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探究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与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分析抑郁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11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2例,并从社区招募71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被试的抑郁及焦虑症状,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估认知功能,包括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语言学习与记忆、视觉学习与记忆。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认知功能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分别探索两组患者组内HAMD-17、HAMA评分与MCCB四个维度评分的关系。结果 难治性抑郁症组和首发未用药抑郁症组MCCB的处理速度、视觉学习与记忆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难治性抑郁症组的工作记忆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难治性抑郁症组的处理速度、视觉学习与记忆评分均低于首发未用药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同组内HAMD-17、HAMA评分与MCCB四个认知功能维度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与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处理速度、视觉学习与记忆功能损伤更突出。而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与抑郁、焦虑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关于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随机对照试验,各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通过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21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干预组605例,对照组6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MD=-7.89,95% CI:-13.14~-2.64,P<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4.70,95% CI:-8.48~-0.92,P<0.05);而焦虑评分方面,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6.65,95% CI:-9.24~-4.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MD=-2.06,95% CI:-4.14~0.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水平,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水平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背景 抑郁症可能导致患者存在较高的自杀风险,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较大负担。虽然西药中的抗抑郁药疗效确切,但单一使用对抑郁症状改善相对局限,且联用两种抗抑郁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使用可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且中成药安全性较高。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比较氟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单用氟西汀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氟西汀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氟西汀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前,两组均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并于治疗第2、4、6周末接受HAMD-24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第6周末再次进行HRV分析。结果 最终共60例抑郁症患者完成研究,联合用药组和氟西汀组各30例。治疗第2、4、6周末,联合用药组HAMD-24评分均低于氟西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7、-3.960、-4.432,P<0.05或0.01)。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用药组在治疗第6周末24小时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标化低频功率(nLF)以及标化高频功率(nHF)均较高(t=-73.970、-31.878、-38.721,P均<0.01),而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较低(t=3.525,P<0.01)。治疗第6周末,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7% vs. 70.00%,χ2=18.764,P<0.01)。治疗第2、4、6周末,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单用氟西汀相比,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西汀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方面可能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组(药物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组的HAMA评分和 HAMD评分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结论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产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势认知行为治疗(SB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89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4)与舍曲林组(n=45)。舍曲林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舍曲林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8次SBCBT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自尊量表(SE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对SES评分差值与HAMD-17评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联合治疗组的SES评分高于治疗前(F=189.91,P<0.001),HAMD-17、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F=833.48、86.94;均P<0.01);联合治疗组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F=13.94,P<0.01),而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57.98、4.66;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ES评分差值为(5.2±3.6)分,与HAMD-17差值(12.2±5.4)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医学生偏头痛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选取川北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中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偏头痛诊断标准的54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每夜睡眠时间是否>6 h分为睡眠时间充足组(n=367)与睡眠时间不足组(n=179)。收集医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焦虑抑郁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头痛影响测试量表(HIT-6)评定头痛严重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偏头痛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546名医学生偏头痛患者中,有179人(32.78%)存在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时间不足组和睡眠时间充足组的年龄(t=2.107)、头痛频率(Z=-2.972)、焦虑状态(χ2=14.053)、抑郁状态(χ2=10.773)、PSQI评分(t=-13.247)及睡眠质量(χ2=94.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偏头痛患者睡眠时间与年龄呈负相关(r=-0.100,P<0.01),与头痛频率、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呈正相关(r=0.135、0.169、0.139,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60,95% CI:0.743~0.996,P=0.045)、头痛频率(OR=1.051,95% CI:1.006~1.098,P=0.026)、抑郁状态(OR=1.712,95% CI:1.024~2.861,P=0.040)是医学生偏头痛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的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偏头痛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的发生率较高,头痛频率高和抑郁状态是其危险因素,年龄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81名患者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病人单用药物帕罗西汀或给予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抗焦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7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和帕罗西汀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其抗焦虑疗效,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来评定患者所伴随的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结果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抗焦虑的有效率为87.18%,与帕罗西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45);治疗前后各组HAMA、HAMD-17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治疗后的第1周末,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5),在治疗后的第2、4、6周末两组TESS和HAMD-17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的抗焦虑疗效及副作用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快。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焦虑及干预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帕罗西汀干预急性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效果。方法对282名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其中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90名随机分为干预和非干预2组,干预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随机抽取非抑郁、焦虑患者45名为对照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评定帕罗西汀的疗效和预后。