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缺血预处理的刺激量与其心肌细胞保护效果的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开胸安置缺血再灌注装置。将48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各12只:A组持续阻断冠状动脉1小时,再灌注2小时;B组缺血5分钟,再灌注5分钟,阻断冠状动脉1小时,再灌注2小时;C组缺血5分钟,再灌注5分钟,重复3次,阻断冠状动脉1小时,再灌注2小时;D组缺血10分钟,再灌注5分钟,阻断冠状动脉1小时,再灌注2小时。检测血浆肌酸激酶浓度与心脏切片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判断心肌梗死范围;磁带记录心电,分析心律失常。结果: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增加刺激量(缺血预处理的时间与次数),没有增加保护效果。结论:心肌细胞的缺血预处理保护可能依靠阈值触发,无论刺激强弱,一旦启动则是充分完全地发挥保护作用。而超过阈值的强刺激可能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2.
观察离体大鼠Langendroff灌注心脏模型,37℃和30℃条件下,单次5min缺血、10min再灌注所形成的缺血预处理,对持续180min缺血、45min再灌注的心肌的保护作用.持续缺血期间控制心脏局部温度在20℃左右,并间隔30min经主动脉根部灌注St.Thomas晶体心麻痹液.实验发现,常温条件下,5min短暂缺血并不能引起大鼠心肌顿抑.常温下缺血预处理与晶体心麻痹液相结合,对离体大鼠灌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累加现象;低温下缺血预处理使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减弱,可能与心脏停跳前的快速降温有关;心肌顿抑不是预处理的可能机制;能量需求减少和细胞结构的保护可能是预处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体重12~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单纯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为缺血预处理组,在主动脉阻断前行左肺门阻断5min,再灌注5min,重复一次,然后同对照组行体外循环,两组体外循环均持续1h。于体外循环前、再灌注120min后采集心肌标本,测定心肌含水量、MDA、SOD活性及病理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后心肌含水量和MDA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心肌SOD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标本炎症水肿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犬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温、心停跳液为主的心肌保护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心肌保护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术后心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恢复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该现象被称为心肌抑顿;再灌注后心律失常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依然是当今心肌保护的难点。而缺血性预处理不同于以往的心肌保护措施,它通过内源性机理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改善缺血后心肌的功能,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一、缺血性预处理现象缺血性预处理是1986年Murry等首先提出的[1]。他们将对照组狗的冠状动脉回旋支阻断40分钟,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灌流技术,以停灌注45分钟、再灌注15分钟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洛沙坦(losartan)对这一作用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分别较对照组升高17倍、12倍和11倍(P<0.01),组织丙二醛和钙含量分别增加5倍和1倍(P<0.01),缺血预处理使这些变化得到明显改善,而预处理前给予10-6mol/L洛沙坦,则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消失,组织AngⅡ的变化与上述指标的变化相平行。还发现,5分钟停灌注反复3次后,组织An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又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中,AngⅡ是介导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主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的出现使心脏外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外科医生可以在一个无血、安静的手术野里对心脏的畸形和病变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处理,但是由于主动脉的阻断,心脏处于一个缺血、停跳的状态,术中必须对心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应用心肌保护液对心肌预处理,以使心脏避免缺血和再灌注的损伤.本文就近年来对心肌预处理保护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伟杰  贾国良  郭文怡  王海昌 《心脏杂志》2002,14(3):189-191,194
目的:观察在缺血预处理期间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24h后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和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影响。方法:阻断免冠脉5min,再灌注10min,重复4次,造成缺血预处理。在缺血预处理期间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缺血预处理后24,提取心肌标本测量5‘-核苷酸酶性,或阻断冠脉30min再灌注120min,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缺血预处理24h后,心肌细胞膜和胞浆5‘-核苷酸酶活性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L-NAME阻断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细胞膜和胞浆5‘-核苷酸酶活性的升高。缺血预处理组心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而L-NAME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5‘-核苷酸酶活性的延迟升高。延迟升高的5‘-核苷酸酶活性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α1受体的活化与不同时相心肌线粒体的关系.方法Langendorff灌流模拟心肌缺血和再灌注,观察激活或阻断α1受体不同时相心肌线粒体的变化.结果缺血前使用phenylephrine线粒体损害程度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期间加用phenylephrine,损害程度最重;再灌注时使用phenylephrine,损害程度介于上述两组之间.全程使用phenylephrine,心肌损害程度与预处理组相似;prazosin缺血前使用对线粒体无影响;缺血期间加用prazosin损害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大;再灌注时使用prazosin,损害程度明显加重,程度仅次于全程给药组.结论缺血前激活、缺血期间阻断α1受体可保护心肌.再灌注时激活α1受体效应不明确,但阻断α1受体有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非缺血诱导方式,我们在离体大鼠心脏等容收缩灌流模型上观察到:24小时前腹腔注射ZnS4诱导心肌金属硫蛋白(MT)含量增高1.6倍;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诱导MT组显著减少了肌红蛋白漏出和MDA增加,减轻了心肌ATP耗竭,增强了左室做功能力,但不影响冠脉流量。因此我们认为,ZnSO4注射诱导MT合成,能代替缺血预处理,模拟出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证实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开放和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上调介导了腺苷(ADO)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心肌缺血前24 h静注生理盐水;ADOA1受体激动剂(CCPA)组:心肌缺血前24 h静注CCPA进行药物预处理;格列苯脲(Gli)组:心肌缺血前30 min静注Gli;CCPA/Gli组:在CCPA组处理的基础上,心肌缺血前30 min静注Gli.