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目的 评估长链非编码RNA 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在银屑病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关联。 方法 连续纳入204例银屑病患者,钻取3 mm深度银屑病病变组织标本,并同时钻取病变5 cm外的配对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病变组织及配对正常皮肤组织的lncRNA NEAT1表达量和病变组织标本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7和IL-22的mRNAs表达量。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 结果与配对正常皮肤组织比较,lncRNA NEAT1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lncRNA NEAT1表达量可以较好地区分病变皮肤组织和正常组织(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700~0.794)。此外,病变皮肤组织lncRNA NEAT1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275,P<0.001),而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均P>0.05)。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变皮肤组织lncRNA NEAT1表达量(P=0.014)、受累BSA(P<0.001)和局部治疗(P=0.008)均与PASI呈独立正相关。病变皮肤组织lncRNA NEAT1表达量与TNF-α(r=0.342, P<0.001)、IL-6(r=0.315, P<0.001)、IL-8(r=0.174, P=0.013)、IL-17(r=0.345, P<0.001)和IL-22(r=0.146, P=0.037)的mRNAs表达量均呈正相关。 结论 lncRNA NEAT1在银屑病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炎症因子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宫颈癌(CC)患者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 1(lncRNA TUG1)的表达水平与CC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13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C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并计算患者总体生存期(OS)。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CC癌组织的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P<0.001)。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P=0.023)呈正相关。Kaplan-Meier(K-M)曲线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的患者OS显著低于癌组织lncRNA TUG1低表达的患者(P<0.001)。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肿瘤大小≥4 cm(P<0.001)、FIGO Ⅲ期(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P<0.001)和宫颈基层浸润深度≥2/3(P=0.002)也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可作为辅助评估CC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在银屑病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关联.方法 连续纳入204例银屑病患者,钻取3 m m深度银屑病病变组织标本,并同时钻取病变5 cm外的配对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病变组织及配对正常皮肤组织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57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重型肝炎患者12例)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6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术技术对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重型肝炎组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无症状携带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IL-18水平上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水平越高.慢性肝炎组患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r=0.63,P<0.01).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PBMC内IL-18mRNA表达水平与PBMC内IL-18蛋白含量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980,P<0.001;r=0.910,P<0.001;r=0.975,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内及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STAT4 mRNA及IFN-γ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TAT4mRNA及IFN-γmRNA的表达与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相关性,STAT4mRNA与IFN-γ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及IFN-γ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内的表达水平(P<0.001)。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65,P<0.0001),IFN-γ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无显著相关性(r=-0.16125,P=0.4970)。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的表达与IFN-γmRNA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62149,P=0.0034)。结论STAT4可能通过上调IFN-γ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的炎症进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中的反义缺氧诱导因子(antisens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aHIF)和位于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ANRIL)在胃癌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33例胃癌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胃癌组织和血浆中lncRNA aHIF和ANRIL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aHIF、ANRIL在血浆中的表达与胃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lncRNA aHIF和ANRI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分别为-4.463,-4.886,P均<0.01);胃癌患者血浆中lncRNA aHIF和ANRI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t分别为-4.232,-4.450,P<0.01),且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524,P<0.05)。结论: lncRNA aHIF和ANRIL在胃癌组织和患者血浆中均高表达,且血浆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军麟  邹循辉  殷梅 《广东医学》2012,33(12):1740-174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水平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评估其与PASI之间的关系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23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t=6.469,P<0.001),且与PASI呈正相关(r=0.52,P<0.05).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中IL-23、PAS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q=3.832~5.767,P<0.05;q=12.73~48.26,P<0.05).结论 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白蛋白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16|5p水平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意义。方法纳入78例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另选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对象随访24月后,检测剩余对象(病例组60例,对照组70例)入组时血清miR|16|5p与FGF2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所有对象随访前后尿标本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肾脏超声肾脏最大横切面积、血管阻力指数的变化。根据测定血清miR|16|5p水平将病例组分为<0.665组(A组)和≥0.665组(B组),比较A,B组和对照组(C组)随访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1)病例(A,B)组患者血清miR|16|5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1,P<0.05),而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CR、肾血管阻力指数、肾最大横切面积和FGF2均高于C组(P<0.05,P<0.01);(2)病例(A+B)组患者血清miR|16|5p与FGF2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3,P<0.01);(3)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提示,miR|16|5p可靶向结合FGF2基因3′|UTR区;(4)A组比B组出现更多尿白蛋白转化发生率(43.90% vs 15.79%,P<0.05)、肾脏最大横切面积增加更多[(5.21±4.60) vs (3.25±3.98),P<0.05]、肾血管阻力指数增加更明显(P均<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表达的miR|16|5p与上调的FGF2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上调FGF2表达参与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内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内及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CXCR3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XCR3 mRNA的表达与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PASI)的关系。