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从入院第3天开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20d。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0天和第20天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训练前所有患者MMSE和BI评分普遍低下,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第10天和第20天,试验组MMSE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训练前(P<0.01);对照组训练后第20天的MMSE和BI评分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躯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前30例)和观察组(后3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训练前、训练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普遍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30天后各项评分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采用Holden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OF)]。结果:干预后3、6个月,两组BBS评分、Holden分级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3、6个月,两组BI、QO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并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30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U-74)评分及干预后跌倒高风险患者例数、跌倒发生率、跌倒致严重损伤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Morse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BI评分和GQOU-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跌倒发生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PAC心理弹性理论模型结合感统训练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PAC心理弹性理论模型结合感统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心理弹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C心理弹性理论模型结合感统训练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增强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显著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早期步行训练的合适时机。方法按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肢关键肌肌力3级、站立平衡2级、主动屈髋屈膝出现时实施步行训练,对照组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即进行早期步行训练,训练后第1、15、30天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对研究对象、干预实施者、数据统计者实施三盲。结果第1天,两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第30天,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步行训练需把握好训练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5.71%,对照组为31.42%和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评管圈活动小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管理。比较2组康复管理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2、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康复训练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偏瘫、跌倒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抑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r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BI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96-3697
研究脑卒中(CVA)偏瘫应用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干预,采用FMA(运动功能评估标准)、Barthel指数改良评定表(MBI)评估两组训练前后患者下肢动能障碍恢复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步长、步频及步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皖萍  林丹  卢薇   《护理与康复》2020,19(5):65-68
目的观察社区现实环境功能性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社区现实环境功能性步态训练。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害怕跌倒评分、出院后3个月内跌倒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跌倒效能评分和康复训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现实环境功能性步态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康复期老年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放松训练及目标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及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48h内和出院前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自我效能感(GSE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并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GSE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GSES、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I、FMA及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干预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干预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病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率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2名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分析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表现特点,并制定相应早期康复护理对策,分别于2周末、4周末进行Barther 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Barther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性;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末单侧空间忽略改善率.结果 2周末Fugl - Meyer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入院有明显改善(P<0.05),BI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4周末FuglMeyer评分及BI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入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末观察组的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症状,并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88-4389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简表(FMA)、日常生活能力简表(ADL)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康复效果与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适合老年患者安全、易行、有效的运动康复方案,提高老年患者下肢肌肉力量,维持和改善下肢功能状态,预防跌倒的发生。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因各种疾病入住本科的老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跌倒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下肢抗阻运动训练干预,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or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4 m步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4 m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Mor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采用下肢抗阻运动训练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行走步速,增加下肢肌力,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为住院及居家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