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 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 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帮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6例临床确诊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X线、CT检查。比较X线与CT对AS骶骼关节病变分级诊断情况差异。观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T确诊Ⅱ、Ⅲ级AS骶骼关节病变例数高于X线(P0.05)。CT检查显示AS骶骼关节病变以累及双侧、骼骨关节面、滑膜部为主。AS骶骼关节病变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骶骼韧带钙化等改变,CT表现均可明确反映。结论 CT用于AS骶骼关节病变有助于提升检出率,CT表现可准确反映AS骶骼关节病变不同病理特征,为该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48例骶髂关节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病变大多从骶髂关节起病,由于实验室指标对AS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故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S的关键,同时也是临床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作者分析了48例AS患者的MRI特征,并比较平片、CT和MRI在诊断AS骶髂关节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艾脉兴  赵孟君  林雪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6):336-338,341,F0002
目的:比较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AS的患者136例,对其X线平片及CT成像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性及病变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诊为0~Ⅱ级骶髂关节改变中有48.8%在CT诊断中提高了诊断级别。骶髂关节面模糊(Ⅰ级改变)在X线平片中检出率较CT高(P<0.05),而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则在CT中检出率较X线平片高(P<0.05)。X线诊断为0~Ⅱ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6.6%、36.6%、53.3%;X线诊断为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6%和90.9%。结论:CT较X线片对骶髂关节轻微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所以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X线与CT对非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与CT表现,探讨早期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片与CT对早期AS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确诊的40例AS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做骶髂关节至腰椎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并对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为:X线Ⅰ级2例,仅表现为关节面不清,间隙存在;Ⅱ级(诊断为早期病变)9例,表现为髂骨侧关节中下部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破坏.CTⅠ级2例,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Ⅱ级12例,软骨下局限性硬化,骨质模糊不清,斑块脱钙侵蚀及微小囊变,骨质硬化.对Ⅲ-Ⅳ级AS病变,X线与CT诊断基本相同,但对AS早期病变CT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 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糜烂,斑片脱钙侵蚀、小囊变、骨质硬化是AS早期征象.CT更能准确清楚的显示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并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 (AS)骶髂关节的CT征象 ,评价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征象 ,参考相关文献将骶髂关节病变分为 :0、Ⅰ、Ⅱ、Ⅲ、Ⅳ级 ,并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 本组 0级 3例 ,占 9.4% ;Ⅰ级 5例 ,占 1 5 .6% ;Ⅱ级 9例 ,占 2 8.1 % ;Ⅲ级 1 1例 ,占3 4.4% ;Ⅳ级 4例 ,占 1 2 .5 %。结论 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 ,结合相关临床资料 ,可准确诊断A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资料,总结相应影像学表现及病变分级,并作平行对照研究。结果:①CT与MRI对早期AS骶髂关节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但CT与MRI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0级,X线平片与CT、MRI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AS骶髂关节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侵蚀、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等,CT、MRI较X线平片对这些表现的检出率要高,尤其是对于那些临床疑似AS但X线平片难以准确判断的早期病变,CT与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联合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MRI、CT、X线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效能。结果:256例AS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56例患者确诊为AS骶髂关节病变,不同检测方式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MRI与3项联合检测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特异度高于CT,不同检测方式对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不同检测方式对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比较,3项联合检测>MRI>CT>X线,不同检测方式对Ⅰ、Ⅱ级检出率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与CT,MRI诊断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更显著,且3项联合检查可提升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比2种检查方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 CT与MRI检出骨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异常时,其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为99%,高于CT的91%,诊断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时,其检出率分别为68%、59%、71%、84%,显著较CT诊断的39%、36%、50%、44%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具较高的检出率,对病变性质的诊断、分型更为精确,其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王亚东  凌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85-148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S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MS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AR CT机扫描,常规从骶髂关节下缘向上连续扫描,层厚5mm,间距5mm.通过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骶髂关节面及邻近软组织变化,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AS):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5例;骶髂关节结核:2例;致密性骨炎:5例.结论: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各不相同,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行X线、CT、MRI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分级结果及检出率、影像学表现及检出情况。结果 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高于X线及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及关节软骨囊肿检出率均高于X线、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X线、CT及MRI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且相比于X线、CT,MRI对组织病变及分级的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5):446-44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髂骨侧为主,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在骶髂关节、腰椎及髋关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腰椎的X线、骶髂关节CT及髋关节CT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表现为骨质硬化、侵蚀、关节间隙狭窄或融合;腰椎X线表现为椎小关节模糊、椎体方形变、"竹节状"样变;髋关节CT表现为骨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椎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X线检查23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17.4%;CT检查32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59.4%;MRI检查40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90.0%。MRI显示AS骶髂关节受累的检出率优于X线平片和CT(P0.05)。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准确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骶髂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骶髂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莹 《重庆医学》2011,40(19):1957-1959
强直性脊柱炎(AS)在炎症性关节炎中占第2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肋椎关节、脊柱关节及周围组织,多以腰骶部不适为首发症状,晚期可因椎间盘纤维环钙化、骨性融合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形成脊柱强直.目前,AS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与遗传、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有关,特别是遗传因素与该病关系尤为密切.目前发现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以外,尚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区域内外的其他易感基因的参与[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MSCT表现特点,包括部位和数量、钙化、关节间隙变化及关节面下骨质改变和分级等.结果 该组158例患者骶髂关节病变Ⅲ级者最多,共70例;AS骶髂关节病变双侧同时受累多见,96例患者以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关节间隙改变主要表现为狭窄或消失,其中关节间隙狭窄113例,关节间隙消失11例;绝大多数患者关节面均匀受累,155例患者关节面毛糙及骨质破坏,153例患者见不同程度增生硬化,关节面及关节面下骨质结构囊变34例,46例患者见不同程度骨质疏松;124例患者骶髂关节间隙滑膜部见穿透性钙化,骶髂韧带钙化63例,65例患者骶髂关节骨赘形成.结论 MSCT可以揭示AS骶髂关节病变不同阶段的特点并能够对AS进行准确的分级.  相似文献   

20.
李武刚  王晋君  王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27-3528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最常受累,而且是最先发病部位,CT检查可以较早期的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早期病变,早期的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回顾性的总结了49例AS的骶髂关节CT表现,旨在加强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