结果银屑病皮损内CXCR3 mRNA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内的表达水平(P<0.01)。银屑病皮损内CXCR3 mRNA的表达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465,P<0.01)。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3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SP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SP和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演变关系.并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及胃癌细胞是否存在内分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3例胃癌组织、17例癌旁病变组织和13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p53 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同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SP、p53阳性细胞进行了形状因子、等效直径和异形指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 胃癌组织中S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01).癌旁组织较正常胃粘膜组织阳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正常胃粘膜组织未见表达.胃癌组织SP、p53两基因共同表达率为36.4%(12/33).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SP阳性细胞面积上大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2),而形状因子、异型指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53细胞核在等效直径、形状因子和异型指数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结论SP与p53基因高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SP免疫阳性细胞并非全是胃组织中残留的内分泌细胞,部分属于癌细胞.对P53蛋白进行阳性定量可作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报告本院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住院分娩4588例中产后并发症341例,发病率为7.43%。其中,产后出血1189例,占4.12%;分娩损伤71例,占1.55%;其它产后病81例,占1.76%。妊娠41—42周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超过42周高达15.56%。分娩方式以剖腹产术后并发症最多,占12.48%,提示应对手术中无菌操作与环境,以及分娩后处理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运用生物膜干涉(BLI)技术,建立高通量定量检测单克隆抗体浓度的方法。方法使用Octet Red 96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根据样品与protein A传感器结合后光相对干涉位移变化,检测抗体浓度,并对这种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protein A传感器能特异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结合,抗体工作标准品浓度在7.81~500 μg/mL与结合速率呈良好的回归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9;检测限为0.6 μg/mL,定量限为2 μg/mL;回收率为98.90%~100.40%;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7%,中间精密度的RSD为2.52%;45 d内protein A传感器重复使用60次,阳性对照值的RSD为3.7%;再生液pH变化±0.2、平衡液吐温\|20比例变化±5%的RSD值为0.99%。检测温度与转盘速度的变化是影响样品定量检测的因素,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数据高度一致(R2=0.90)。结论运用BLI技术能实现高通量定量检测单克隆抗体浓度,该方法具有样品适应性强、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筛选、排序及蛋白表达的检测与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小RNA|146a(miR|146a)及其靶mRNA在初发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0例初发GD和26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miR|146a及其靶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并与各临床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相对于对照组,初发GD患者PBMC中miR|146a表达量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8(IL|8)和CC趋化因子配体8(CCL8)的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1)。(2)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IL|8的mRNA、CCL8的mRNA以及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呈负相关,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正相关,而IL|8和CCL8的mRNA表达水平与上述临床指标的关系则相反。结论miR|146a可能通过抑制IL|8和CCL8的mRNA的表达而在GD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208a及p21在心肌肥厚(C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通过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小鼠CH模型。4周后取小鼠心脏组织观察病理改变,Real|time PCR检测miR|208a及p21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21蛋白表达。在体外培养小鼠心肌细胞株,通过分析miR|208a对p21基因全长3′|UTR的结合位点,设计引物突变位点,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p21的3′|UTR,合成miR|208a模拟物和抑制剂,共转染小鼠心肌细胞,Western|blot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208a表达后p2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208a表达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CH小鼠中,miR|208a的表达增多,p21|mRNA表达减少,二者呈现负相关,而且p21蛋白的表达也是减少的。过表达miR|208a后,p21蛋白表达减少,G1期的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抑制miR|208a表达后,p21蛋白的表达增多,G1期的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miR|208a靶向负调控p21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G1|S期转化,以此参与C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胶原酶在体内、外的活性,探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赖株)假定的胶原酶(LA0872)在钩体病出血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重组赖株la0872,并行相关鉴定及蛋白酶学活性检测.比较不同毒力菌株赖株、赖株减毒株和双曲钩体三宝垄群montevalerio型Monte Valerio株钩体胶原酶的基因序列特异性及转录和酶活水平的差异.测定豚鼠和沙鼠赖株感染模型的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显示位点连接正确,插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la0872序列完全一致,并证实其具有胶原酶活性;不同毒力菌株中的钩体胶原酶基因序列一致,转录和酶活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豚鼠和沙鼠感染赖株后,宿主体内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与未感染赖株动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表达和鉴定了有活性的钩体胶原酶,但其在钩体病出血中的作用尚待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3例HT患者,按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20)、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23)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30),并以健康采血者为正常对照组(n=36).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水平.结果 HT患者组的血清TNF-α、IL-4、TNF-α/ IL-4及TgAb和TmAb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患者组的TNF-α和TNF-α/IL-4与TgAb、TmAb呈正相关(P<0.01);IL-4与TgAb、TmAb呈负相关(P<0.01).结论 HT患者血清TNF-α、IL-4水平及TNF-α/IL-4均显著升高,与TgAb、TmAb水平存在相关性,但与甲状腺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19.
《新华字典》第11版“藿”字下的解释义项只有“藿香”一词,而藿的本义却被忽略了。在古代,藿指豆叶,是一种蔬菜。虽然藿也应用于医药领域,但更多的是作为蔬菜被记载,而且被赋予区别社会阶层的文化意义。而藿香在一开始是作为香料从交趾引入的,始见于汉《异物志》。其后,藿香作为中药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不论是原植物,还是功用,或是后世的“文用”价值,两者都有所不同,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