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 年7 月至2018 年4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2 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雷公藤甲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因子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结果: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10% vs 61.29%,P<0.05)。治疗后两组CD3+和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CD8+及PD-L1 T淋巴细胞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 以及TNF-α 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yclinD1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ERα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cyclinD1 和ERα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雷公藤甲素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2005年6~8月,我们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红旱獭进行了嗜肝病毒的血清学调查,应用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了塔什库尔干县境内红旱獭的表面抗原(HBsAg),发现部分红旱獭血清的表面抗原呈阳性,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动物标本及血清:红旱獭(Marm ota caudata)标本采用枪击法获得,用注射器采集心血,动物标本采集于塔什库尔干县,获得的血清冷冻保存。1.2试剂: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50718,购自于新疆医药公司。1.3方法: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按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DNA倍体、细胞增殖比率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9例胃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即癌中心组织,第Ⅰ、Ⅱ站淋巴结及正常组织进行DNA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无异倍体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G1、S、G2期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DNA倍体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DNA倍体异常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淋巴结转移远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DNA倍体异常及细胞增殖比率增高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中国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筛选合适的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Anti-HBc-IgM)检测试剂。方法选择市场销量较大的三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nti-HBc-IgM检测试剂,平行检测参比系统各3次,比较各试剂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以评价试剂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灵敏度[Sensitivity at a Fix Specificity,Se(FPR=e)],以评价试剂的真实性。结果三种试剂的ICC均接近于1,一致性均好,两两比较中A试剂稳定性最好,变异性最小(Bootstrap法,P〈0.05)。B试剂ROC位于最上方,AUC中位数最大,和A、C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B和C、A试剂的pAUC中位数和Se(FPR=0.05)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种试剂,以雅培试剂作为参照相比,综合评价结果,B试剂较好。  相似文献   
6.
宋玉国  熊英  宋宇  毕胜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2):1059-1061,1065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特征,分析乙肝疫苗有应答者和无应答者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多引物PCR技术扩增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家族的CDR3区基因片段,对PCR产物分别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两种方法检测。结果: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中有58例产生抗体,有22例未产生抗体。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主要集中在Vβ2、Vβ8、Vβ9、Vβ11和Vβ17五个家族上,乙肝疫苗无应答组这五个Vβ基因单克隆改变频率明显低于乙肝疫苗有应答组(P<0.01或P<0.05)。结论: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改变是影响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部分门诊病例血清的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V IgG),简要描述本地区的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水平.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门诊病例血清415份,应用万泰公司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分组进行x2检验.结果 415例门诊病例的HEV阳性率为21.93%,在性别间、年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城乡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市的戊型病毒性肝炎阳性率处于全国HEV感染率的平均水平,成人的HEV阳性率显著性高于青少年.在低年龄阶段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控制戊型病毒性肝炎在我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脐血pH、D-二聚体水平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变化。方法 :选择临产过程出现急性胎儿窘迫孕妇40例,其剖宫娩出新生儿以1min Apgar评分确定为正常者20例(窘迫组),出现窒息者20例(窒息组);另选无急性胎儿窘迫、同样剖宫娩出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取各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仪检测pH值,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定磷法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脐动脉血pH值、D-二聚体水平和红细胞膜Na+-K+-ATP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窘迫组(P均0.05),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窘迫组(P均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窘迫组(P均0.05);窘迫组pH值和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纤溶和红细胞膜泵功能检测结果,可为新生儿窒息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脯氨酸肽酶(prolidase,PLD)在肝细胞中有较高的含量,能水解氨基酸末端含有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多肽,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对PLD活性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肝病的进展程度〔1〕。动态监测血清PLD水平,对了解中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老年乙肝患者血清PLD活性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对象及分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119例患者,男78例,女41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1~66(平均35.15±10.49)岁;慢性乙型肝炎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2~70(平均48.09±10.8)岁;乙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和PD-L1融合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PD-1蛋白经过预浓缩后,用氨耦联的原理固定于CM5芯片表面,用HBS-EP缓冲液梯度稀释PD-L1蛋白,以20μl/min流速注射到耦联PD-1的传感芯片通道上,结合3 min,解离15 min;观察两者结合情况并用BIA Evaluation软件4进行分析.结果 PD-1在缓冲液的pH值为4.5、浓度为40μg/ml的状态下能稳定耦联于CM5芯片表面,RU值约为3300;稀释度为200 mmol/ml的PD-L1与PD-1能较好地结合,RU值为150,亲和常数为K_D=3.5×10~(-6).结论 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