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花丹参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梗死组和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两组符25只,每组义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2,24,48,72h等5个亚组,每亚组5只。造模前,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大鼠给予20g/kg白花丹参叶水提物灌服,1次/d,连续7d,然后两组同时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局灶性脑梗死组大鼠梗死后30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行均在48h表达至高峰,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梗死区周围。②预防性应用白花丹叶水提物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嗜睡现象,受损皮质表面积红染区、蓝染区明显减小,各时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阳性反应均明显减少,较单钝梗死组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可诱导仁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为抑制了半胱氨酸天冬氧酸蛋白酶3,9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中合适的内参基因选择很重要,目前并没有适合于所有体系可作为内参的管家基因.人鼠是常用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大鼠管家基因作为内参尤其必要.目的:比较分析使用最广泛的4个标准管家摹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β-肌动蛋白、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0及18S核糖体RNA在老年大鼠肝、肾、心、肺组织和大脑皮质中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7/08在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泰安市疾控中心病毒检测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老年SD大鼠3只,用于检测管家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老年大鼠肝、肾,心、肺组织和大脑皮质中有着不同表达丰度和功能的4个管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β-肌动蛋白、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0及18S核糖体RNA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老年大鼠不同组织内4个管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①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0在老年大鼠不同组织间表达差异最小.②老年大鼠肾组织中表达最稳定的管家基因是β-肌动蛋白:心脏组织和肺组织中表达最稳定的管家基因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结论:老年大鼠组织间信使RNA分析仅用1个内参基因是不合适的,至少应该使用两个参照基因,1个选用18S核糖体RNA:另一个基因的选择标准如下:适用于分析不同组织间基因表达情况的内参基因是酸性核糖体磷蛋白P0,而心脏和肺组织研究适用3-磷酸廿油醛脱氢酶,肾组织研究适用β-肌动蛋白.  相似文献   
3.
构建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明,长期食用以脂肪为代表的高热量饮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而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以高脂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建立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分组: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8周龄,体质量140g左右,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胰岛素抵抗组,每组12只.②实验方法:实验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对照组继续以普通标准大鼠饲料喂养,胰岛素抵抗组则以高脂饲料取代普通标准大鼠饲料喂养,两组均饮用大鼠专用纯净水,共16周.③实验评估:实验过程中每周测食量、水量和体质量,每4周测1次空腹血糖和尾动脉血压.实验结束前,取血测空腹血浆胰岛素并进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判定胰岛素敏感性.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前8周两组大鼠食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后胰岛素抵抗组食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实验全程中胰岛素抵抗组饮水量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喂饲高脂高盐饲料1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尾动脉血压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速率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组空腹胰岛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高脂高盐饮食可成功诱导出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2001-09/2004-09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732例患者。从中筛选出26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患者,男196例,女72例;年龄(57±10)岁。基底核区受损198例,皮质受损36例。将2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34)和对照组(n=13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塞平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了解不同程度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68例。①98例(36.6%)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0~25(轻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85例(31.7%);153例(57.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5(中重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39例(51.9%);轻度抑郁患者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数明显少于中重度抑郁者(χ2=18.89,P<0.01)。有17例(6.3%)抑郁自评量表总分16~19(有抑郁倾向)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0例(3.7%)。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23.95±9.31,24.01±9.70,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泰山医学院脑微循环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局灶性脑梗死组(n=48),局灶性脑梗死组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3,6,12,24,48,72h8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除不作光照外其他操作同局灶性脑梗死组。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梗死侧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比色法检测梗死侧皮质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反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活性越高浸润越严重。 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主要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布于梗死区及其周围。假手术组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为(615.7&;#177;16.1)ng/L,局灶性脑梗死组于光照后3h开始明显升高(792.2&;#177;17.8)ng/L,6h达高峰(921.9&;#177;23.9)ng/L,12h开始下降(848.0&;#177;30.6).s/L,72h恢复至正常水平(625.3&;#177;14.3)ng/L。②假手术组皮质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7.151&;#177;0.433)nkat/g,局灶性脑梗死组于光照后3h开始明显升高(10.469&;#177;0.600)nkat/g,12h达高峰(15.486&;#177;0.650)nkat/g,24h开始下降(11.052&;#177;0.617)nkat/g,72h恢复至正常水平(7.418&;#177;0.617)nkat/g。③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稍滞后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示二者呈正相关(r=-0.953,P〈0.01)。 