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主要比较健脾益气法联合化疗与单纯使用化疗法给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副作用及生活质量方面带来的影响。方法:分别在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学术报告、会议论文、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等数据库中检索2009—2016年间运用了中医健脾益气法联合化疗方案并对比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化疗毒副作用、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并且运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然后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搜集的文献进行质量的评价、统计分析筛选。结果:在这些随机对照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的文献共7篇,研究对象总共409例,其中包括健脾法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治疗组共218例,单纯化疗组191例。结果: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临床疗效及化疗副作用方面,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健脾益气法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缓解化疗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转移率50%左右[1],治疗上常用弗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或奥沙利铂等进行化疗.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CF、5-FU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较新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MACC_1的表达,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Real time-PCR检测MACC_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利用Lipofectmin2000将MACC_1特异性siRNA转染进入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620;利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法明确细胞中MACC_1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通过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并利用Transwell系统检测肿瘤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MACC_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较正常肠黏膜显著升高;与阴性对照比较,MACC_1siRNA能够特异性抑制LoVo和SW620细胞中MACC_1基因的表达,并引起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降低,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结论:利用siRNA特异性抑制MACC_1的表达,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MACC_1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重要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汤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于化疗前2 d加用健脾扶正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从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程度、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及不良反应3方面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中医临床证候方面改善率升高(P<0.05);在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物理症状及整体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同时配合健脾扶正汤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抗炎;(2)抗肿瘤。其中对STAT3、Notch1等信号通路的调节是姜黄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同时通过恢复肿瘤抑制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姜黄素存在着生物利用度差的缺陷,仍需对其药物载体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转移是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行为,microRNA(miRNA)作为其中的重要因子,参与转移过程中的调控。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引起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因。mi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知其参与抗凋亡、上皮细胞间质化、瘤细胞增值侵袭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步骤的调控,发挥促进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转移效应。本文就近年miRNA在结直肠癌的转移各通路中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就miRNA在临床诊断治疗的科研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祛瘀行气方辅助肠内营养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祛瘀行气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SF-36)、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ALB、PA、HB及TR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健脾祛瘀行气方辅助肠内营养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疗效较好,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肠内营养水平改善。  相似文献   

8.
梁浩源  黄许森 《海南医学》2023,(21):3181-3186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典型,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由于手术、化疗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极高。铜是一种矿物质营养素,铜含量在体内维持动态平衡,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铜稳态被打破可引起铜代谢相关疾病和癌症的发生。铜可通过氧化应激、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抑制血管生成以及最新提出的铜死亡等方式来介导肿瘤细胞死亡,异常的铜水平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目标。本文针对铜介导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以及其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验案,分析叶师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演变的认知以及辨治用药经验,并辅以病案佐证。 [结果] 叶师认为,结直肠癌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痰浊、癌毒相互搏结,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采用补益脾肝肾、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方法辨证施治,尤其重视通腑泄浊及运用虫类药。所示病案以脾气亏虚为主,夹有湿热、痰浊之邪,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化痰攻毒散结,疗效显著。 [结论] 叶师认为,结直肠癌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痰浊为标,治疗时强调标本兼顾,灵活处方,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可有效指导结直肠癌的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循环微小RNA (microRNA,miRNA,miR)是指一类通过细胞破裂或微囊泡分泌等进入循环系统的长约19~25个核苷酸序列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已被证实参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过程。miRNAs在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血中异常表达,并可在血清中的稳定存在,有望成为其诊断及预后判断及治疗检测的新生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将血清或血浆miRNAs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浙江名中医群治疗结直肠癌的中医思辨特征和共性规律研究,总结出名中医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群体共性规律。