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和疗效。方法将8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照不同照射方式,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同步加量组、常规调强组。2组靶区勾画相同,照射方式的实施不同,同步加量组:PTV 照射54 Gy 与 PGTV 照射60 Gy 单个治疗计划30次同步完成。常规调强组:第1个计划照射 PTV 50 Gy/25次后,再照射 PGTV 10 Gy/5次。2组均同期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每周方案化疗6周。观察2组在毒副反应、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同步加量组和常规调强组在急性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2组1、2 a 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7%、73.6%和86.3%、8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a 年生存率分别为85.9%和8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时采用同步加量照射与选择淋巴引流照射疗效相同,毒副反应相近,但更简便易行,食管癌放疗时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早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景娜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5):854-855,85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仿根治术后的放疗剂量及照射范围.方法:对比分析本院1980年3月~1993年3月收治的T2N1M0期乳腺癌术后放疗者418例(放疗组)与术后未行放疗者180例(手术组).418例中DT≥50Gv者86例,淋巴引流区伴胸壁照射者148例.结果:放疗组中DT≥50Gy者与手术组相比,其中腋淋巴结转移≥4个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2/48)与34.5%(10/29),复发率分别为63%(3/48)与34.5%(10/29),P均<0.05.放疗组中淋巴引流区伴胸壁照射者148例与手术组相比,其中腋淋巴结转移≥4枚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2.8%(54/86)与34.5%(10/29),复发率分别为4.7%(4/86)与34.5%(10/29),P均<0.05.结论:对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者,术后提高肿瘤剂量达50Gy以上,可降低锁骨区淋巴结转移与胸壁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及放疗靶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6 月~1998年12月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患者103 例,其中44例未接受放疗,59例接受内乳区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前腋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用Log-rank 检验。结果: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8% 、72.9%(χ2=2.805,P=0.094),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3% 、10.2%(χ2=5.112,P=0.03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2% 、22.0%(χ2=5.263,P=0.031),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 、64.4%(χ2=4.063,P=0.044)。 两组患者胸壁复发率为7.8%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内乳区放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论: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患者术后放疗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少见,建议不给予内乳区放疗。建议T2 期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与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间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性放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的48例患者纳入ENI组,采用累及野照射的48例患者纳入IFI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放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3年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NI组患者放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与IF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NI组患者治疗3年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与IF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NI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予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时,累及野照射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方面与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疗效相当,但累及野照射可降低放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的放疗技术.方法:290例乳腺癌患者均施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颈肩膜固定、做适形挡铅,拍验证片.结果:照射野误差值,83.6%≤3mm,96.4%≤5mm;锁骨上区剂量误差值为1.79cGy~1.26cGy,最大误差值≤0.895%,腋窝区剂量误差值2.35cGy~1.89cGy,最大误差值≤1.25%;正常组织得到良好保护,全部患者完成放疗.结论:乳腺癌腋窝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放疗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切除术后纵隔及双锁骨上下区照射的远期生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C)切除后纵隔及双锁骨上下区预防性或补充性放疗的意义及放疗对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对185例EC术后患者加与不加纵隔及双锁骨上下区放射治疗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两组总生存率及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复发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姑息手术后放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单一手术组(P<0.05).结论:EC切除术后纵隔及双锁骨上下区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局部癌组织残留者的复发,但对较早期病变无预防作用.因此,EC术后放疗仅适用于手术中有明显癌组织残留或残留可能性大者.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N1患者对侧下颈调强放疗靶区优化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治的122例AJCC分期为N1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进行对侧下颈调强放疗靶区的优化。[结果] 122例患者中有100例对侧下颈未预防照射,22例对侧下颈预防照射。全组随访时间为27~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3年无疾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6%、91.1%、96.5%。全组共有3例出现颈淋巴结复发,均为高剂量区复发。预防照射的22例患者中,15例对侧中下颈有≥5mm但<10mm的稍大淋巴结,即可疑阳性淋巴结,放疗后这些未达到诊断标准的淋巴结10例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鼻咽癌N1患者对侧下颈不进行预防照射是安全的,但对于少数影像显示对侧中下颈存可疑阳性淋巴结时,需要结合多模态影像及重复定位CT的观察结果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靶区照射的三维适形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对其血清标志物影响及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78例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老年患者,根据放疗方案的差异分为研究组(采用累及野照射治疗)与对照组(采用淋巴引流区选择性照射方式),比较2组的预后等差异。结果 随访1年,两组1年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概率对比无差异(P>0.05),而两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概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前两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而放疗结束1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变化无差异(P>0.05);与患者1年总生存率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P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与T分期是影响老年食管癌放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两种放疗方式在预后一致的情况下,IFI造成的毒副作用更轻,同时年龄及T分期是老年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观察松果体区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并探讨不同放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22年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首次放疗的29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部放疗10例、全脑室+局部加量放疗4例、全脑+局部加量放疗3例,以及全脑全脊髓+局部加量放疗12例。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9例患者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92.5%和74.0%,3、5和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6%、88.6%和79.8%。29例患者中4例复发,分别为局部放疗组1例、全脑室+局部加量放疗组2例、全脑+局部加量放疗组1例。4例复发患者中3例死亡,其中全脑+局部加量放疗组1例,全脑室+局部加量放疗2例。另1例复发患者在局部放疗后出现颅内复发,但通过全脑全脊髓照射后成功挽救。[结论]放射治疗是大多数松果体区肿瘤的多学科治疗方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预后较差的患者,全脑全脊髓放疗可能有更好的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10.
胸段食管鳞癌累及野放疗时淋巴引流区剂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T 1~ 4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行累及野三维适形放疗时淋巴引流区不经意接受的剂量。
方法 利用 29例患者CT定位图像重新设计放疗靶区及治疗计划,GTV根据钡餐、胃镜及胸部CT确定,CTV在GTV上下外扩3 cm、其余外扩0.5 cm,PTV在CTV上下外扩1 cm、其余外扩0.5 cm,处方剂量为60 Gy分30次。分别勾画颈部、胸部及腹部各淋巴引流区,并评估各淋巴引流区剂量学参数。以淋巴结转移风险5%作为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为高危区域的临界值。
结果 胸段食管鳞癌绝大部分高危淋巴引流区中位平均剂量、等效均匀剂量≥40 Gy,中位 V 40 ≥85%、V 50 ≥75%。对中位等效均匀剂量<40 Gy的大部分高危淋巴接引流区,食管癌PTV长度与其等效均匀剂量线性相关(r=0.602、0.892,P=0.046、0.000)。
结论 对食管鳞癌患者仅行三维适形放疗累及野照射时邻近淋巴引流区也受到了高剂量照射,有可能对控制亚临床转移起到一定作用,但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