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BODE指数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9例COPD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MMRC)和运动耐力进行测定。分析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分别与吸烟指数、6min步行实验及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次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农村和城市COPD患者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分别与6min步行实验和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的关系。结果吸烟指数与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均无相关性(P>0.05)。FEV1%预计值与6min步行实验呈正相关(r=0.593 3,P<0.01);FEV1%预计值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呈负相关(r=-0.325 2,P<0.01)。BODE指数与6min步行实验呈明显的负相关(r=-0.777 5,P<0.01);BODE指数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呈正相关(r=0.514 2,P<0.01)。在COPD分级中度的患者中,FEV1%预计值在城市和农村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BODE指数在城市和农村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COPD分级重度的患者中亦得出相同的结果。结论 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均能够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但以BODE指数的判断更为全面及准确。  相似文献   

2.
闫荣香 《医学综述》2009,15(15):2370-2372
目的探讨多维评分系统(BODE)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稳定期COPD患者FEV1、BODE评分,随访12个月并记录COPD危险事件(包括呼吸衰竭和死亡)、就诊次数、住院次数、机械通气次数,评估存活病例的SOLDQ记分、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住院时间等。结果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患者生活质量、死亡人数、就诊次数、AECOPD次数、AECOPD住院次数、机械通气次数、住院时间及SOLDQ评分均好于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DE评分与死亡例数、就诊频数、AECOPD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FEV1与住院次数、SOLDQ评分及机械通气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BODE评分系统和FEV1均能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BODE评分系统更为全面及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实施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1年因COPD急性加重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收入我科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通气功能改善后携带家庭型双水平正压呼吸机返家的患者15例为治疗组,同期因同样病情住院的患者在院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出院后仅用家庭氧疗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随访,治疗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年平均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急性加重COPD的次数、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及住院费用比较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pH、P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不大,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检查较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出院后在稳定期继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显著延长COPD稳定期,减少发作与住院次数,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同时使住院天数与费用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出院1年与出院时6MWD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不同评价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临床诊疗的实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2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呼吸困难评分(mMRC)、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慢阻肺临床问卷(CCQ)、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BODE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及出院1月后CAT、mMRC、呼吸困难变化指数(TDI)、CCQ、SGRQ、HDRS。对入院时的FEV1% pred、CAT、mMRC、BDI、CCQ、SGRQ、BODE、HDRS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出院后吸入药物种类,将患者分为单药组(8例)、二联组(10例)、三联组(10例),对3组患者出院1月后TDI及CAT、mMRC、CCQ、SGRQ、HDRS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FEV1%pred与SGRQ、BDI中度相关(r=-0.66, r=0.61, P< 0.01);CCQ活动评分与mMRC、SGRQ活动评分、BDI高度相关(r=0.82, r=0.92, r=-0.89, P<0.01);SGRQ活动评分与mMRC、BDI高度相关(r=0.84, r=-0.91, P<0.01);SGRQ症状评分与BODE高度相关(r=0.80,(P<0.01);SGRQ影响评分与HDRS中度相关(r=0.57, P<0.01)。以所有患者为整体进行分析,除CCQ心理评分及HDRS外,各评分均有改善(P<0.05);单药组CCQ较前下降(P<0.05),二联组CAT、mMRC、CCQ、SGRQ较前下降((P<0.05),三联组CCQ及SGRQ较前下降(P<0.05),3组T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mMRC,更推荐BDI及TDI进行呼吸困难评估;CAT、CCQ、SGRQ疗效反应灵敏,可用于治疗后的常规评估,其中SGRQ最为全面,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建议完善SGRQ;BODE评分相对复杂,但对于患者未来生存率有极高的预测价值;建议完善HDRS 进行慢阻肺合并抑郁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5.
