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跟骨折的损伤机制 跟骨有一个很好的外形来承受每日的应力。然而瞬间的高负荷,比如高处坠落,却经常导致骨折。跟骨与距骨的特殊关系,是发生骨折的基础,剪切与压缩应力可以产生二个不同的骨折线,而且可以在轻度移位的骨折中单独出现。在剪切应力骨折时骨折线的位置与受伤时足处于外翻和内翻位有关。如果足处于外翻位,则骨折线偏外,反之则偏内。内侧骨块由一部分后关节面、中关节面内侧壁组成。由于跟距内侧韧带及骨间韧带很坚韧,所以内侧骨块常维持在原位,而外侧骨块因缺乏韧带附着,常常呈压缩状态,向跖侧移位旋转。在压缩应力骨折中,由于距骨前外侧突在坠落时传导压缩应力至跟骨,骨折线可延伸至内侧并劈裂中关节面和上内侧骨块。多数情况下,骨折后跟骨内翻加重,跟骨短缩,关节面塌陷导致跟骨高度变小,后关节面嵌入跟骨体,造成外侧壁骨折及跟骨增宽,使跟腓间距变小,成为跟腓撞击综合征腓骨肌腱卡压的病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因载距突骨折可导致拇长屈肌腱嵌入骨折端,使骨折难于复位。  相似文献   

2.
跟骨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无疾病的成人新鲜尸体跟骨的形态特征,目测测量跟骨的长、宽、高,CR—X线测量跟骨Bohler’s角、跟骨轴位角、骨小梁分布及其周围结构。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外科解剖与形态学依据。结果:跟骨的外科解剖与形态结构较复杂。骨皮质薄是其特点,跟骨前部跟骨沟下方骨小梁稀疏,后部内侧骨小梁密集;正常跟骨长、宽、高等测量值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性别间除跟骨轴位角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跟骨外科解剖与形态学上存在力学薄弱点,正常跟骨高/长〉1/2,跟结节(Bohler’s)角的改变和跟骨宽度(跟骨轴位角)的增加是判断跟骨骨折严重性的参照指标,临床可参照本测量结果,以恢复跟骨的长、宽、高等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女,51岁,因右跟骨不适,行走时局部疼痛两个月而就诊入院。病人于两个月前右踝扭伤后开始感觉右跟骨不适,行走时右跟骨胀痛感,休息后缓解。查体:神志清楚,心肺腹理诊正常,右足跟软组织无肿胀,皮肤色泽,温度正常,右跟骨无压痛,叩击痛阳性。右足趾血运,感觉、运动正常。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生化均未见异常。影象学检查:X线片示右跟骨中部有2.1 cm×1.4 cm大小类椭圆形溶骨性缺损,边界清晰,边缘骨质硬化,无骨膜反应或骨脊形成,跟骨形态无明显改变,跟骨关节面无受累(见图1)。CT示右跟骨中部可见一类椭圆形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及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93.5%(43例/46例),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78.3%(36例/46例),X2值分别为5.385和6.238。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其与跟骨侧位+轴位X线检查的结果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跟骨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6岁。反复右跟骨疼痛1年。曾经到当地医院以跟骨刺、跟腱慢性损伤行局部封闭治疗,热敷处理,效果不佳,来诊。查体:右跟骨处肿胀,疼痛,活动加剧。CR表现右足跟局限性透亮区,境界清晰,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其中有粗或细的不规则小梁分隔成蜂窝样,向周围扩张膨胀。经进一步凹检查,诊断:右跟骨动脉瘤性骨囊肿。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23岁。因跑步后右足跟疼痛2月余。查体:右足跟部无红肿,局部压痛(+),踝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及CT检查示:右足跟骨可见一3.5 cm×4 cm大小的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骨皮质变薄。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50 U/L。诊断为"骨囊肿"。入院后3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跟骨病灶清除、囊壁灭活、  相似文献   

