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腹股沟管内、外环和腹膜前间隙膜的精确解剖,辨认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正确入路层面,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方法对600例(628侧)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术中解剖观察和术后长期随访。切开腹股沟管第一外环显露腹股沟管,切开第二内环进入Bogros间隙,在此分离还纳疝囊并精索壁化,然后切开腹壁下血管内下侧的腹横筋膜进入Retzius间隙。最后切断间隙韧带,将两个不同解剖层面的间隙贯通为一体的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修补耻骨肌孔。结果本组600例平均手术时间(50±10)min,平均住院时间(7±2.1)d。术中腹膜损伤23例(3.8%),均立即缝合。术后血肿16例(2.6%),血清肿11例(1.8%),5例慢性疼痛患者中有1例行腹股沟神经封闭理疗。随访12~100个月,平均53个月(随访率83.3%),复发4例。结论腹股沟管内、外环及其膜结构和腹膜前间隙膜的精确辨认和解剖,有助于提高开放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腹股沟区膜解剖的了解,辨认开放腹膜前入路手术的正确层面,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8年3月东莞茶山医院45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术中观察、组织学分析和术后长期随访。 结果腹股沟管有两个内环(中间环和内环)。进入Bogros间隙的"门户"是腹膜和腹膜前筋膜深层之间,而进入Retzius间隙的层面则是腹横筋膜和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这两个不连续的膜层面通过切开腹壁下血管处间隙韧带而贯通为一体的腹膜前间隙。术后随访平均53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1%。 结论熟悉腹股沟区膜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提高开放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环口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直疝腹膜前间隙无张修补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18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自愿行经内环口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直疝腹膜前间隙无张修补术。结果 180例患者手术时间54~125 min,平均(75±18)min,术中探查直疝合并隐匿性斜疝者有9例;术后随访1~3年,失访6例,其余患者均无复发、腹股沟区硬化、皮下脓肿及补片周围深部脓肿等发生,慢性疼痛3例,腹股沟区麻木感1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内环口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直疝腹膜前间隙无张修补术是避免腹股沟直疝修补时遗漏隐匿性斜疝。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膜前修补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历史和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手术历史.外科手术又可分为两种手术入路:经腹膜入路(后入路)和经腹股沟入路(前入路).由于腹膜前间隙解剖认识上的日益完善,经腹股沟手术入路取得很大进步.反之,外科手术也进一步加强解剖上的认识.上述两方面的知识导致了腹股沟手术自经腹入路到经前后入路到腹膜前间隙的手术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也是腹膜前修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腹股沟区膜解剖结构,正确辨认腔镜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的手术层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并发症,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传统弓状线(脐下4~5 cm)36例(30.0%),低位弓状线(脐下6~12 cm)84例(70.0%)。弓状线边缘清晰38例(31.7%),而其下缘逐渐变薄、变少呈散在纤维边界不清82例(68.3%)。腹膜前间隙进入的层面是在腹横筋膜和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向外分离Bogros间隙的层面是在腹膜和腹膜前筋膜深层之间,然后切开腹壁下血管处的间隙韧带将两个不连续的间隙贯通为一体的间隙。腹膜损伤率为5.0%(6/120),无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中位随访2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熟悉腹股沟区膜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提高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特点。探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9月,对82例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开放性腹股沟区前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的病人进行术中术后观察。结果腹横筋膜由前后两层组成,前层和腹壁下血管下方有足够大的间隙放置补片;术中神经阻滞麻醉的止痛效果满意。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5min。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住院2~5d,平均3d。82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个月,无明显腹股沟不适及异物感,无一例复发。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特点来看,此处有足够大的间隙放置补片遮盖耻骨肌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腹股沟区前路腹膜前疝修补术两种技术结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外科手术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疝修补术的迅猛发展只是近二十余年[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认识和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巨大进步,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已成为疝外科治疗的热点[2].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应用疝修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7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内容简介】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但面临腹膜前间隙结构解剖复杂、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问题。该手术视频案例直观细致地剖析了腹股沟区的膜结构与弓状线、腹壁下血管、Retzius和Bogros间隙关系等,旨在通过充分熟悉腹股沟区膜结构的解剖情况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习耻骨肌孔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10例,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17)min,住院时间2~5 d,平均(4.0±0.8)d。全组患者无切口感染,无腹膜前血清肿及切口皮下积液。1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腹股沟区硬化、皮下脓肿及补片周围深部脓肿等发生,慢性疼痛3例,腹股沟区麻木感4例,异物感1例。