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普柱  张明良 《北京医学》1995,17(6):335-337
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及聚合酶反应(PCR)方法,对20例烧伤病人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入院时,输血组及非输血组抗-HCV及HCVRNA检测均为阴性。一个月后。输血组10例病人中发现抗-HCV阳性5例、HCVRNA阳性4例;而非输血组抗-HCV及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说明输血是烧伤病人感染HCV的重要途径。本还对烧伤病人输血  相似文献   

2.
将市售HCV-IgG诊断试剂盒加以改良,建立了HCV-IgM抗体检测方法,与抗HBc-IgM,抗HBs-IgM,抗CMV-IgM,抗RV-IgM,RF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均不起反应。正常人群中抗HCV-IgM阳性率为1.5%(1/68),抗HCV-IgG阳性的43例血透患者检出抗HCV-IgM14例(32.6%),12例输血后肝炎抗HCV-IgM全部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抗HCV-IgM可作为输血后HCV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郭津津  张秀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28(4):F003-F003,F004
输血是传播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的重要途径。为预防输血传播HCMV,有人主张对供血者检测HCMVIgM抗体[1]或HCMVIgG抗体[2]。Tokimatsu发现血清HCMVDNA含量与HCMV感染的活动性相关[3]。为探讨供血者体检的有效筛选试验,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检测了128例供血者的血清HCMVDNA、HCMVIgM抗体、HCMVIgG抗体及21例白细胞HCMVDNA。1 材料与方法1997年5月我院输血科供血者12…  相似文献   

4.
刘佩芝  张爱萍 《农垦医学》2000,22(3):215-216
自 1 989年国外建立了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检测方法以来 ,发现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 60~ 80 %抗 -HCV阳性[1 ] 。国内各地报道结果亦不相同 ,为了解本地区输血后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我们检测了 1 1 6例因各种疾患在医院输血或血浆所致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肝抗体 (抗 -HAV -IgM)、乙肝两对半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丙肝抗体 (抗 -HCV)、丁肝抗体 (抗 -HDV)、戊肝抗体 (抗 -HEV -IgM) ,部分病人检测了HBV -DNA ,HCV -RNA ,并给以分析。1 材料和…  相似文献   

5.
对72例少年儿童各型肝炎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检测,发现抗—HCV阳性率为40.3%,HBVM阳性率为61.1%,输血后肝炎抗—HCV阳性率(66.6%)高于非输血后肝炎者(37.8%)。HCV、HB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AH5.8%,CPH27.2%、CAH68.7%,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本地少年儿童肝炎仍以乙型肝炎为主,但HCV感染不容忽视;输血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HCV、HBV重叠感染易使病情慢性化和重症化。  相似文献   

6.
应有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肿瘤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肿瘤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较高(62.86%)。输血量,输血次数和输血成分与受血者HCMV感染密度相关,HCMV活动性感染与肿瘤患者发热,肺炎的发生和肝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各种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广州血液中心(510095)杨华侯华嘉我们对广州地区不同献血员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体)的检测和分析,以探讨其在预防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核杂交方法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正常人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进行了调查,其感染率分别为28.6%和9.8%,二者差异显著,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HCMVIgM抗体,发现病人组HCMV感染后其抗体产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说明血液系肿瘤病人对HCMV感染的免疫应答能力差,反复化疗及输血的病人其HCMV感染率明显高地初诊未治患者,推测输血及化疗在HCMV感染中具有协同作用,在H  相似文献   