7.
CT检查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 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0岁.于2h前行走时不慎扭伤,致外踝剧烈疼痛,肿胀,不能行走,遂来我院就诊,查体:有外踝肿胀,疼痛,无出血.活动受限,行右踝关节X线检查:有跟骨前部中央可见类圆形透亮区,边界清,周边无硬化.直径约2.8c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X线表现及诊断相关问题。方法 对20例跟骨骨折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 距下关节内骨折14足,其中跟骨外侧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9足,跟骨全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5足;距下关节外骨折8足,其中跟骨结节纵行骨折3足,跟骨结节水平骨折2足,载距突骨折2足,前突骨折1足。结论 根据X线平片表现,结合正确检查方法和某些测量,对跟骨骨折可作准确诊断并提出分型,其分型对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为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足跟跖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时加重.局部无红肿.跟骨跖面内侧有一局限性压痛点,部分患者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底面结节前缘有大小不等的骨刺。西医治疗多用痛点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配合鞋内放置橡皮或海绵足跟垫.这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甚理想。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棍棒按摩法配合三粒散外治本症,收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骨内脂肪瘤是原发于骨组织内的良性肿瘤,发病率极低。2011年3月我院收治1例右跟骨骨内脂肪瘤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7岁,1年前打羽毛球时扭伤右踝关节,致右踝关节肿胀、疼痛,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但跟骨部位发现囊性病灶,进一步行CT检查示右跟骨内呈囊性改变,继之行局部理疗后右踝关节肿痛渐痊愈。近1年来患者右足踝部均无明显不适,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右足踝部无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正常,无压痛、叩击痛,跟骨部未触及包块,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名患者47例急性跟骨骨折的病人分别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MSCT扫描与后期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并统计不同检查手段对骨折线的显示情况,并对累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跟骨骨折47例,MPR和VR显示16例单纯跟骨结节骨折,31例复杂性骨折;累及跟距关节面复杂骨折24例,累及跟骰关节面复杂骨折7例。按Sanders分型分为Ⅰ型6例,Ⅱ型27例,Ⅲ型9例,Ⅳ型5例。单纯X线片显示19例单纯跟骨结节骨折,28例粉碎性骨折;X线对于跟骨是否粉碎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0.32%及93.62%,与MSC T三维重建显示结果有差异性。结论 :在跟骨骨折的多项影像学检查方法中,MSC T结合后期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能为跟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在跟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跟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足部正斜位、底部轴位以及跟骨俯卧轴位的DR投照拍片,取得患者的不同部位的DR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跟骨外伤患者经过X线或CT扫描确诊为跟骨骨折的有60例,采用足部正斜位DR检查发现跟骨骨折29例,底部轴位DR检查发现跟骨骨折43例,跟骨俯卧轴位DR检查发现跟骨骨折55例。三种轴位的DR检查的跟骨骨折显示率分别为48.3%、71.7%和91.7%;三种轴位DR检查的显示率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俯卧轴位的DR拍摄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可提高跟骨骨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X线技术工作中,常会遇上一些急诊患者,特别是髌骨及跟骨的创伤,当临床病情需要投照髌骨轴位和跟骨轴位时,应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3岁,主因左足跟行走时疼痛1个月余于2006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余出现行走时左足跟疼痛,休息后缓解,未治疗,1个月后来院就诊,收住院。查体: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足部无畸形,活动自如。左足跟前方有轻压痛。双侧跟骨X线侧位片示:双侧跟骨前部可见囊状透亮区,骨皮质较薄,右侧囊内残留骨小梁,未见钙化。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双跟骨内生软骨瘤,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左侧跟骨骨内肿瘤。取右侧髂前上棘骨块植入左跟骨空腔。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卧床,辅以抗生素、止血剂等药物治疗,术后12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术后4周下地负重行走,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男,18岁,打篮球跳跃下降时踝关节旋前踩到他人脚上,右足疼痛、活动受限半小时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右踝内翻跖屈畸形,足跟内侧皮肤张力大,但无开放,踝前外侧可触及骨性凸起.X线片(图1):右足距下和距舟关节脱位,距骨头部下缘卡在舟骨后上缘,距骨后侧突卡在跟骨外侧沟内,踝穴完整.跟骰关节无脱位.临床诊断:闭合性距骨周围关节脱位.在局麻下行闭合性手法复位,未成功.硬膜外麻醉下助手牵引患足前半部及跟部,加大畸形,折顶后使跟距关节复位,然后推挤距骨头部,使距舟关节复位.术后轻度外翻位石膏托外固定,复查X线片示解剖复位.术后2周复查X线片未见有骨折线及距骨坏死.术后3个月踝关节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病,多发病。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而关节外骨折又分为前结节骨折,跟骨结节骨折、内侧结节骨折、  相似文献   

20.
<正>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4岁。以右踝部肿疼5年于1992年4月28日入院。5年前不明原因右踝部疼痛,伴轻度肿胀,活动时肿疼显著,近年渐加重。X线片示:右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7年前右足跟部有被砖块砸伤史。检查:右足跟外上方有两处明显凸起,如鸽卵大小,质硬,压痛显著,右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于4月30日在腰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右踝关节滑膜呈暗红色,跟骨前外方及后方分别有两块鸽卵大灰白色骨块,一块哑铃形,一块球形,均有小蒂与滑膜相连,外壳由软骨包裹,位关节内,与跟骨无联系。取出骨块后行滑膜部分切除。术后病检报告:滑膜软骨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