采用家兔离体工作心脏模型,各组心肌均缺血30 min,复灌30 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测定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PK)、一氧化氮(NO)和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判断心肌梗死范围.逆转录酶链聚合法测定iNOSmRNA.结果 ①CCPA预处理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且这种保护作用被Gli阻断;②CCPA预处理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LDH、CPK含量,且Gli可抑制这种保护效应;③CCPA预处理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且被Gli阻断;④CCPA预处理可增加心肌组织ATP浓度,Gli可拮抗这种保护作用;⑤CCPA预处理轻度提高心肌组织NO浓度,此效应不受Gli影响;⑥CCPA预处理上调心肌组织iNOS表达,此效应不受Gli拮抗.结论 iNOS合成的NO通过激活KATP介导ADO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作离体工作心脏灌流,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心脏停跳液及再灌注K-H液中加入卡托普利(23.0μmol/L)可明显改善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组织乳酸、Na+、Ca2+及MDA的含量,并使心肌组织CK酶峰前移;而AngⅡ(10nmol/L)可减弱卡托普利对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认为,卡托普利对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缺血预处理期间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 2 4h后 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和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影响。方法 :阻断兔冠脉 5 m in,再灌注 10 min,重复 4次 ,造成缺血预处理。在缺血预处理期间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G-硝基 - L-精氨酸甲酯 (L- NAME) ,缺血预处理后 2 4h,提取心肌标本测量 5′-核苷酸酶活性 ,或阻断冠脉 30 m in再灌注 12 0 min,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缺血预处理 2 4h后 ,心肌细胞膜和胞浆 5′-核苷酸酶活性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 L- NAME阻断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细胞膜和胞浆 5′-核苷酸酶活性的升高。缺血预处理组心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而 L- NAME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 5′-核苷酸酶活性的延迟升高。延迟升高的 5′-核苷酸酶活性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肌浆网Ca^2+调节蛋白mRNA表达。方法实验用犬12只,主动脉阻断缺血60min、继之开放后再灌注60min,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全心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于主动脉阻断期间,分组以冷晶体液停跳液间断灌注(ICCC)或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CWBC)做心肌保护。采用RT-PCR技术,测定SR Ca^2+-ATP酶、钙螯合蛋白的mRNA水平,观察心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前加用益母草碱(Leonurine)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左心作功模型,缺血期间均间断灌注心脏停搏液.结果:再灌注期,缺血预处理前加用益母草碱组心脏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恢复最佳,心肌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缺血预处理前加用益母草碱能强化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预处理(ishemicptecondioning)指实质性心肌在较长时间缺血前经短暂的缺血一再灌的处理过程,它可以激发心肌细胞产生内源性的保护作用,而达到抗缺血损伤的目的。预处理被认为是九十年代心肌保护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一、预处理与其产生条件最初,人们普遍认为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可能会产生损伤的累积作用。但Reimer等[1]首先观察到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不引起ATP的分解增加,反而会增加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Murry等[2]实验表明,断暂结扎狗的冠状动脉5分钟,反复进行4次以后,使心肌产生了保护作用,在继后40分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t.Thomas心脏停搏液对成年和幼年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雄性成年和幼年白兔离体心脏,用Langendorf装置灌流,预灌后行缺血—再灌注试验,于缺血期间施加St.Thomas停搏液,观察心肌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在冠状动脉流量、心肌收缩幅度和静息张力的恢复百分率以及超微结构方面,St.Thomas停搏液对成年兔心肌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对幼年兔心肌的保护效果不显著。结论:初步证实St.Thomas停搏液对幼年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比成年兔差。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作离体工作心脏灌流,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紧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心脏停跳液及再灌注K-H液中加入卡托普利可明显改善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组织乳酸,Na^+,Ca^2+及MDA的含量,并使心肌组织CK酶峰前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温血与冷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每20~30min间断顺行灌注微温血或冷血心肌保护液。主动脉阻断前、体外循环结束后6h、16h分别测血气分析、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主动脉阻断前血气、CK-MB、cTn-I两组无显著差异,体外循环结束后6h、16h微温血组较冷血组各项指标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微温血较冷血心肌保护液对二尖瓣置换术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发光技术,分别测定缺血预处理和对照组再灌注60min时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同时留取心肌标本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心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缺血预处理组光镜、电镜所见心肌损伤均明显比对照组轻。提示: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心肌细胞能量消耗,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缺血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洋参茎叶三醇组皂苷对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西洋参茎叶三醇组皂苷(PQTS)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AST、CPK、LDH及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PQT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冠脉流量及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释放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QTS(30、100、300μg/ml)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冠脉流出液中的AST、CPK、LDH的释放,并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 PQTS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