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创新药品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健康获益,但部分创新药品价格高昂,患者自付负担较重。医保支付通过目录准入、支付方式、结算框架等方面,影响创新药品的可及性。本文归纳了我国当前创新药品医保支付改革的实践进展,提出思考建议:探索分类评价准则,完善创新药品谈判机制;探索引入条件准入协议,重视真实世界数据证据;充分整合慈善基金,完善创新药品安全网救助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参与,支持DTP分期支付等市场行为,提高创新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德国通过一系列政策规范了创新药品医保准入流程,在提升患者创新药品的可及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在这一过程中有诸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而我国创新药品准入机制一直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基于创新药品医保准入的全流程,总结了德国的医保准入机制,包括监管的组织架构、医保准入及支付流程、新增适应症的价格调整机制等,同时结合我国创新药品准入现状,建议我国可引入创新药品谈判仲裁机制、支付模式过渡机制、新增适应症量价加权平均算法机制,为我国现行创新药品准入与支付制度提供国际实践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价值医疗体系中,付款人追求物有所值,采用基于价值的定价和支付,管理创新药物对基金预算的影响和健康产出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价值定价、适应症特异性定价、按结果付费及按揭定价等模式的分析,为我国的创新药品医保准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的高值药物支付机制,为完善我国高值药物支付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从共付模式、药物遴选标准、谈判定价方式、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四个方面,探索三国高值药物支付主要内容和特点,并针对我国高值药物支付现状,提出启示及建议。结果:医疗保障制度不同决定了各国共付模式、谈判主体层次的差异,但其药物遴选均与药物经济学评价密切结合,并构建了防止药物滥用的配套管理方法。结论:我国应在大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可持续的共付模式,在国家层面探索适宜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为药物遴选及退出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国家专利高值药集中谈判优势,构建"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基金风险,平衡各方利益;探索以明确适应症为主的高值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研究日本医保目录动态管理机制,与中国医保准入等政策相比对,为中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和描述性分析,具体阐述日本医保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并与中国医保目录准入机制、创新药谈判机制与流程进行对比,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结果:日本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特点是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并与药品注册和价格相衔接,加速了创新药的准入进程。日本在鼓励创新和医保基金可持续中寻找平衡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完善的医保目录和医保支付标准管理制度,诸方面有较为科学的流程与依据。结论:完善的制度设计与建设非常重要,条目清晰的医保目录价格动态调整规则十分必要。同时,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和官方认可的评价机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应提升医院对创新药的科学认知及服务能力,提升医生对药品了解、使用能力,创新支付方式,建立多元共付的创新药费用分担机制,优化医院对创新药的准入流程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合理用药。另外,包括医保、卫生部门在内的相关各方也应该加强对国家谈判药品落地相关政策的科学宣传和解读,引导社会民众形成合理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天津和成都两地丙肝创新药医保准入支付政策对人均医药费用产生的影响,探究两地政策效果的差异及原因。方法:收集天津市2014年5月—2018年10月某定点医院的全部丙肝患者病历记录,以及成都市2016年1月—2019年6月医保数据。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对政策实施前后人均医药费用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创新药准入支付政策实施后,天津人均医药总费用水平瞬时下降了7 753.43元,其中人均药费下降了5 718.34元,人均其他诊疗费用下降了2 035.09元(P0.01)。成都人均医药总费用水平瞬时上升了6 680.78元(P0.01),其中人均药费上升了6 917.20元(P0.01),人均其他诊疗费用长期趋势每月下降318.88元(P0.01)。结论:创新药医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医保准入谈判极大降低了创新药费用,按人头付费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其他诊疗费用。建议:应积极推进创新药国家准入谈判;在入围创新药支付标准全国统一的情况下,地方医保部门应积极推进实施门诊慢性病患者医药费用按人头支付或基于价值/疗效支付,进一步降低其他诊疗费用;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创新药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境外国家或地区多适应证药物在医保准入和定价策略进行综述,为我国多适应证药物医保准入路径模式、医保支付标准测算方法提出建议。从境外经验来看,医保准入模式包括所有适应证同时准入、单个适应证序贯准入。医保评估模式包括准入前评估、准入后评估。医保定价方法包括签订价格协议、基于每种适应证的价值制定的加权平均价格、基于首个适应证制定初始价格,后续根据预算影响调整价格等。我国应基于目前的医保准入体系,进一步探索和细化多适应证药物的医保准入路径和相应的医保支付标准测算方法,促进医保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医保打包支付改革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创新举措,一个是体制的保障,一个是机制的突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与C-DRG收付费相结合,实现医保支付“双打包”。通过医保支付改革与医共体相关政策分析,结合2017—2021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的运行数据,以医保基金结余、C-DRG执行情况、医疗收入结构、医院职工收入、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报销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价维度,深入评估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于紧密型医共体运行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业务量下滑明显但成效较好的永安医共体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究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而提出优化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国家医疗保险谈判药品单独支付省级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总结关键措施及特点,为各省制定和优化单独支付政策提供借鉴。方法: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保障局网站,收集有关单独支付的政策文件,对检索到的政策文本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各省份单独支付政策在目录发布、目录遴选方式、药品管理方式、政策待遇水平和政策衔接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单独支付政策是“三医”协同发展的重要推手。各省要平衡好单独支付目录各种政策要素,处理好医保基金控制和患者获得感以及理清单独支付政策与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关系,减少“三医”协同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抗癌药相关舆论高涨带来的政策窗口期,重点分析了中英两国的抗癌药政策。