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姜克家  潘怀富 《河北中医》2003,25(9):654-65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 2 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6 2例 ,2组均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 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1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9.35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及阿魏酸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维脑路通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两组疗程均为21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合阿魏酸钠注射液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神经保护剂、阿司匹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全身营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脐周sc,1次/d;血塞通0.4 g+5%葡萄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1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54例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疏血通注射液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比单纯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对80例发病后6~72h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丹参治疗,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钠、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两组除上述用药不同外,两组均视病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保持剂支持治疗。结果说明低分子肝素钠、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残程度,缩短疗程,低分子肝素钠和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药物,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颖 《天津中医》2002,19(3):19-20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用银杏注射液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恪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除红细胞压积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心功能除HR外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格拉斯哥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有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50-55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低分子肝素、丹参注射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之70.00%;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对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磐华 《河北中医》2000,22(9):649-650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后,检查患者各项指标以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5例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结论:临床急性脑梗塞,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治疗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滴,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血液流变性和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2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血脂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西药结合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较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  相似文献   

12.
孙会成 《中医药学刊》2010,(5):1113-11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中药汤剂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静滴1次;对照组40例使用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静滴1次。两组共治疗14d后判定疗效,观测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共选择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并观察每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有效,且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纳络酮、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中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药奥扎格雷钠与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HS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显效率为67.27%,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率为47.27%,总有效率为8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NHSS评分从(27.18±6.55)降至(14.49±3.32),对照组患者从(28.32±6.14)降至(19.93±3.74),治疗组N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凝集率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补肾活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金伟 《河北中医》2009,31(12):1777-1779
目的观察补肾活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补肾活脑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片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本组治疗前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脑汤治疗怠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能降低血液流变晕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82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7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74/82例),对照组为78.2%(61/78例),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和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脂各项指标、血清CRP、NO和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方向(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年芳 《河北中医》2007,29(3):208-209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应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尼莫地平片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能降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通脉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注射用通脉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注射用通脉酯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于第1,5,10,15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脑血流变化的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高低切粘度比、全血还原高低切粘度比、血浆粘度比、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脑血流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用通脉酯应用中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注射用通脉酯可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缺血区的脑血流,使微循环时间缩短,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溶栓汤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和血脂、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联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通络溶栓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变)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956,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通络溶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单纯的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