结论: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正相关,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炎性细胞侵入缺血脑组织,参与脑缺血早期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预防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分子作用靶点的相关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新药研究的分子靶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pringer1990-01/2005-02和Pubmed2000-01/2005-08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文献,检索词“diabetes,drug,targe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针对性强、影响因子较大、最近几年发表的论文。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篇,其中15篇符合要求,排除34篇。排除的文章中6篇是关于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基础研究,其余为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综合文献资料发现,以往研制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或者因缺乏明确的分子靶点,或者因对疾病本身的病理反应不清楚,因而存在各种弊端。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分子靶点为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涉及的药物包括经典受体的小分子调节剂、酶作用靶点、蛋白质制剂和反义寡核苷酸等。结论:根据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特异的病理反应机制作为筛选药物的分子基础是未来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山东泰安地区农村人群的血脂水平,为该地区农民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实验于2006-06随机选取泰安市两个自然村650人进行健康检查,男270人,女380人,年龄2~88岁。①650人均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静置凝固后,2h内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测定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②总胆固醇>5.2mmol/L判定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1.7mmol/L判定为高三酰甘油血症。结果:650人全部完成血样采集与血脂指标检测。①不同性别血脂水平比较:被检人群男性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女性[(1.16±1.47),(0.95±0.84)mmol/L,P<0.05];男女总胆固醇水平基本相似(P>0.05)。②不同年龄段血脂水平比较:8人因具体年龄段不祥被排除,剩余642人分为3个年龄段:2~30岁、31~50岁、51~88岁。结果31~50岁人群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2~30岁人群[(1.14±1.47),(0.88±0.70)mmol/L,P<0.05],略高于51~88岁人群(P>0.05);51~88岁人群总胆固醇水平>31~50岁人群>2~30岁人群,相邻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各年龄段男女间血脂水平比较:2~30岁人群和51~88岁人群三酰甘油水平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总胆固醇水平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2.38±1.47),(1.85±1.26)mmol/L,P<0.05;(4.48±0.92),(4.18±0.76)mmol/L,P0.01]。31~50岁人群男性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女性[(1.51±2.06),(0.90±0.80)mmol/L,P<0.01],总胆固醇水平基本相似(P>0.05)。④各年龄段男女高血脂症构成比:31~50岁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构成比显著高于2~30岁、51~88岁人群(23.1%,5.5%,9.3%,P<0.01);随着年龄增高,各年龄段高胆固醇血症构成比逐渐升高,相邻年龄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2.7%,8.6%,15.6%,P<0.01)。31~50岁人群男性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P<0.01);2~30岁、51~88岁人群男女间高血脂症的构成比基本相似(P>0.05)。结论:①山东泰安地区农村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31~5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上升,提示中年人健康体检尤为重要。②高脂血症应从青少年开始加大预防和保健力度,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评价各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优缺点,探讨建立最佳的氧化应激模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损伤的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氧化应激药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氧化应激的文章。检索词“oxidativestress”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氧化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氧化应激模型的成因及其建立的方法。②氧化应激模型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0篇,排除23篇重复性研究,纳入17篇。资料综合:实验表明,氧化应激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现有氧化应激模型主要有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模型两种形式(也可称为在体模型和离体模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模型。动物模型中以D-半乳糖模型应用最广泛,而细胞模型中以过氧化氢氧化损伤模型为著。结论:在活体和离体培养细胞上建立多种氧化应激模型,各种模型均有其优缺点,为建立稳定、确切的氧化应激模型,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抗氧化应激药物,应将多种模型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桂嗪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01/2004,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泰山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警官医院神经内科,东明县中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济南市立四院神经内科,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选择 2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桂嗪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每组各 110例。采用视觉线性模拟量表 visuallinear (analogue scale,VAS)、文字分级量表 verbalrating scale,VRS)及疗程中 (非疼痛时间判断疗效。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 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内皮素、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水平变化。结果:纳入统计分析 200例,氟桂嗪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各 100例。氟桂嗪组治疗后 VAS(3.6±1.7)cm ,较治疗前(7.3±2.6)cm 显著降低(P<0.01),VRS( 2.0±0.4)分,较治疗前 3.9±0.7)分显著降低(P (<0.01),非疼痛时间(15±4)d,较治疗前(7±2)d 显著增多(P <0.01);尼莫地平组治疗后 VAS(5.2±1.9)cm,较治疗前 7.2±2.2)cm 显著 (降低 P <0.05),VRS(2.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花丹参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梗死组和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两组各25只,每组又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2,24,48,72h等5个亚组,每亚组5只。造模前,白花丹参叶预处理组大鼠给予20g/kg白花丹参叶水提物灌服,1次/d,连续7d,然后两组同时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局灶性脑梗死组大鼠梗死后30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均在48h表达至高峰,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梗死区周围。②预防性应用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嗜睡现象,受损皮质表面积红染区、蓝染区明显减小。各时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阳性反应均明显减少,较单纯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可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为抑制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9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