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官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5-29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方法对药物、康复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7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85%的患者临床痴呆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病机多以肾精亏虚为本,血瘀、痰浊雍盛为标,据此确立补肾活血化痰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基本治法。根椐补肾活血化痰法自拟方药对证治疗,多年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对于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步长脑心通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婧  闫福岭 《现代医学》2010,38(3):320-323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是可以进行有效防治的痴呆,其确切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统一的确切治疗方案,但已有不少临床试验证明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明确疗效.本文对血管性痴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的进展,初步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平 《中外医疗》2010,29(15):136-136
目的研究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通心络,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长谷川痴呆量表进行痴呆诊断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刘远兴 《吉林医学》2014,(16):41-4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263例,其中138例患者诊断为轻度血管性痴呆,64例患者诊断为中度血管性痴呆,61例患者诊断为重度血管性痴呆,选取同时期的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呈上升趋势,其简易精神智能状态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浆Hcy及其简易精神智能状态评分和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中医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症状的改善具有一定优势。根据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肾虚、血瘀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影响,构成其主要发病机制;在益肾活血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病程漫长、渐进加重。目前血管性痴呆的知晓率、就诊率、治疗率低,也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应结合转化医学的理念,建立有关痴呆的古文献数据库,进行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建立动物研究模型,建立生物标志物数据库,积极推进社区健康促进活动,为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转化医学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年化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血管性痴呆作为高发病率的脑血管病之一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成为临床上不可逃避的话题。目前针灸作为血管性痴呆的优势疗法已经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未来的应用前景不可小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作为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亚型,其针灸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基于血管性痴呆的针灸研究成果。该文对近些年来血管性痴呆的针灸治疗研究现状从不同角度归纳阐述,总结目前临床上针灸存在的优势和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及今后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肺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入手,介绍唐农教授运用宣肺益肺降浊汤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与经验,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伴发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LA组137例,对照组5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标准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参照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又分为VD、非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三组。全部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痴呆、VD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痴呆、VD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A、高血压、心脏病、血糖和痴呆发生有关;高血压、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LA和高血压与痴呆发生有关;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结论:LA用高血压可能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延长县人民医院接收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至研究组中,将同期非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45例纳入至对照组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危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白质疏松、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及高血压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糖尿病、白质疏松、高脂血症及心脏病。结论 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诱发危险因素,及早实施预防及治疗对策,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彤 《医学综述》2006,12(8):502-50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针刺治疗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Dementia is a progressive disorder that typically worsens with time and from which recovery is unlikely. The incidence of dementia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ageing and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There is now growing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vascular facto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xed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of course vascular dementia. With the rising prevalence of vascular disease, there are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 who are identified to be at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changing modifiable vascular risk factors, there is emerging evidence that it may be possible to prevent or delay the expression and progression of dementia.  相似文献   

15.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或脑活素治疗,对两组原发病的治疗方法相同。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进行智能测定,以判断是否有血管性痴呆。结果:治疗组痴呆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使用神经生长因子确有预防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所有的血管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现从概念及意义、分类、流行病学研究与转归、相关因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综述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为降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预防和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痴呆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0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评价,包括一般情况、血管性危险因素、卒中的特性及神经病学体征,筛选出痴呆的有关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脑梗死3个月后,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为21.6%,其最危险的因素是言语障碍(OR值为8.065;P<0.01),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卒中史、心房纤颤及左颈动脉供血障碍也是卒中相关性痴呆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175,2.178,4.261,3.258,3.450,2.003;P<0.05).结论卒中相关性痴呆的发生率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陈翔  高风超 《医学综述》2013,19(13):2379-2382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是探讨其发病机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分析大鼠VD的造模方法和造模后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神经生化指标等观测指标,可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