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汤对家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家免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采用颈总动脉球囊扩张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方式复制成类似于人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变化的家兔心肌缺血模型。结果:养心汤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养心汤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减轻心肌损伤,这可能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动物模型.探讨养心颗粒对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以球囊一次性损伤家兔颈动脉结合高脂饮食喂养,8周末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养心颗粒组、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7只,另取7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于10周末进行药物触发的方法复制成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动物模型。各组兔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8周、第10周末,经耳中央动脉采血,测CRP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在8周末CRP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周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CRP含量均有所降低,养心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养心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消心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复方制剂养心颗粒对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具有明确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的临床疗效 ,分别观察葛根素组 (5 0例 )和对照组 (5 0例 )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葛根素在减少心肌耗氧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异常心电图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葛根素治疗 U A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加用养心汤组、常规治疗组。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值有显著意义。结论:用调查量表法测定常规治疗加用养心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常规治疗组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加用养心汤组、常规治疗组。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值有显著意义。结论:用调查量表法测定常规治疗加用养心汤[1]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常规治疗组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以球囊一次性损伤家兔颈动脉结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将28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颗粒组、异山梨酯(消心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7只,另取7只家兔为空白组,于10周末进行药物触发的方法复制成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模型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MMP-9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心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均可下调MMP-9的表达(P〈0.01),养心颗粒组的MMP-9表达显著低于消心痛组(P〈0.05),而养心颗粒组和阿托伐他汀组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研究结果表明,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膜增厚,脂肪沉积明显,脂质斑块形成。各治疗组颈总动脉内皮细胞轻度减少,内膜轻度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减少。结论以益气养心安神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养心颗粒可以下调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MMP-9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加步长脑心通治疗),对照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主要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改变程度、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养心汤前后舌象的变化,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舌象特征及演变规律,同时比较两种舌象采集方法以及舌象分析方法,为客观化舌象研究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3例,按疗程服用养心汤,采集舌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研究方法未能得到一致的结果,RBG分量统计结果阴性,而肉眼观察发现舌红少苔人数为12占总人数的22.64%对照组为12占总人数的24%而治疗后试验组舌红少苔人数下降为10占总人数的18.86%而对照组人数上升为28人占总人数的56%。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属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具有不稳定斑块破裂因素,易发展成心肌梗死,近年来人们常将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继发表了许多诊疗指南,但没有一个中医类的诊疗指南.笔者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具有优势,现将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65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标准的现代医学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在心绞痛症状如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累计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祛瘀解毒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的血浆hs-CRP及FIB水平,影响了炎症免疫反应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