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于任务导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双侧上肢训练(BA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灵活性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BAT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包括Bobath疗法、平衡能力训练、ADL能力训练等),BAT组、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辅以双侧上肢训练或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则辅以双侧上肢训练及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盒子积木试验(BBT)评定患者手运动灵活度,并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FMA-UE、BBT、MBI及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组FMA-UE、WMFT、BBT及MBI评分[分别为(48.7±5.4)分、(52.9±5.9)分、(20.44±4.82)分和(76.7±10.6)分]亦显著优于机器人组及BAT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或BAT训练均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手的运动灵活性及ADL能力,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40min运动想象治疗和60min任务导向训练,对照组患者则接受40min康复宣教和60min任务导向训练,上述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共4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运动活动日志-14项(MAL)中的患手使用频率(MAL-AOU)和患手动作完成质量(MAL-QOM)进行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MBI、MAL-AOU和MAL-QOM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UE、MBI、MAL-AOU和MAL-QOM评分分别为(38.61±5.86)分、( 80.55±7.25)分、 (2.55±0.45)分和(3.12±0.59)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31.87±6.31)分、(73.12±9.63)分、(1.78±0.71)分和(2.38±0.76)分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进一步促进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的任务导向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及作业治疗,每天训练2次。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将2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在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2组进行上肢训练的时间均为每天1 h,每周训练5 d。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在治疗2周后及4周后的评估中,2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FTHUE-HK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在治疗2周后的评分中观察组仅FMA(上肢部分)提高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的评估中FMA(上肢部分)及FTHUE-HK所提高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次评估中BI评分的提高分值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短期内的上肢功能,但是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马艳  李洁  刘琦  谢作文 《中国康复》2010,25(1):43-44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作业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作业组同时进行滚筒、木钉盘及手的精细活动训练等作业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作业组提高更显著(均P0.01)。作业组中发病≤15d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30d后进行治疗的患者(90.0%、44.4%,P0.05)。结论:及早配合作业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卒中后15d即介入作业疗法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王秋纯  陈红霞 《中国康复》2013,28(4):297-298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易化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评估(FMA)中上肢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局部振动训练对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及疼痛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127例CS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定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手关节功能锻炼操,观察组增加局部振动训练,观察两组上肢功能,疼痛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丁莹  胡军 《中国康复》2023,38(3):136-139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4名在上海申养康复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1年,患侧上肢Brunnstrom 3期的患者,实际入组76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20例)为常规作业治疗15min+任务导向训练15min; B组(19例)训练为常规作业治疗15min+音乐治疗15min; C组(18例)训练为常规作业治疗15min+任务导向训练15min,在任务导向训练的同时进行音乐治疗15min; D组(19例)训练为常规作业治疗30min,各组均连续训练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Wolf功能试验量表(WF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4组FMA、WFM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C组评分高于A、B及D组(P<0.05),A组和B组评分高于D组(P<0.05),A组和B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音乐治疗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能显著改善其患侧上肢的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结合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常规药物及运动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传统OT训练,每次50min,每周5次,疗程4周;试验组予VR联合传统OT治疗,其中传统OT训练每次20min,VR治疗包括BioMaster数字OT训练及Flextable数字OT训练每次各15min,共50min,每周5次,疗程4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Barthel指数(BI)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各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以判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比单侧传统作业治疗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任务导向的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在改善脑外伤患者手和上肢功能及ADL能力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外伤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功能性电刺激(FES)组和任务导向的功能性电刺激疗法(TFES)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TF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TFES治疗,其参数及电极放置与FES组完全相同;共治疗3个月.最终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有86例,其中对照组29例、FES组28例、TFES组2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对手和上肢功能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对腕背伸和手指关节伸展主动活动度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测评(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的FMA、MBI和FI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FES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27.21±6.78)和(29.18±9.03)分,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分别为7.43°±4.44°和14.86°±7.14°;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TFES组患者的FMA评分分别为(29.79±8.64)和(31.86±10.96)分,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分别为7.34°±7.35°,18.97°±9.27°;FES组及TFES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FMA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TFES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FMA评分,亦明显优于FES组(P<0.05);TFES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MBI为(66.14±23.60)分、FIM评分为(82.38 ±25.71)分,明显优于FES组的(60.43±20.22)分和(75.68±23.44)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的功能性电刺激有助于脑损伤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合并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接受20min常规作业治疗后,增加20min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任务导向性训练,共40min/d;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20min/d后,再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4例,根据Mini -mize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根据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试验组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叶青  韩振萍  马将 《中国康复》2011,26(3):188-18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技术对存在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配合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运动想象等。作业组增加作业疗法,主要内容为上肢控制能力、关节活动度及精细动作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4、6及8周时均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训练前比较,作业组在介入训练2周后FMA评分持续上升,8周〉4周〉2周;对照组在训练4周后FMA评分开始上升,作业组在各训练时间段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试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运动疗法结合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采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原则的平衡及步态训练。第2组10例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即按照第1组训练方法进行循环训练,强调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目标上。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及5m步行测试(5m-WT)评定2组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及5m-W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TUG所用时间明显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第2组各项指标改变值明显高于第1组(均P〈0.05)。结论:"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有捉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棍棒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社区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处于Brunnstrom I~Ⅲ级,下肢处于BrunnstromⅣ级以上,采用棍棒操训练,干预一年后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综合功能有了提高,FCA量表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部分恢复,下肢和手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中医药适宜技术棍棒操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功能,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综合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早期作业治疗对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34-2634
目的 探讨早期的作业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及对日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期脑出血患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自我锻炼。康复组28例,在早期即给予康复训练。训练时间1-3个月,平均66d。结果 两组上肢功能及手指功能均有提高,但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显(P<0.01)。结论 急性期脑出血偏瘫患进行早期作业治疗能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评分[(56.63±11.57)分]、MBI评分[(75.6±12.2)分]及SF-36评分[(83.5±1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42.32±10.43)分]、MBI评分[(65.1±11.8)分]及SF-36评分[(68.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ADL能力(r=0.882,P<0.01)和生存质量(r=0.715,P<0.05)改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其ADL能力和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均更明显(P<0.01);两组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