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18岁,右腕部外伤术后2d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①右前臂尺、桡动脉损伤;②右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于入院前51h被机器压伤右前臂远端,外院诊断为"右尺、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急诊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第2天发现患手血运障碍,外院DSA检查示:右前臂远端尺、桡动脉断流.本次入院检查见:右前臂中、下端至腕部环形不规则伤口已缝合,仅腕掌侧尺侧皮肤相连4 cm,手部肿胀,手掌及手指皮肤暗紫,手背部皮肤乌黑色,有大小不等水泡,全手皮肤皮温冰凉,感觉、运动功能消失.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因骑摩托车与他人车辆相碰,右前臂及肘部撞击路边树干,而致右前臂及肘部肿痛,右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伤后12 h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前臂中上段表皮淤青、肿胀,无开放性创口,压痛明显,有骨擦感.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4岁,2008年4月6日被搅拌机热压伤左上肢及左胸部3h入院。专科检查见左前臂中段以远毁损,左上臂及腋窝部Ⅲ°烧伤,左锁骨下皮肤软组织浅Ⅱ°烧伤,急诊行左前臂肘关节下10cm截肢术,左上臂腋窝坏死组织清除术,手术顺利。术后一月,左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约12.0cm×8.0cm,左锁骨下创面大部分愈合,左上臂及前臂内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约21cm×10cm。创面新鲜,肩关节活动可,诊断:左腋窝及左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为保留患者肩关节功能给予设计侧胸皮瓣修复左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左上臂及前臂创面植皮术。  相似文献   

4.
双侧胸脐带蒂皮瓣联合修复前臂及手部两处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两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8月至2000年5月,对7例前臂及手部两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双侧胸脐带蒂皮瓣顺、逆行联合移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10cm~12cm×10cm~28cm。7例皮瓣后期均经断蒂训练,一般于术后5至6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1例的逆行胸脐皮瓣于术后24h,远端皮缘呈青紫色,经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正常;术后2周游离局部皮下组织后将皮瓣与创缘直接拉拢缝合。7例患者术后前臂和手部外观良好,为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结论双侧顺、逆行胸脐皮瓣的最佳适应证为一期修复前臂及手部创面两处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相似文献   

5.
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 应用Smith & Nephew公司生产的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至71岁,平均52岁.前臂尺、桡骨双骨折8例,尺骨骨折2例,桡骨骨折2例.12例中多段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1例.结果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无病例发生伤口感染及出现髓内钉断裂或松动.12例的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按Berton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达到91.67%.结论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前臂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的再植修复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52例,均急诊行前臂短缩再植及手功能修复重建术,术后给予规范化的康复训练,现对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8 h,平均(6.5±1.7)h,术中出血量187~432 mL,平均(265.3±56.2)mL。52例离断肢体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2±6.5)个月。术后18个月,52例患者手部功能和本体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肢体功能:Ⅰ级18例,Ⅱ级22例,Ⅲ级12例。结论对于前臂复杂毁损性不全离断伤,早期行前臂短缩再植及手功能重建术是断肢成活的关键,术后规范化康复训练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上尺桡关节松解改善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尺桡关节松解改善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12月共收治12例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患者,男9例,女3例;左侧3例,右侧9例.患者初次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7.7岁(27~48岁).原始损伤包括:"恐怖三联征"3例,尺骨近端骨折4例,桡骨头骨折4例,冠状突骨折1例.11例患者松解术前有手术史.受伤至松解手术时间平均9个月(6~27个月).松解术前患者前臂旋前平均17.5°(0~80°),旋后平均39.1°(0~9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56.7°(0~130°).7例采用后侧入路,3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术中去除上尺桡关节周围增生瘢痕及骨赘,如上尺桡关节已融合,则切除中间骨桥,注意保护肱二头肌腱止点,尽量保留桡骨头,术中尽量达到旋前80°,旋后90°.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并常规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3个月(14~25个月)随访.松解术后患者旋前平均70.8°(60°~80°),旋后平均86.7°(70°~9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57.5°(130°~170°).术后前臂旋转功能按Failla标准 [2]评定:12例患者皆为优.6例合并异位骨化患者松解术后1例复发异位骨化,7例采用后侧入路患者2例出现皮下血肿,均未做特殊处理.12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肘关节不稳定及上尺桡关节脱位等情况.结论 对于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患者,术前审慎评估肘关节功能情况,术中仔细松解上尺桡关节,尽量保留桡骨头,术后早期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癌术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监测皮瓣的血供、色泽、膨胀率等,并予以对症处理。结果:术后72h,经保温、抗凝等一系列措施干预后,全部皮瓣存活。结论:术后对前臂桡侧皮瓣的充分认知,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皮瓣存活及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9岁,高压电烧伤后15 h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血压120/68 mm Hg(1 mm Hg=0.133 kPa),创面分布于右颞顶、胸、背、右上肢、左手及双足,烧伤总面积14%,其中深Ⅱ度2%、Ⅲ度12%TBSA.入院后急诊行右上肢清创术,术中见右前臂广泛性肌肉坏死,以尺侧为重并累及尺骨,患者拒绝行截肢术.于伤后7、11、18 d行右颞顶、胸、背、左手及双足创面清创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术.  相似文献   

10.
