TG(95百分位数,P95)=2.40 mmol/L,TC(P95)=4.88 mmol/L,HDL-C(P5)=1.13 mmol/L,LDL(P95)=2.91 mmol/L,男生和女生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与年龄分布存在负相关(P<0.05)。根据本研究得出的血脂异常增高切点,研究人群血脂异常增高发生率为16.8%,95%CI: 14.6%~1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超重[OR: 1.92,95%CI: 1.19~3.09)、过期产儿(OR: 2.578,95%CI: 1.151~5.773)、肥胖家族史(OR: 1.545,95%CI: 1.033~2.310)和被动吸烟(OR: 2.310,95%CI: 1.348~3.957)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午休(OR: 0.571,95%CI: 0.341~0.958)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应加强肥胖干预,密切关注有肥胖家族史儿童,适时户外运动,合理规避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收集1997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2型糖尿病危 险因素的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6 373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957 例,对照组5 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女性(OR=1.28,95%CI: 1.09~1.50)、年龄(≥40岁) (OR=6.02,95%CI:4.48~8.09)、超重(BMI≥25) (OR=2.32,95%CI:1.52,2.88)、糖尿 病家族史(OR=6.12,95%CI:3.16~11.86)、精神分裂症总病程(>10年) (OR=3.60,95%CI:2.39~5.41)、血三酰甘油 (MD=0.38,95%CI:0.05~0.71)。结论:女性、年龄大、超重、有糖尿病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病程长、高血三酰甘油 是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4种肥胖测量指标对高脂血症的风险效应,并选择最佳指标计算适宜切点,作为人群高脂血症防控的简便目标。方法  样本数据为泰州人口健康队列Ⅲ期基线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Logistic回归来分析4种指标之间及其与血清胆固醇升高(高TC)、三酰甘油升高(高TG)、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LDL)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HDL)的关联。选择风险贡献最大的指标,计算防控适宜切点及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 结果  相关系数矩阵显示,WHtR与各代谢指标的综合相关性最高;调整常见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tR对高TC、高LDL及低HDL的风险均相对最高,OR (95%CI)分别为1.34 (1.28~1.35)、1.42 (1.37~1.48)及1.45 (1.30~1.54)。而对于高TG,风险最高的指标为WC,调整常见混杂因素后OR(95%CI)为2.09 (1.97~2.22),其余依次为WHtR的1.97 (1.86~2.09),WHR的1.93 (1.82~2.05)和BMI的1.80 (1.75~1.86)。可见WHtR对高脂血症有最大的风险效应。性别和年龄分层后,4种指标的风险排序不变。以WHtR作为预测高脂血症的指标选择最优切点,范围为0.51~0.53。以0.52为防控目标计算人群PAR%,可防止人群中约27%的高TG、23%的高TC、近30%的高LDL和16%的低HDL-C的发生。 结论  在反映高脂血症的肥胖测量指标中,WHtR具有最大的风险效应。可将WHtR<0.52作为预防高脂血症的简易防控目标,发挥其在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血脂谱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47例,包括283例DKD患者以及364例非DKD的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谱与DKD的相关性以及BMI与血脂谱的交互作用。结果:TG(OR=1.446,95%CI:1.076~1.942,P=0.014)、nonHDL-C(OR=1.961,95%CI:1.011~3.804,P=0.046)、nonHDL-C/HDL-C(OR=1.804,95%CI:1.134~2.869,P=0.013)、TC/HDL-C(OR=2.293,95%CI:1.234~4.260,P=0.009)、TG/HDL-C(OR=1.345,95%CI:1.057~1.712,P=0.016)均与DKD显著相关(OR针对各指标的自然对数计算)。BMI与TG、nonHDL-C/HDL-C、TC/HDL-C、TG/HDL-C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35、0.034、0.016)。结论:中国汉族人群血浆TG、nonHDL-C、nonHDL-C/HDL-C、TC/HDL-C、TG/HDL-C均与DKD独立相关。BMI与TG、nonHDL-C/HDL-C、TC/HDL-C、TG/HDL-C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 年广东省某医院309 576 例体检人员甲状腺彩超检查情况。将人群分为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使用SPSS22.0软件,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分别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 经过数据结构化和标准化,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9.68%,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08,P<0.001)。总体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组男性比例、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及脂肪肝、血脂异常、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与性别(OR=0.455,95%CI: 0.443-0.468)、年龄(45~59:OR=1.660,95%CI:1.613-1.710;≥60岁:OR=3.329,95%CI: 3.202-3.462)、BMI (体质量偏轻:OR=0.808,95%CI: 0.755-0.864;超重:OR=1.074,95%CI: 1.038-1.112;肥胖:OR=1.281,95%CI: 1.221-1.343)、血脂异常(OR=1.053,95%CI: 1.022-1.085)、血糖偏高(OR=1.177,95%CI: 1.105-1.252)、及代谢综合征(OR=1.111,95%CI: 1.071-1.152)有关。结论 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年龄、BMI及代谢相关疾病为重要影响因素。男性、体质量偏轻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长、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可能使甲状腺结节检出风险提高。因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建邺区、徐州市沛县、南通市海安县、淮安市涟水县的174个村(社区)进行高血压患者筛查,共筛查出高血压患者10 431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高血压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9.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11(95%CI:0.570~0.888);甘油三酯偏高、总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高、高体质指数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17(95%CI:1.663~2.209)、2.549(95%CI:2.147~3.206)、1.370(95%CI:1.059~1.772)、1.211(95%CI:1.108~1.324)、1.162(95%CI:1.054~1.281)、1.264(95%CI:1.153~1.386)。结论:重视超重或肥胖、甘油三酯偏高、总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文化程度较高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预防,以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制剂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VIP、WanFang date、CBM、CNKI等数据库,纳入中药制剂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并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te5.3软件对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12个RCT,共计纳入11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标准化治疗或常规治疗相比,中药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过程中,可以改善甘油三酯水平(MD=-0.51,95% CI:-0.73~-0.28)、胆固醇(MD=-0.84,95% CI:-1.47~-0.21)、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21,95% CI:-0.41~-0.01)、收缩压水平(MD=-4.12,95% CI:-7.29~-0.95),表明联合中药制剂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和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对空腹血糖(MD=-0.045,95% CI:-0.95~0.05)及舒张压(MD=-2.58,95% CI:-5.86~0.69)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研究中有4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1项研究报道了治疗组有5例在治疗开始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减量或继续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1项研究报道了治疗组出现胃脘不适3例,改饭后服药或中药加减治疗后缓解。