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针对耻骨肌孔修补的手术,易于掌握,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手术时对耻骨肌孔及腹膜前间隙解剖结构要深入了解,将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附240例次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3月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l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共240例次(211例病人),进行术中的解剖观察,手术录像的回顾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在腹股沟肌耻骨孔区域缺乏骨骼肌纤维的保护,是腹内压直接作用的位置;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TEP所使用的腹膜前间隙是在两层腹横筋膜之间;平均手术时间57min,并发症发生率6.7%(16/240),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内侧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合理性,符合微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念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腹股沟疝患者311例,按手术方式分标准TEP组(169例)和膜解剖TEP组(14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壁下血管损伤、膀胱表面血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腹膜破损和术后疝复发情况。 结果与标准TEP组比较,膜解剖TEP组的腹壁下血管损伤少,膀胱表面血管损伤少,腹膜破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殖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和术后疝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膜解剖理念在TEP中的应用,对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和腹膜破损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简化腹股沟区解剖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为18~80(53.8±21.5)岁,左侧21例、右侧48例、双侧11例。患者均行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单侧疝患者手术时间27.8~51.4(43.2±5.6)min、双侧疝患者手术时间55.6~103.3(73.8±10.4)min,术中出血量2~6(3.6±1.1)mL,住院时间2~5(3.1±1.8)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血清肿,2例患者出现术后第1天腹股沟区疼痛,予相应处理后可缓解。术后7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简化的腹股沟区解剖简单易懂,可以有效缩短TAPP手术的学习曲线,有利于手术的规范化,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60例。开放手术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微创手术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VAS评分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 结论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行腹膜外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4例,同期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84例,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手术伤口感染、尿潴留、血肿)、术后第1、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膜外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疝囊横断法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EP,观察组(40例)术中采用疝囊横断法,对照组(42例)术中完全剥离疝囊,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疝囊剥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记录术后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疝囊剥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疝囊横断法在TEP中的临床效果优于完全剥离疝囊法,可缩短手术时间与疝囊剥离时间,患者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总结其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为25例腹股沟疝患者行单孔腹腔镜TEP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7~123 min,平均(90.04±15.30)min;术后住院2~4 d,平均(3.16±0.75)d。2例患者术后发生阴囊血清肿,术后均无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及补片排斥反应等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佳。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单孔腹腔镜TE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瘢痕小,美容效果好,可在熟练掌握常规腹腔镜TEP的基础上应用于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腹股沟区解剖特点,探讨腹腔镜下不钉合及双网片交叠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技术要点及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共248例的临床资料,均补片免钉合固定行双网片交叠,术后进行随访。其中,腹股沟斜疝200例,腹股沟直疝48例;单侧疝210例双侧疝3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施行TEP,平均手术时间30~102 min,单侧平均时间63 min,双侧98 min。并发症主要为阴囊血清肿28例,术后疼痛9例。住院时间为5~11 d,平均住院6 d。随访时间为6~30个月,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免钉合及双网交叠的 TEP 术式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具有术后疼痛少、复发率低、恢复快、腹壁切口美观的优点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Accidental injury of important anatomic structures is a factor frequently mentione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sense of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via the transabdominal or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 We describe the topographic anatomy of the inguinal region and point out important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as found in our anatomic preparations of eight specimens at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of the University of Ulm.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rrelated with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data on complications of this new technique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can be avoided if the topographic anatomy of the inguinal region is sufficient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腔腹膜前(TAPP)与完全腹膜外(TEP)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APP组和TEP组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两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PP与TEP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其中TEP设计较合理,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及相关技巧。方法 总结2010年11月至2012年05月时间段内我院进行的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术(TEP)中的扶镜经验(总共67例,其中包括斜疝43例,直疝22例,股疝2例)。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了解术者操作习惯、了解TEP手术的特点及熟知手术步骤是配合术者进行手术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