9.
724例献血员抗-HCV检测徐君,关朋(平邑县卫生学校)(平邑县妇幼保健站)关键词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献血员近年来,随着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克隆成功和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HCV感染的研究。业已证明,输血或应用血制品是HCV...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5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进行了检测,发现13例抗-HCV阳性,15例HCVRNA阳性,共17例患者(37.8%)HCV标志物(抗-HCV和/或HCVRNA)阳性。将这17例HCV标志物阳性患者与28倒闭性患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CV标志物阳性患者的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15例HCVRNA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的分析表明,13例为Ⅱ型,Ⅲ例为Ⅲ型。本研究表明,HD患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这与血液透析时多次接触血液、血液透析器具以及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及ELISA对66例输血后不同时期发生的输血后肝炎进行了HCV-RNA及抗-HCV的检测,43例抗-HCV阳性血清中,HCV-RNA阳性39例,23例抗-HCV阴性血清中,7例HCV-RNA阳性;按输血史时间长短分组测定结果表明,两项指标的消长情况不等,早期发病者中,以HCV-RNA阳性为主,晚期发病者中以抗-HCV为主。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核酸杂交方法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进行了调查,其感染率分别为28.6%和9.8%,二者差异显著。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HCMVIgM抗体,发现病人组HCMV感染后其抗体产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说明血液系肿瘤病人对HCMV感染的免疫应答能力差,反复化疗及输血的病人其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初诊未治患者,推测输血及化疗在HCMV感染中具有协同作用。在HCMV感染的预防中,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296例献血员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结果分析宿迁市人民医院范继荣关键词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献血员中图法分类R512.63丙型肝炎(HCV)又名非甲非乙型肝炎、输血后肝炎。研究表明,它是非肠道传播的,HCV经血源传播,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故对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输血及血液制品与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HCV重叠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的方法对广东地区4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HCV重叠感染的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与输血及血制品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患者中HCV重叠感染率为9.73%;其发生主要与治疗性输用血浆有关。与不输血制品相比,输血蛋白、输血浆和输血浆加白蛋白引起HCV重叠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3,122.57和125.84。  相似文献   

15.
输血与丙型肝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输血前无丙型肝炎的受血者及30例无输血的对照组随访检测ALT、抗-HCV、HCVRNA等项目,进行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52例受血者中有9例符合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诊断,发生率为17.3%,而对照组30例无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且趋势检验χ2=16.67,P<0.005,提示输血传播丙型肝炎仍相当常见,本研究还观察到输血量越大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越高。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中的8例经1年随访,均转为慢性肝炎,反映丙型肝炎慢性化机率高。对导致9例输血后丙肝的献血员血清标本(45份)用第2代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1份可疑阳性,44份阴性。用反转录PCR法检测HCVRNA,12份阳性,33份阴性。表明目前用于筛选献血员的抗-HCV方法尚不够灵敏,尚不足以筛去有可能导致HCV传播的供血,因此,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仍然是应强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淡以锐  谈莉 《吉林医学》1998,19(1):8-8,40
应用PCR技术检测尿毒症病人血清HCV—RNA165例,结果显示:EIA检测病人血清抗HCV阳性率为63.0%;抗HCV阳性病人HCV—RNAPCR检出阳性率为65.3%;抗HCV阴性病人检出率为9.8%;PCR总阳性检出率为75.1%。提示:CRF病人抗HCV和HCV—RNA检出率与输血呈正相关。CRF病人接受透析与输血次数愈多,感染HCV的机会就愈大。在血清中单独出现抗HCV或同时检出抗HCV和HCV—RNA者,表明与早期输血感染HCV者已产生抗HCV,HCV—RNA阳性与近期输血再次感染者关系极为密切。用PCR法直接检测病毒毒粒要早于EIA检出抗HCV的阳性结果,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 (HCV)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检测方法的建立 ,表明≥ 5 0 %的输血后肝炎由HCV引起[1] 。所以 ,采用抗HCV筛选献血员对控制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意义重大。我院自 1996年起采用HCV筛选献血员 ,现将检测的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献血员 16 5 0人。男 5 2 3人 ,女 112 7人 ;年龄 2 0~ 4 5岁。大多是郊县农民。1.2 检测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丙型肝炎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3…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阳  李秀明 《吉林医学》1997,18(6):324-325
为探讨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合并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以及合并感染是否加重肝损伤,本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对2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GV/GBV-CRNA检测,结果合并HGV/GBV-C感染4例,占20%;合并感染者ALT升高程度与单纯HCV感染者ALT升高程度无差别,提示HGV/GBV-C不加重HCV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抗一HCV和HCVRNA两种检测方法对丙型肝炎检出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抗一HCV和HCVRNA的诊断符合率为81,6%,若以抗一HCV为金标准,HCVRNA检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84.8%。两者对丙型肝炎检出率差别无显著性(x2=0.04,P>0.05),但在不同类型肝病中及输血后不同时间检出率却不同。输血组与不输血组比较,患HCV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分别为2.57和0.41,输血可能是感染HCV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142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进行抗-HCV检测,并与156例中青年组乙型肝炎病人进行对照。其中老年组抗-HCV检出率为22.53%,中青年组抗-HCV检出率为15.3%;非输血后丙型肝炎老年组为40.6%。而中青年组非输血后丙型肝炎为26.3%,两组丙型肝炎发病率与非输血后引起的丙型肝炎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抗-HCV阳性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低于中青年组,但两组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