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贝清肺颗粒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金贝清肺颗粒的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采用小鼠体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观察金贝清颗粒的抗病毒作用。结果金贝清肺颗粒能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结论金贝清肺颗粒具有明显的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情一般较其他普通感染性肺炎重,可出现呼吸衰竭、心脏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清金通络饮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娣  赵霞 《中医药信息》2009,26(5):16-1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目前西医尚无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药物,鉴于中医药在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本文从中药直接、间接抗病毒及对细胞因子影响等角度作一综述,探讨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痰鸣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3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给予清肺口服液及安慰剂,对照组165例予以利巴韦林加用不含抗病毒药物的液体。结果试验组痰鸣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口服液能较好改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痰鸣症状。  相似文献   

5.
顾海云  徐雪梅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92-89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以阵发性喘憋和伴有两肺广泛的喘鸣音为临床特点,严重者可以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8例肺炎新生儿的病原进行检测,以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做鼻咽吸出物细胞培养。对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58例新生儿肺炎中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共59例(37.34%),日龄<21 d组检出率为23.68%(9/38),≥21 d组检出率为41.67%(50/120),2组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共13例(8.23%)。入院时发热6例(10.17%);咳嗽呈阵咳或连咳54例(91.53%),气促53例(89.83%);肺部湿音44例(74.58%),仅闻及干音9例(15.25%),哮鸣音6例(10.17%)。X线支气管肺炎改变52例(88.14%),节段性实变影7例(11.86%)。日龄<21 d组与≥21 d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症状、体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混合感染者症状、体征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混合感染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2月至1988年5月,我科在收治的婴幼儿肺炎中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其中104例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 RSV)引起。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活血化瘀疗法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现将104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咽康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康片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进行抗病毒疗效和病毒滴定.结果:咽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小治疗浓度为4.06μl/ml(30.47μg/m1),咽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指数(therapyindex,TI)等于16.经最小有效剂量咽康作用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滴度0.1ml/103.5TCID50下降为0.1ml/101.3TCID50.结论:咽康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病毒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抗病毒颗粒在人喉癌传代细胞(Hep-2)中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在Hep-2细胞中,抗病毒颗粒CC50为9.05,EC50为0.62,TI为2.085,且对RSV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抗病毒颗粒在Hep-2细胞中对RSV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敷胸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感染大鼠,治疗组予敷胸膏干预。每日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在合胞病毒感染后3、5、7 d,计算肺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观察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治疗组在感染后第3、5、7天全身症状减轻,肺指数下降;肺病变范围及肺泡腔渗出物减小;肺组织病毒载量降低。结论:敷胸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其感染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调查显示1岁以内婴儿RSV的感染率为50%~68%,婴幼儿第一次接触RSV引起98%的感染,2岁时所有儿童至少感染过1次,半数已感染过2次。目前对RSV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力及对症疗法,但抗病毒的疗效不确切,一些免疫调节剂的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发挥其优势,从整体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通过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莪术油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及腺病毒是引起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尤其是引起婴幼儿严重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的病原〔1〕,目前对其特异性治疗药物较少,临床上常用病毒唑等药物,但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或抗病毒谱窄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灭活作用〔2〕。我科从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间共收治病毒性肺炎44例,采用莪术油静点治疗,并与病毒唑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及治疗方案:3岁以内婴幼儿,拟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新患儿,全…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对多种呼吸道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文达  杨子峰  刘妮  秦笙  张奉学  朱宇同 《中药材》2008,31(9):1388-139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导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白藜芦醇的抗病毒机理积累基础.方法:分别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腺病毒7型、鼻病毒R14型于MDCK、A549、HEp-2、MRC-5细胞,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观察白藜芦醇体外对多种呼吸道病毒作用.结果:白藜芦醇在无毒浓度120μg/ml下,对腺病毒7型所致的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而对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鼻病毒R14型均未见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体外抑制腺病毒7型作用,其对DNA病毒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病炎清口服液的体外抗病毒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外,病炎清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甲3型(A)、副流感病毒Ⅰ型(PIV)和腺病毒3型(ADV3)的致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甲3型的抗病毒活性较强,而对副流感病毒Ⅰ型和腺病毒3型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90 %以上的毛细支气管炎和多数肺炎由其引起,感染后体内虽存有抗体,但再感染仍常见。目前并无用于预防的疫苗,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甚少。病毒唑是人类治疗RSV感染唯一的抗病毒药物[1] ,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小剂量作用差,大剂量又易引起毒副作用[2 ]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床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成  相似文献   

16.
王爱华  袁斌 《河北中医》2012,(10):1576-1579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所致,多见于〈2岁小儿,尤其是2~6个月的婴儿。其主要病变在毛细支气管,亦可累及支气管及肺泡;主要表现除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外,喘憋为其突出表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RSV感染与儿童反复喘息和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给儿童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痰热闭肺证咳嗽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省内5家医院332例RSV肺炎患儿,随机入组。试验组166例用清肺口服液加用不含抗病毒药物的液体,对照组166例,使用利巴韦林加用清肺口服液安慰剂。结果:咳嗽症状改善方面比较,清肺口服液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超过对照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能够较好地改善患儿的咳嗽症状,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304例病毒性肺炎中RSV阳性者占了23.35%,仅次于流感A型病毒。笔者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开展了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了解临床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建立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标本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免疫学检测方法(IFA)进行对照,并利用该方法进行该病毒在深圳市的流行性分析.结果:1012例标本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感染达到17.9%(181/1012),本方法与IF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符合率,均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早期诊断.结论:本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用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冬春季发病率高,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2~6个月的婴幼儿,发病急,进展快,喘憋严重,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而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中,痰热闭肺证占76.9%。开肺化痰、解毒活血为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组应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与利巴韦林对照组34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