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着政府、社会、个人等主体职责不明确,各主体之间如何衔接配合规定不明确等问题。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应实行国家、企业与个人共同参与的积极福利政策,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的责任与义务共担。本文在阐述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强调个人责任等措施,完善我国医疗救助体系,促进国家、社会和个人高度参与,共担风险,以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重大任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既由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特点和显著优势所决定,也由提高我国生态治理效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决定,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治理效能同步一体地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是一项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艰巨任务。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基本内涵、重大价值和实践路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过程,是推动人们自觉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过程,也是推动人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规约下不断提高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着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深刻转型。社会治理问题关乎国家秩序与社会发展,对于法治国家的建成具有重大而根本的意义。社会治理所蕴含的治理方式多样化与治理主体多元化,决定了国家获致良好秩序的根本途径必然是法治,因此社会治理问题研究的法学切入也就具有了充分必然性。国内法学界在2012至2013年度对“社会治理”及其转型前形式“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治理方式、重点领域、规范形态和主体要素。对社会治理问题法学研究进行及时的学术梳理与总结,当能为社会治理实践法治化进程的推进提供智识贡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创性经验,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解决基层矛盾冲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践智慧,而且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了诸多有益启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实践特色。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前提;坚持“多元共治”,汇聚多方力量,注重激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功能,以此打造“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特点;坚持“三治融合”,遵循治理规律,注重协调自治、德治、法治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在意蕴;坚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与社会变革,勇于识变,敢于求变,善于应变,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创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5.
生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我国生态治理实践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依然存在治理主体利益分歧、治理行动碎片化和治理力量分散等诸多难题。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解决上述问题并为提高我国生态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从生态治理的现实出发,构建以共同生态利益为基础、以共同生态理念为纽带、以共同生态行动为内容的生态治理共同体,就能实现我国生态治理在主体上从单一到多元,在理念上从分散到统一,在行动上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的全面完善,促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以积极姿态,多方面、多层次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优化我国全球卫生课程体系、加强全球卫生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的全球卫生素养是全球卫生教育的时代要求。本研究介绍了“全球卫生研究——理论与实践”与“全球卫生领导力”两门全球卫生课程,通过比较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分析了目前我国全球卫生课程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课程建设与优化方案,为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提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目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以政府和公立医院为举办主体较多,民间资本作为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较少,随着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包办卫生投人愈显不足,影响并制约社区卫生的发展,也加大深化改革的阻力,而引进民间资本是卫生费用有效筹集的途径之一,是调动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种模式。构建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初级医疗卫生领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载体建设,政府以合理政策引导形成初级医疗卫生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以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此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规避外部风险,探讨该模式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多元共治的制度安排,协同治理模式能够协调各主要行动者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形成一种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协同关系结构,现已广泛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文章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区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如何与其他行动者建立起协同关系,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共同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为了揭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协同治理模式的形成逻辑,基于个案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了武汉市南湖街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协同关系;指出协同治理是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可供选择的模式,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备泽治理结构。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环节在于构建各类社会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制度化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应从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保持良性互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模式,实现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医改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翔  王小丽 《医学与社会》2009,22(12):16-17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有:健康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充分;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保险经营主体专业化程度低。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正式出台,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化“危”为“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有创新空间;二是可参与经办管理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三是可加强多领域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国的“文化网络”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与合法性权威。当前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面临着诸多治理困境,新乡贤治理被视为借鉴传统资源以克服治理危机的可行路径。上海市外冈镇“老大人”治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国家通过“设定式话语”为新乡贤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政策话语,新乡贤运用“协商式话语”获得内生性合法权威,共同重塑了社区“文化网络”,社区治理取得良好绩效。因此,发挥新乡贤在社区治理中的有效作用,关键是要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找到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为摆脱中国农村社会长期面临的"社会原子化危机"与"循环的陷阱"两大困境,"后发外生"的中国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构农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及形势判断裹挟,中国农村治理自初级社、高级社直至人民公社制度的确立与巩固,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型"变迁特性;各农村治理主体之间的多重制度博弈又使得"乡政村治"自身,因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诉求而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农村社区化的发展,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以及社会网格化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农村治理现代化开始呈现出人本原则回归、一元框架等制度新理念,创新了社会网格化管理新手段。通过长时段的梳理,从农村治理的制度设计、制度实践、制度后果与制度演进入手,研究旨在挖掘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从社会全面重构到自主社区培育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2.
谈普通高校在自考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自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学为基础,以社会助学为桥梁,建立起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助学不仅是联系自学与考试的桥梁,而且直接关系到自考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社会助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普通高校参与自考助学,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1 普通高校参与自考助学的优势普通高校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实验条件,形成强大的智力优势。在为自学考试制定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考试大纲、…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在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及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积极、稳妥地推行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为模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辅以多种形式的补充性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体医融合通过政策引导,整合卫生系统和体育系统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利用医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目的。社区作为体医融合建设工作的关键一环,既是体医融合的落脚点也是着力点。本文对我国社区体医融合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剖析了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目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路径。目前我国社区体医融合形成了基于政企合作、社区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质监测中心三种类型服务模式,但仍存在人们对体医融合理念认知不足、缺乏长效合作机制、人才紧缺、平台建设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鉴于此,为进一步促进社区体医深度融合,亟需提升体医融合认知、建立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体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调动不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医融合建设,以期加快我国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进程,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是医患信任嬗变的历史背景,医患信任嬗变是反映社会转型的基本侧面,单位制度变迁是透视二者关系的良好视角。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是从“熟人社会”转向“生人社会”,直接引发了医患关系从互信到互不信的明显转变。“熟人社会”中医患信任主要是基于熟悉的人际信任,“生人社会”则呼唤基于规范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加速失效、制度信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信任结构断裂是医患信任危机发生的根源。“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各有优势和不足,重建医患信任必须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社区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进而关系到城市社会的和谐。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治理模式,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各主体间的利益实现却呈现失衡状态。本文基于利益均衡原理以及治理的理念,秉持“四轮驱动、并驾齐驱”的社区治理模式,从理论层面来探讨如何均衡各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缺药”作为药品存在的特殊形式,作为当前社会盘根错节利益链上的一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单元。缺药现象既是医疗问题,也是制度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探讨缺药现象的整体特征,同时分析其医疗专业特征。缺药现象社会属性的研究可能改变人们对缺药现象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卫生领域政事分开的中国式探索中,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应强调“只掌舵,不划桨”。即收缩自身职能范围,解除不适当的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与能力,来参与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最终建立起政府公共部门和非国有组织共同负担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双方既竞争又合作的全新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济贫思想和广泛的济贫实践活动,农村贫困医疗救助是与统治者主持开展的救灾救荒和扶贫济困行为密切相联系的,而长期以来乡村社会以情感和道德为主体的互助救济则作为医疗救助的最重要形式。现代意义上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要继承和借鉴农村济贫思想和发挥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优良传统,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这是农村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民工群体基础教育资源分配差距的效应需要引起关注。有效阻止农民工及其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政府应该行使公共权力,以教育积极补偿的政策,实施职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将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和产业工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为此,政府要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公共产品服务,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合作治理模式,完善教育“立交桥”运行规则,以专门性职业培训立法,确保对农民工群体倾斜的教育政策落实。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教育公平的积极补偿,也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