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变异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60例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 结果低位弓状线50例(83.3%),位于脐下8~12 cm,表现为不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向下呈逐渐变薄、变少的散在纤维。无弓状线10例(16.7%),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含有后鞘)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30±15)min,术中腹膜损伤率8.3%(5/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血清肿2例,皮下气肿3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低位和无弓状线患者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作为治疗痔的新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手术原理符合痔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仍有术后大出血、残留皮赘、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及术后痔复发脱出等。我院自2010年1月开始运用该技术,并对其进行部分改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部大血管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腹部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88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修补、人工血管移植等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88例,存活63例,死亡25例,抢救成功率71.6%,病死率28.4%,主要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结论对于腹部大血管损伤患者,判断伤情,有效复苏,控制休克,紧急剖腹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中应注意全面探查,视伤情尽量采用简单而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尝试用膀胱镜代替5mm腹腔镜,进行一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儿中,男9例,女1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2岁。本组患儿均为斜疝,2例术中发现有对侧隐性斜疝,其中右侧6例,左侧2例,双侧2例。易复性疝8例,有2例嵌顿性斜疝急诊手法复位后改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腹股沟区膜解剖结构,正确辨认腔镜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的手术层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并发症,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传统弓状线(脐下4~5 cm)36例(30.0%),低位弓状线(脐下6~12 cm)84例(70.0%)。弓状线边缘清晰38例(31.7%),而其下缘逐渐变薄、变少呈散在纤维边界不清82例(68.3%)。腹膜前间隙进入的层面是在腹横筋膜和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向外分离Bogros间隙的层面是在腹膜和腹膜前筋膜深层之间,然后切开腹壁下血管处的间隙韧带将两个不连续的间隙贯通为一体的间隙。腹膜损伤率为5.0%(6/120),无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中位随访2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熟悉腹股沟区膜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提高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腹股沟区膜解剖的了解,辨认开放腹膜前入路手术的正确层面,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8年3月东莞茶山医院45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术中观察、组织学分析和术后长期随访。 结果腹股沟管有两个内环(中间环和内环)。进入Bogros间隙的"门户"是腹膜和腹膜前筋膜深层之间,而进入Retzius间隙的层面则是腹横筋膜和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这两个不连续的膜层面通过切开腹壁下血管处间隙韧带而贯通为一体的腹膜前间隙。术后随访平均53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1%。 结论熟悉腹股沟区膜结构的解剖有助于提高开放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PPH手术治疗混合痔14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运用PPH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疼痛轻,术后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肛门坠胀感35例(含吻合口感染2例),无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PPH术治疗混合痔手术时间短,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的1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一性脏器损伤患者数43例,多脏器及合并其他重要系统性损伤的患者数57例。首先采用B超、X线机CT对其进行诊断,然后对其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比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诊断情况:本组全部患者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3.00%(93/100);95例病例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86.32%(82/95);70例行X线检查,阳性率为90.00%(63/70);55例行CT检查,阳性率为92.73%(51/55)。(2)治疗情况:7例采取保守治疗,93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肝叶切除、破裂修补术、部分脾切除等手术方式。(3)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加以诊疗以及合理处理多发性损伤,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治疗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骆剑华 《现代医院》2008,8(11):46-47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兼顾良恶性病的最佳的手术方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7年11月期间对69例单侧甲状腺结节病患者施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手术的治疗经过及临床疗效。结果病理证实65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4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均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癌病人均存活、无癌复发。69例次手术治疗中无住院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单侧甲状腺结节常规施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