腹部联合皮瓣分期转移修复前臂环形毁损性电烧伤八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肢高压电烧伤大多存在腕部、前臂皮肤软组织广泛缺损,覆盖创面是其修复的难点,临床上这类患者截肢率较高,特别是腕部Ⅲ型电烧伤。笔者单位应用腹部联合皮瓣分期转移的方法治疗上肢Ⅲ度电烧伤患者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者均为男性青壮年,被高压电烧伤右上肢7例、左上肢1例,腕部及前臂均有环形毁损性创面。其中7例于伤后48 h内入院,1例于伤后40 d左右由外院转入。5例患者于入院后4 h内急诊清创行腹壁联合皮瓣分期转移修复术,2例急诊行前臂切开减张,于伤后72 h行清创探查皮瓣修复术,1例移植刃厚皮控制感染后延期行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风险评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抗凝策略.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评分进行分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记录每组中分别于术前12 h开始及术后12 h开始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的患者术中出血量、48 h切口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及术后双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①Caprini评分高危组中,与术前12 h开始使用LMWH比较,术后12 h开始使用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prini评分极高危组中,与术前12 h开始使用LMWH比较,术后12 h开始使用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升高,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Caprini评分高危患者围手术期抗凝可采用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LMWH,而Caprini评分极高危患者可予术前12 h开始皮下注射LMWH.术前可以参考Caprini风险评估来决定围手术期抗凝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Sauv?Kapandji术重建断腕再植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断腕再植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患者7例,应用Sauv?Kapandji术重建前臂旋转功能,根据手术前后前臂旋转角度、握力大小及(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7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术前的前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和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7°±9°,16°±12°和46±10;术后分别为74°±7°,80°±7°和26±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掘力术前(25±9)N与术后(27±7)N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Sauv?Kapandji手术进行断腕再植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重建,配合早期功能操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的足月新生儿90例,ASAⅡ或Ⅲ级,日龄1~30 d,体重2.4~5.5kg,随机分为3组(n=30),术毕患者清理拔除气管导管后,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h,芬太尼组(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0.3μg·kg~(-1)·h~(-1),舒芬太尼组(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3μg·kg~(-1)·h~(-1),均输注至术后24 h.分别于术毕、术后4、8、12及24 h时监测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采用CRIES评分表行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12及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糖、血浆皮质醇及β-内啡肽浓度.结果 与N组比较,F组和S组术后8、12及24 h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疼痛评分降低,S组术后12 h时血糖降低,术后12、24 h时皮质醇浓度升高,F组和S组术后12 h时β-内啡肽浓度降低(P<0.05);与F组比较,S组术后12 h时血糖降低,术后12、24 h时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S组和F组镇痛满意率较N组升高(P<0.05).结论 术毕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3μg·kg~(-1).h~(-1)至术后24 h镇痛效果较好,可抑制新生儿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21岁, 工作时被高压氩气注射枪头穿刺左前臂后出现疼痛, 手指麻木, 皮温降低, 伤后6 h到达急诊。临床检查:左前臂近1/3背侧一针孔样穿刺伤口(图1), 无出血, 左前臂较健侧轻度肿胀, 伤口周围压痛明显, 皮温较健侧降低, 自肘关节至腕关节全程可触及皮下"握雪感", 手指指端痛触觉略减退, 指腹血运及张力正常, 手部主动活动自如, 无被动牵拉痛。X线片示左前臂全范围皮下积气(图2, 3)。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前臂切开减压并VSD负压吸引术。术中发现穿刺点位于小指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间隙, 穿刺深度达肌膜, 挤压肘关节可见深筋膜下积气(图4), 锐性切除部分深筋膜, 采用手法及驱血带驱赶的方法释放积气。再次检查前臂背侧皮下"握雪感"明显减轻, 但前臂远端掌侧及近端尺侧皮下"握雪感"仍非常明显。依次从前臂远端掌侧及近端尺侧作小切口, 相同方法释放皮下积气(图5)。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 以VSD覆盖创面。术后预防性应用一代头孢抗菌素24 h,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 IU肌肉注射, VSD持续冲洗并负压吸引3 d, 复查X线片示左前臂皮下积气显著消失(图6), 缝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儿童前臂筋膜室间隔综合征不同时期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4例前臂筋膜室间隔综合征住院患儿的病史、诊断、治疗和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早期:受伤后24h内就诊且得到治疗,未出现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0例);晚期:受伤后超过24h就诊,经过治疗残留不同程度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或截肢(2例);后遗症期:来院就诊时已出现不可逆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2例).