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津茶来源植物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参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条槭叶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豆甾醇-β-D-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L-2-O-chiro-肌醇(4),杨梅萜二醇(5),豆甾醇(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醇(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周彩虹  金晨  赵艳红  熊瑶  李彤  张凌 《中成药》2020,(1):102-106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石榴花6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1,4,6-三-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butylbrevifolin carboxylate(2)、短叶苏木酚酸甲酯(3)、短叶苏木酚(4)、β-1,6-二-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5)、鞣花酸(6)、鹰嘴豆芽素A(7)、retusin-8-methylether(8)、蒲公英赛醇(9)、谷甾醇(10)、β-谷甾醇棕榈酸酯(11)、 crispin A(12)。结论化合物1~3、7~12为首次从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12)
目的研究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的三萜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对桦叶荚蒾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2)、11α,12α-环氧蒲公英赛醇(3)、β-乙酰香树脂醇乙酸酯(4)、齐墩果酸(5)、2α,3α-二羟基-12-烯-齐墩果酸(6)、2α-羟基齐墩果酸(7)、24-羟基-β-香树脂醇(8)、28-羟基-β-香树脂醇(9)、3β,23-dihydroxy-urs-12-ene(10)、坡模酸(11)、羽扇豆醇(12)、29-nor-20-oxolupeol(13)、白桦脂酸(14)、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酮(15)。结论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的化学成分。方法荷花玉兰叶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α-methoxyalloaromadendra-4β-ol(1)、匙叶桉油烯醇(2)、香橙烷-4β,10β-二醇(3)、香橙烷-4β,10α-二醇(4)、9-氧代橙花椒醇(5)、9-羟基橙花椒醇(6)、3,7-dimethylocta-1,5E-diene-3,7-diol(7)、植醇(8)、α-生育酚(9)、榄香脂素(10)、丁香脂素(11)、yangambin(12)。结论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龙眼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重结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龙眼叶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羽扇豆醇(2)、二十八烷酸(3)、三十烷酸(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紫云英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4、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宪  张元媛  陈晟  赵敏  张璐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435-1438
目的:对假奓包叶Discocleidion rufescen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首次从假奓包叶的叶中分离了1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蒲公英赛醇(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东莨菪内酯(6),芹菜素(7),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没食子酸(13),穗花杉双黄酮(14)和肌醇(15)。结论:化合物1,2,8,11,13,1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倒地铃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韦建华  陈君  蔡少芳  卢汝梅  林世炜 《中草药》2011,42(8):1509-1511
目的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杨醇(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蒲公英赛醇(8)、豆甾醇(9)、金圣草黄素(10)、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5、7~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董雪云  文波  沈云亨 《中草药》2014,45(15):2148-2152
目的对宽叶兔儿风Ainsliaea lat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兔儿风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蒲公英萜醇乙酸酯(2)、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e(3)、careborin(4)、cis-careborin(5)、3α-E-feruloyltaraxerol(6)、3α-Z-feruloyltaraxerol(7)、3-oxo-11α-methoxyolean-12-ene(8)、diaspanolide A(9)、diaspanolide B(10)、ainsliaolide A(11)、豆甾醇(12)、β-谷甾醇(13)。结论13个化合物中包括8个三萜类化合物(1~8),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9~11),2个甾体类化合物(12~13)。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酰鲸鱼醇(1)、tirucalla-7,23,25-trien-3β-ol(2)、24,24-dimethyl-9,19-cyclolanostan-3β-ol(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羽扇豆醇乙酸酯(5)、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6)、熊果酸(7)、常春藤皂苷元(8)、β-香树脂醇乙酸酯(9)、β-谷甾醇(10)、油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明  孙伟健  陈丽杰  李军  王金兰  张树军 《中草药》2014,45(19):2752-2756
