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治疗的42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研究组21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治疗。比较两组间胰岛素用量、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治疗效果。结果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的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小,餐后2h血糖理想,空腹血糖理想,血糖达标时间短,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均优于采用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降糖效果好,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可有效的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多支血管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对于具体病例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有不同见解,现将我们遇到的l例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从性差异对应用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降压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9名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治疗,随访(3·3±0·5)年,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年检测其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随访结束时,根据实际服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依从治疗组(A组,41例)和非依从治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和颈动脉参数的差异。另设同期体检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C组,33例)。结果A、B组的6个位点平均颈动脉IMT(MIMT)、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MCCA-IMT)、双侧颈内动脉平均IMT(MICA-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C组显著增高(均P<0·01)。A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达标率较B组显著增高(分别为80·5%~87·8%比18·4%~23·7%,85·4%~95·1%比52·6%~60·5%,均P<0.01),MIMT、MCCA-IMT、MI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B组显著下降(均P<0·01)。B组3年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显著增高(31·58%比12·20%,P<0·05)。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些益处的获得有赖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357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现状及达标率,探讨治疗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357例住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各类常用降压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钙离子拮抗药(CCB)64.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32.77%,利尿药26.33%,β受体阻断药(BB)25.7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23.81%,α受体阻断药4.20%。单剂药物治疗方案占42.86%,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占57.14%,其中不含利尿药的联合药物治疗组合占40.62%,含利尿药的联合药物治疗组合占16.53%。收缩压达标率为67.79%。舒张压≤70 mmHg发生率为26.89%,其中8例发生心肌缺血事件。结论:合理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能够提高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努力达标的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舒张压。  相似文献   
5.
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纯玉  翟丽华  卢峻  梁旭 《河北医学》2005,11(6):552-553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测患者晨起空腹血清尿酸(UA)水平,并将UA<367umol/L分为A组,UA≥367umol/L为B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MIMT)和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A组MIMT=0.94±0.17,斑块发生率59.7%;B组MIMT=0.99±0.18,斑块发生率70.7%,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KCNQ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孤立性、继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出老年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5例,继发性房颤35例,无心房颤动同期住院患者65例为病房对照组,年轻健康体检对照组100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KCNQ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深圳汉族人未发现KCNQ1 G等位基因,各研究组GS GG基因型频率为0。结论:本研究未发现KCNQ1 G等位基因,KCNQ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孤立性、继发性心房颤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和B超检测颈动脉变化.结果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75%;特异性为70.27%;阳性预测值为79.63%;阴性预测值为81.25%.颈动脉内膜中层最大值(IMTm)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积分相关分析成显著正相关(r=0.42,P<0.01).结论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纯玉  羊志辉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79-168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初发病年龄。方法:1500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男820例,女680例。研究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的年龄、家族遗传史、工作性质、食盐程度。结果:1 500名研究对象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的平均年龄为(41.57±9.28)岁,集中在36~65岁之间。0~25岁的高血压初发病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χ~2=7.627;P<0.01)。26~35岁之间的高血压发病人数为100人,占100/1 5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发病率由36~45岁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472;P<0.05)到逐渐趋于相等(χ~2=1.76;P>0.05)。遗传所占比重为58.4%。遗传与高血压的相关系数r=3.14,P为0.008。从工作性质与高血压的初次发病年龄无关(P>0.05)。食盐多的易患高血压,相关系数r=2.34,P=0.017。结论:对于有家族遗传史者,从5岁左右就应该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对于无家族遗传史者,应该从35岁左右开始警惕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多支血管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对于具体病例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有不同见解,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出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无心房颤动同期住院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ACE、AGT基因多态性。结果 非家族性房颤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家族性房颤组AGT-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ACE 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无相关性;AGT-TT基因型与非家族性房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