结果 儿童前臂筋膜室间隔综合征最常见的骨折是孟氏骨折7例,其次是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4例,移位大的尺、桡骨骨折3例.早期10例行前臂筋膜切开减张术,预后良好.晚期2例行前臂筋膜切开减张术,1例出现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例截肢.后遗症期2例,1例行肌腱转移使腕部功能改善但畸形仍存,1例尺桡骨成角畸形合并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只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现前臂骨骼肌肉均被纤维组织代替失去功能,前臂已无好的动力肌腱作为转移肌腱改善前臂功能.结论 儿童前臂筋膜室间隔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行前臂筋膜切开减张术可完全阻止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发生,预后好.延误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与肌肉坏死程度相关的病变,晚期肌肉纤维化和神经功能缺陷可终身致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陈旧性盖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2例成人陈旧性盖氏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1 ~ 47岁,平均33.0岁.分别应用桡骨植骨延长、尺骨截骨短缩及两者相结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d、术后1、3、6个月、术后1.0、1.5、2.0年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术后3个月及之后的每次随访均测量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并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功能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屈曲平均改善15°,背伸平均改善27°,前臂旋前平均改善11°,旋后平均改善38°,DASH评分平均改善26分.结论 对于成人陈旧性盖氏骨折,根据患者桡骨畸形的情况,可采取桡骨植骨延长、尺骨截骨短缩及两者相结合的手术方法,手术的关键在于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及一期Flow-through前臂静脉皮瓣或掌骨头间静脉转位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3例急诊拇指撕脱离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静脉缺损患者,采用再植联合掌骨头间静脉转位修复,21例皮肤缺损及背侧静脉缺损患者,采用再植联合一期Flow-through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术后,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后7?d内患者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对患者拇指功能进行评估;术后12个月,统计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3.42±0.69)h;术中出血量为(10.37±2.15)ml;住院时间为(7.42±1.83)d。术后12个月患者拇指功能优良率(95.18%)高于术后3个月(85.54%)(P<0.05)。83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术后7?d内,2例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5例一期Flow-through皮瓣术后出现早期张力性水疱、肿胀瘀血,脱痂换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2个月,皮瓣与再植指血运良好,拇指外形饱满,感觉功能部分恢复,对掌对指功能明显恢复。术后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以及修复腕及前臂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以桡动脉搏动及体表投影为中心,采用多普勒血管仪探测桡动脉穿支的部位,以靠近缺损创面部的皮支作为血管蒂及旋转点,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修复腕及前臂创面12例.结果 术后12例皮瓣中有2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存活,创面愈合,其余10例皮瓣均顺利存活.随访时间3~18个月,皮瓣质地软,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穿支在桡骨茎突近端2.0cm、4.0~ 5.0 cm、7.0cm处较恒定,以此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修复后外形好,是修复腕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前臂近段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评价皮瓣的修复效果.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对7例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以尺动脉肘下9.0 cm处穿支点为中心,设计切取前臂近段尺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分别于3、6、12个月随访,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满意度(%)及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d),检测皮瓣痛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mm),检测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及与健侧的比值,并进行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检测.结果 6例皮瓣顺利存活;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血管探查后存活.术后3个月,皮瓣较薄,具有较好的外形,患者满意度高(100%),平均恢复正常工作时间(27.20±5.70)d.术后6个月,皮瓣恢复痛温觉和轻触觉.术后12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30 ~ 9.70 mm,平均(7.30±1.30) mm,皮瓣感觉为S3+.术后12个月,患侧TAM值与健侧的比值为(0.92±0.18),DASH值为(8.73±1.67).结论 前臂近段尺动脉穿支微型皮瓣是一种新型穿支皮瓣,其穿支点范围恒定、切取后对供区损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皮瓣有较好的外形和感觉恢复,是一种可应用的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20.
热压机挤压伤断臂再植成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2004年3月收治1例右前臂被热压机挤压完全离断伴软组织灼伤,伤后2h入院,断面创缘不整,背侧皮肤软组织部分灼伤,且断面被油污严重污染,经过清创、再植后断臂完全成活,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2004年3月工作中不慎被热力机器挤压右前臂致右前臂远1/3段完全离断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