基于不同国家体制,对英国抗癌药政策的分析从药品价格管理、癌症药物基金和仿制药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对我国抗癌药政策的分析则从药品价格谈判、医保支付、税收、鼓励优质仿制药的研发以及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五方面分别进行。通过两国之间的政策比较,本文认为减轻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控制昂贵抗癌药的价格,二是由国家承担一部分治疗费用,三是鼓励研发优质仿制药,四是提高本国药品自主研发能力。在文章最后提出我国抗癌药政策的制定要基于循证决策、引入卫生技术评估、保证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提高仿制药研发能力和质量、提高药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针对药品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参考价)是多国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措施。医保药品支付标准通过药品价格竞争刺激患者需求和增强患者选择的权利来影响医生行为和药品企业定价。我国放开药品政府定价后也亟需建立适应药品市场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需要从我国药品管理政策转变和现状出发,厘清控费的具体机制,根据当前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方式和补偿机制、合理分配补偿结余等方面入手,提升药品的可及性、费用的可控性和政策的激励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创新药物市场准入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需求,得出以政府和药品企业为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政策的核心和供给群落,患者和医疗机构为需求群落的创新药物市场准入各利益相关体相互作用机制,并构建上述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政策环境模型。结合我国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的现状,为激励创新药物市场准入各利益相关主体,优化我国现有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政策环境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及时、合理、有效的应急药品供应管理体系,应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应急药品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网络理论适用于分析我国的应急药品管理体系。基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我国的应急药品供应管理体系还需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强药品应急工作的资金保障和法律保障,构建应急药品政策网络的公共信息平台。此外,药品应急工作需要在一个主体结构关系稳定,利益均衡和资源整合的网络中良性运行,以获得合理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药品价格管理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虚高的药价不但加重了患者用药负担,也让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做好药品从定价到医保准入、目录内价格调整及退出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医保管理制度。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是国家治理变革的产物,更是医保制度在顶层设计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与机制的深入研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基于我国现阶段实践首次提出了“药品医保生命周期”与“药品医保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对医保在药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介绍泛加拿大制药联盟谈判药品返利协议的签订机制,分析协议条款构成、价格保密设定方式和协议执行方式,为我国医保谈判药品的价格保密协议制定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对加拿大药品返利协议的签订流程、协议条款内容、价格保密机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加拿大药品谈判协议以返利的方式形成机密折扣,有效平衡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中国、美国及日本的新药上市情况为依据,总结我国当前抗肿瘤新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今后我国抗肿瘤药的创新研发及审评审批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方法:梳理中国、美国、日本对"新药"概念的界定,基于2019年各国新药上市数据,对上市新药的类别、原研企业进行比较,并对上市抗肿瘤药的适应证、原研企业、时效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国药品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但国际影响力仍有待增强;2019年我国新药上市数量超越了美国和日本,但在上市抗肿瘤药的时效性上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对药品创新研发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结论:我国需要从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全流程视角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度,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实现抗肿瘤新药的患者可及和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完善我国新药审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美国《处方药付费法案》各阶段侧重点、监管措施及实施成效,进而针对我国新药审评实际提出相关建议。结果:PDUFA在显著缩短新药审评时间、改善研制效率、提高首轮审评通过率和助力极具创新性药物产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建议我国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前提下,通过加强新药研发指导、优化上市申请审评过程管理以及加快药品监管科学发展与应用等进一步完善新药审评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我国医疗领域掀起对"医疗供给侧改革"的讨论热潮.阐述我国实施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策略;"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将面临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供给侧改革思路将从构建能够合理分流患者的有序就医格局、以公立医院改革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质效、引入社会办医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三个方面入手引领中国医疗服务体系重构,同时支付制度改革引入预付制、卫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互联网医疗兴起都将配套医疗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从而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转变为全面涵盖预防、体检、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多环节、多流程的整合型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取消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医保目录内药品以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支付。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形成医保支付标准,因此收集和整合药品市场价格信息成为实施这一政策的关键。药品价格指数可以整合药品市场价格信息,反映药品价格的变化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需求,明确应当以分位价格指数的方式制定医保支付标准。通过介绍德国参考定价来具体说明利用分位价格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的做法,并且引入不同的药品价格指数来分析药品价格变化的原因,为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