结果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发生率(68.18%),非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6周末SSS和BI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SSS和BI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与非干预组HAMD、HAMA、SSS、B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焦虑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帕罗西汀可有效干预卒中后抑郁、焦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12月在甘肃省兰州市重粒子医院工作的162名一线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共144名医护人员完成有效问卷调查,检出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者分别有17人(11.81%)、19人(13.19%)。不同抗疫工作时长的医护人员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2,P<0.01);不同职业、是否有抑郁家族史以及不同抗疫工作时长的医护人员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4.039、7.526,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抗疫工作时间长者焦虑检出率更高,医生、有抑郁家族史以及抗疫工作时间长者抑郁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机制。方法 通过线上平台招募3 219名大学生完成COVID-19压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选取其中160名大学生,通过语义启动法操纵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一步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对疫情压力与抑郁、焦虑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 ①各变量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压力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城市大学生的疫情压力、抑郁、焦虑水平与乡村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制隔离大学生的疫情压力、抑郁水平与居家隔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②疫情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抑郁、焦虑水平均呈正相关(r=0.158~0.235,P均<0.01);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r=-0.312、-0.210,P均<0.01)。③领悟社会支持能负向预测抑郁(t=-32.986,P<0.01)、焦虑(t=-24.437,P<0.01)。④领悟社会支持在疫情压力与抑郁、焦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Effect=-0.044、-0.031,P均<0.01)。⑤领悟社会支持仅对疫情压力与抑郁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β=0.163,P<0.01)。结论 疫情压力会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对疫情压力的负性作用起缓冲作用,并能调节疫情压力与抑郁的关系,然而对疫情压力与焦虑关系却没有显著调节效应,进一步表明焦虑与人际支持系统没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方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方法人组87例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74例(87.12%)患者报告过去一年中发生过明确的生活事件。女性抑郁患者较多采用幻想、退缩等防御方式,防御方式和临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P〈0.05)。结论不良防御方式是女性对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81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不同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者主要由于对诊疗方法不了解及担心手术失败而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改善(P〈0.01);不同疾病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有显著差别(P〈0.05),心理干预后差异消失。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失眠障碍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其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索CBTI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47例失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为期6周的CBTI治疗。治疗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睡眠情况和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治疗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总评分减分值与MoCA总评分增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6周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及PSQI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9~15.290,P均<0.01),MoCA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3~-4.277,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经6周CBTI治疗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总评分减分值与MoCA总评分增分值呈正相关(r=0.323,P=0.027)。结论 CBTI可能有助于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CBTI干预后,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可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81例患者分别接受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治疗组I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病人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20年8月28日-9月7日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及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估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476名居民抑郁、焦虑、失眠及高水平压力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2.35%、21.22%、24.58%及48.74%。男性高水平压力症状检出率高于女性(χ2=5.269),未婚、离异或丧偶居民的抑郁及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已婚居民(χ2=5.251、8.851),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居民抑郁、焦虑、失眠及高水平压力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此需求的居民(χ2=46.316、66.934、20.153、21.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社区居民年龄与CPSS评分呈负相关(r=-0.171,P<0.01),睡眠时间与PHQ-9、GAD-7及IS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10、-0.247、-0.297,P均<0.01),关注疫情信息时长与ISI评分呈负相关(r=-0.097,P<0.05)。结论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居民的抑郁、焦虑、失眠及高水平压力症状仍较常见。男性和年轻居民更有可能出现高水平压力症状,睡眠时间短和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居民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焦虑及失眠症状,关注疫情信息时长越短越有可能出现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表达性艺术治疗对于抑郁症残留症状的疗效.方法 60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后存在残留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为期4周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表达性艺术治疗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基线期和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疗效.结果 基线期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17、HA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HAMD-17减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9),研究组HAMA减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表达性艺术治疗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的残留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对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13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度洛西汀系统治疗)和对照组(氟西汀系统治疗),共治疗8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周末起HAMD及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及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治疗后第1、2、4、8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4周末起SD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8周末SD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SD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度洛西汀可有效、快速的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社会功能,效果优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为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收集对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包含1 211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02例,试验组6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后,试验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WMD=-15.41,95% CI:-18.67~-12.16,P<0.01)、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WMD=-9.07,95% CI:-10.38~-7.77,P<0.0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WMD=-7.47,95% CI:-9.85~-5.10,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我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地震灾后幸存者“窗口期”心理健康状况,为地震后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CL-90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事件冲击量表(IES-R)、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对64例灾后幸存者进行测评。结果(1)幸存者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较常模明显增高;(2)幸存者HAMA评分〉14者22例,占32.8%;HAMD评分〉20分16例,占25.0%;IES-R评分〉19分16例,占25.0%;(3)符合DSM-Ⅳ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程〉1个月)诊断者共10例,相对于非PTSD者,在性别、职业、有无躯体损伤、SCL-90量表总分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地震灾后幸存者心理创伤广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