其余的文献未对不良反应做系统报告。结论 与西药标准化治疗相比,中药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的干预效应,具有降低血压及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安全性尚可,不良反应少见。但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上述结论需要后续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性评价瑞舒伐他汀(RSV)与阿托伐他汀(ATV)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RSV与ATV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2003—2013年。根据Jadad评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5软件。结果共纳入1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L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9,95%CI-9.3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1.29,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LDL-C、TG、TC的疗效和AE发生率方面无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血脂水平及其比值与早发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282例因胸闷和(或)胸痛入院的疑似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70例和冠脉造影正常组112例,检测患者常规血脂指标及计算对应血脂比值TG/HDL、TC/HDL、LDL/HDL、apoB/apoA,比较2组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比值等冠心病风险因素,同时观察血脂对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比例高于正常组(χ2=8.848,P=0.003),同时血清apoB、TG及TG/HD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oB:t=3.082,P=0.002;TG:t=2.445,P=0.015;TG/HDL:t=7672.00,P=0.036),其他血脂指标及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逻辑回归分析发现apoB及男性与早发冠心病具有显著性相关(apoB:OR=5.90,95%CI 1.4~10.30,P=0.001;男性:OR=2.85,95%CI 1.52~5.31,P=0.001),且早发冠心病两支病变患者Lp(a)和apoB/apoA比值明显关于单支病变(Lp(a):t=3255.00,P<0.0001;apoB/apoA:t=3637.50,P=0.03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apoB、TG及TG/HDL比值显著性升高,同时apoB及男性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Lp(a)和apoB/apoA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ting heart rate and blood lipid level.Methods A total of 9 415 subjects aged≥40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Their resting heart rate was monitored and their serum levels of triglyceride(TG),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were measured to define dyslipidemia according to the 2007 Chinese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Adults.Result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with their resting heart rate70 beats/min,group B with their resting heart rate=70-79 beats/min,group C with their resting heart rate=80-89 beats/min,and group D with their resting heart rate≥90 beats/min.High TG,TC,and LDL-C were presented across the resting heart rate(Ptrend0.01).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isk of high TG and TC was higher in subjects with their resting heart rate≥90 beats/min than in those with their resting heart rate70 beats/min(OR=1.42;95%CI:1.16-1.74 and OR=1.33;95%CI:1.09-1.64,respectively).Conclusion Elevated resting heart rat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TG and TC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subje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脂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成都地区354例单胎初产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相关信息,通过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期膳食数据,并运用营养计算器计算孕妇孕早期膳食总能量,于孕(12±1)周测定孕妇体质量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浓度,于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筛查(OGTT)试验及诊断GD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孕早期血脂水平对GDM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预测GDM的孕早期TG临界值。结果 GDM组孕妇孕早期TG、TC、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早期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妊娠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膳食总能量等〕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1.59 mmol/L水平组、TG 1.26~<1.59 mmol/L水平组GDM发生风险分别是TG<0.94 mmol/L水平组的3.86倍(95%可信区间:1.35~11.08)、2.46倍(95%可信区间:1.05~6.51),提示孕早期TG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TG切点值在1.27 mmol/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34(95%可信区间:0.574~0.711),约登指数最大,GDM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1%、58.2%,提示1.27 mmol/L为孕早期TG预测GDM的临界值。结论 孕早期TG水平与GDM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孕早期血脂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杨驭媒  李岑 《西部医学》2012,24(1):155-157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GHS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922126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高胆固醇血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中高胆固醇血症(HTC)组537例(其中男性255例,女性282例),胆固醇正常组(NTC)621例(其中男性286例,女性335例)。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进行基因分型,并分别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葡萄糖(GLU)水平。结果 GHSR基因rs2922126位点与高胆固醇血症显著相关(P=0.006,ORAA=1.57,95%CI=1.13-2.17)。rs2922126位点与血压、血糖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不相关,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相关。校正年龄、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后OR值分别为1.58(95%CI=1.13-2.20,P=0.011),1.54(95%CI=1.10-2.17,P=0.014)。结论 GHSR基因rs2922126位点与高胆固醇血症及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