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巴氯芬片口服、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及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替扎尼定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疗效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刺头皮运动区、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2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96.00%的患者痉挛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有80.00%的患者痉挛状态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MA)及改良Ashworth评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4.
龚晨  王盛  李向哲  马颖  王栋栋 《中国康复》2020,35(9):451-454
目的:观察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再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用充气夹板控制上肢各关节活动的自由度进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运动力指数(MI)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MI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康复训练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康复训练及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均可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康复训练治疗,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中医头针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中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拮抗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上肢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均较前降低(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牵伸降张的同时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试验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配合“降张五步操”,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选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肌张力、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定患者上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试验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上肢肌张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建生活"理念下的小组作业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作业小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重建生活"综合作业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建生活"理念结合小组治疗的作业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詹蕾  张玉娟 《上海护理》2012,12(5):21-23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四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四肢肌痉挛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以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以抗痉挛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肌张力评分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the up-per extremities motor function test of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 ment,U-FMA)进行患者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和U-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痉挛技术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四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而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肌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减少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中风二代回春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前后上下肢经挛程度、Fulg-meyer,Barthel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72%,下肢为60%,与对照组50%,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风二代回春胶囊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祖虹  刘琦 《中国康复》2013,28(5):361-36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份)评定其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5),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辅以虚拟现实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50例。比较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FMA、GQOLI-74及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正常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40名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接受每周6天的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还接受上肢作业治疗活动指导训练。观察组另外接受水中上肢运动指导训练,均为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6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的上述2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水中运动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卒中后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偏瘫伴痉挛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GF。用改良Ashworth(MAS)评分评定痉挛,简易Fugl-Meyer(FMA)评分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和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侧上、下肢MAS评级与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痉挛总有效率:上肢73%,下肢69.9%,分别优于对照组42.3%和42.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GF对改善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某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实验组上肢FMA评分(37.58±9.06)分、下肢FMA评分(23.39±8.27)分高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20.89±7.56)分、下肢FMA评分(14.36±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体感音乐)、对照组1(体感音乐)和对照组2(针刺),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Z3.067,P0.001),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326,P0.01)。治疗后,治疗组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Z2.919,P0.01),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 MAS分级、FMA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1为50%,对照组2为53%(χ~2=8.573,P=0.014)。结论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