目的 研究新鲜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1)、24-hydroperoxycycloart-25-en-3β-ol(2)、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3)、羽扇豆醇(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大戟醇(6)、24-methylenecycloartane-3,28-diol(7)、钝叶甾醇(8)、叶绿醇(9)、jolkinolide A(10)、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1)、24-亚甲基-9,19-环-3-羊毛甾酮(12)、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3)、butyrospermol(14)。结论 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互叶白千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布鸣  董晓敏  黄艳  林霄  卢文杰  牙启康 《中草药》2011,42(7):1282-1284
目的 研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n-tricontyl-4-cinnamate (1)、槲皮素(2)、山柰酚(3)、白桦脂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乙酯(6)、β-谷甾醇(7)、原儿茶酸(8)、胆甾醇(9)、三十二醇(10)、吉达酸(11).结论 除化合物5、7外,其他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糙叶败酱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沈薇  刘东彦  王新娣 《中草药》2015,46(11):1593-1596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阿魏酰奎宁酸(1)、7α-莫诺苷(2)、7β-莫诺苷(3)、白花败酱醇(4)、原儿茶酸(5)、β-胡萝卜苷(6)、isopatriscabroside I(7)、patriscabroside I(8)、patrinioside(9)、松脂醇-4,4′-二-O-β-D-葡萄糖苷(10)、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1)、villosolside(12)。结论糙叶败酱正丁醇部位以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居多,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7,(8)
目的:研究匙羹藤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匙羹藤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香树脂醇桂皮酸酯(2)、3β-24-methylene-9,19-cyclolanostan-3-ol(3)、羽扇豆醇桂皮酸酯(4)、β-谷甾醇(5)、豆甾醇(6)、豆甾醇-3-O-葡萄糖苷(7)、牛弥菜醇A(8)、3β,8,12β,14β,17,20-hexahydroxy-14β,17α-pregn-5-ene(9)。结论:其中,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光皮木瓜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法对光皮木瓜叶的甲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10-廿九烷醇(1),植物醇(2),β-谷甾醇(3),(24R)24-ethyl-7α-hydroperoxy-cholest-5-en-3β-ol(4),硬脂酸(5),3β,27-dihydroxy-urs-12-ene(6),白桦脂酸(7),二十烷醇(8),熊果酸(9),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10),2α-羟基白桦脂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2,4,6,8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5,(8)
目的研究薜荔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薜荔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佛手柑内酯(1)、β-谷甾醇(2)、6α-羟基豆甾-4-烯-3-酮(3)、6β-羟基豆甾-4-烯-3-酮(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4-acetonyl-3,5-dimerhoxy-p-quinol(6)、胡萝卜苷(7)、柚皮素(8)、金圣草黄素(9)。结论化合物3、4、5和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6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8.
光叶铁仔根和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王学贵  莫廷星  余婷  富蓉  张旻 《中草药》2014,45(20):2904-2907
目的 对光叶铁仔Myrsine stolonifera根和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光叶铁仔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二氢山柰酚(2)、槲皮素(3)、5,7,4′-三羟基异黄酮(4)、柯伊利素(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表儿茶素(7)、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苷(10)、(+)-lyoniresino 3α-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 化合物2、4~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芙蓉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1个甾醇、1个碱基和1个六元环醇,经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乙酯(1),蒲公英赛醇(2),α-香树脂醇乙酯(3),β-香树脂醇乙酯(4),β-谷甾醇(5),3β-乙酰氧基-12-乌苏烯-11-酮(6),尿嘧啶(7)和5-O-甲基-myo-肌醇(8)。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梁会娟  白素平  刘伟  袁永亮  叶丹丹 《中草药》2011,42(10):1913-1916
目的研究银背风毛菊Saussurea nive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银背风毛菊丙酮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3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1)、2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2)、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3)、1β-hydroxy-oleana-9(11),12-dien-3β-yl palmitate(4)、21α-hydroxy-taraxastero(l5)、20(30)-烯-21α,22α-环氧-3β-蒲公英醇(6)、12-ursene-3β,11α-diol 3-O-palmitate(7)、9(11),12-ursadien-3β-ol 3-O-palmitate(8)、bauereny lacetate(9)、3β-hydroxy-11-oxo-olean-12-enyl palmitate(10)、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银背风毛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风毛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