[方法]临床随诊在省内治疗结直肠癌有一定影响力的六位名中医(吴良村、郭勇、沈敏鹤、林胜友、冯正权、单泽松),规范采集和录入临床诊疗信息,建立名中医医案的数据库,根据数据挖掘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采用聚类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各名中医的用药特点、辨证规律等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结果]六位医家在药物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分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均有所不同,用药频数最高的分别为茯苓、甘草、太子参、黄连、白术和茯苓;吴良村、沈敏鹤、冯正权药物性味以平为主,而郭勇、林胜友、单泽松则以温性为主;六位医家都以甘味中药治疗结直肠癌;除林胜友以清热药为主外,其余五位医家均以补虚药治疗结直肠癌;吴良村高频药物以木香、黄连、地榆炭、马齿苋为主,沈敏鹤则以虎杖根、水杨梅根、藤梨根为主,郭勇以白术、茯苓、太子参、白芍、淡竹叶、荷叶、藤梨根、六神曲为主,林胜友以木香、黄连、大血藤、蒲公英、乌药为主,冯正权以生晒参片、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白芍、黄芩、厚朴为主,单泽松以茯苓、白术、党参、黄芪、干姜为主。[结论]六位医家对结直肠癌的处方用药,扶正为本,健脾为先,清化热毒,消积祛湿,辨证论治,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B影响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表型所介导的信号通路?方法: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中JMJD2B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ERK-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并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结果:转染JMJD2B siRNA能特异性抑制JMJD2B的表达并导致ERK2表达下调,其磷酸化水平也降低,肿瘤细胞发生G2/M或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增殖显著受抑(P<0.05)?结论:抑制JMJD2B可通过阻断ERK-MAPK信号转导而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5-19
目的探讨miR-451a和MMP-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来自2018年金华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标本),多个肿瘤细胞系中miR-451a的表达和MMP-2蛋白的表达;在HCT116细胞系中过表达miR-451a(miR-451a-mimic)检测MMP-2蛋白表达;miR-451a-mimic或沉默MMP-2表达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451a表达明显下降,MMP-2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这种结果同时出现在各个结直肠癌细胞株中,以HCT116细胞株最为明显;在HCT116细胞系中miR-451a-mimic显著减少MMP-2蛋白表达量,miR-451a-mimic或沉默MMP-2均会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 miR-451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其本身可能通过抑制MMP-2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正>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位居第四,大量患者死于术后转移和复发。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的血行转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临床研究显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er cell,CTC)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有关,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 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Cellular FACTT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结直肠癌患者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与TNM分期、M分期相关及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对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从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中获得结直肠癌干细胞,细胞表面标记物双标法流式检测鉴定结直肠癌干细胞。制备低、中、高剂量的含药血清,设立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及对照组。采用CCK-8法及Transwell实验观察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微球体细胞大量表达CD133、CD44,并较贴壁细胞多。CCK-8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发现低、中、高剂量组细胞较正常组及对照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细胞较中、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癌方可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且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明显,可通过降低癌细胞增长能力,减少癌细胞扩散抑制结肠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发生ICD时,细胞分泌多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DAMPs通过各种模式识别受体吸引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并促进其成熟、活化,以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产生记忆效果。目前通过诱导ICD治疗结直肠癌主要是药物方式、生物方式及物理方式。本文就诱导ICD通过免疫途径改变致癌信号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发现进行综述,以帮助未来设计更有效和更精确的策略来治疗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D51AP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SiRAD51AP1转染SW620细胞,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该基因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AP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RAD51AP1蛋白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下调RAD51AP1基因表达水平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RAD51AP1基因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RAD51AP1基因表达下调,能通过下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9.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结直肠癌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可  许庆文 《海南医学》2013,24(2):272-274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直链脂肪酸。人体自身并不能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中获得。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多不和脂肪酸的一种,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应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对SD大鼠进行灌肠诱导大鼠结直肠癌模型,此种方法不同于以往的结肠癌细胞株移植瘤动物模型,使结直肠癌的发生更贴近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n-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和迁移的可能机制和结直肠癌模型的建立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西黄丸为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经典抗癌中药名方,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及侵袭、抗新生血管生成和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西黄丸在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肝癌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西黄丸抗肿瘤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