王健宇 《重庆医学》2012,41(36):3837-3839,3842
目的评估BODE指数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之间的联系,探讨BODE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能力,以及联合应用BODE指数和SGRQ问卷综合评价COPD系统性表现的可行性。方法对112例COPD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将对疾病发作风险有预测价值的BODE指数和SGRQ问卷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BODE指数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预测能力以及探索BODE指数和SGRQ问卷与疾病发作风险间的联系。结果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BODE指数总分与SGRQ问卷的总分、症状分、活动分以及影响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01),SGRQ问卷总分与BODE指数总分和FEV1%预计值(FEV1%pred)、呼吸困难(MMRC)、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01),而与体质量指数(BMI)呈弱相关(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ODE指数是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意义的预测因素,解释了SGRQ总分46.1%的变化(P<0.001);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BODE指数与SGRQ问卷对COPD急性加重都有预测价值,BODE指数有意义的预测了COPD急性加重81.2%的变化(P<0.001),SGRQ问卷预测了33.2%的变化(P<0.001)。结论 COPD临床预测因素BODE指数和SGRQ问卷存在良好的相关性,BODE指数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应用BODE指数和SGRQ问卷能更综合全面的预测COPD的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DOSE指数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连续随访12 个月, 统计并记录患者的健康及生活情况.同时对COPD患者FEV1、DOSE进行评分,并记录COPD危险事件,包括呼吸衰竭和死亡、就诊次数、住院次数、总住院日, 门诊费用,住院费用,mMRC,年急性加重次数评分等.结果 122例COPD 稳定期患者DOSE 指数评分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73,P <0.05);与mMRC(r=085,P <0.01),急性加重次数(r=0.71,P <0.01),呼吸衰竭(r=0.65,P <0.01),心衰(r=0.50,P <0.01),门诊次数(r=0.12,P <0.01),住院次数(r=0.70,P <0.01),总住院日(r=0.66,P <0.01),门诊费用(r=0.13,P>0.05),住院费用(r=0.65,P<0.01)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记录COPD患者的DOSE指数的截断点和曲线面积. 结论 DOSE指数是一简单易行的COPD 评估工具, 与患者的预后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冯连彩  秦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41-1543
目的探讨COPD患者BODE指数及GOLD分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日照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4例,计算BODE指数和GOLD分级,将BODE指数和GOLD分级与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数的相关性显著(r=0.446~0.826,P<0.01);GOLD分级与生活质量总均分、日常活动能力及社会活动状况因子分数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58~0.578,P<0.05),而与抑郁焦虑心理症状因子分数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48~0.244,P>0.05);从BODE指数分级与GOLD分级各个级别生活质量评分之间比较,级别之间的差异在BODE指数中大部分较显著(P<0.01),而在GOLD分级中仅在部分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较GOLD分级能更好得评估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24-22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判定其与BODE指数及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69例COPD患者(吸烟者44例,非吸烟者25例)和5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OPD患者的BODE指数及1年随访期内COPD患者急性加重住院治疗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关系。结果:COPD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例均低于健康志愿组(P<0.01),而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OPD吸烟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例明显低于COPD非吸烟者(P<0.01),CD3~+、CD8~+T淋巴细胞与COPD非吸烟者相比无差异性(P>0.05)。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例与BODE指数显著负相关(r=-0.440、P=0.000;r=-0.456、P=0.000),而CD3~+、CD8~+T淋巴细胞与BODE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099;r=-0.207、P=0.088);CD3~+、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264、P=0.028;r=-0.296、P=0.013;r=-0.245、P=0.042),而CD8~+T淋巴细胞与COPD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05、P=0.967)。结论: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水平可能与COPD的严重程度和COPD急性加重密切相关,且吸烟影响COPD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年度直接经济费用以及费用构成比例,为制定COPD相关的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COPD患者1年内因该疾病就诊的次数和所需的各项费用等资料.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间年度就诊次数、所需各项费用以及费用构成比例等的差异,并对COPD患者的经济负担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年度总费用为2 919(1 902~6 762)元,其中药费、检查费和诊疗费分别为2 245(1 497~5 210)、431(180~801)、178(98~258)元.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因该疾病就诊的总费用(X2=3.701,P=0.029)和药费(X2=9.423,P=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费用构成比中,药费(70.8%)占最大比例,其次为检查费(14.1%)、氧疗费(5.4%)和诊疗费(3.7%).患者就医总费用(r=-0.938)、药费(r=-0.319)、机械通气费(r=-0.277)、住院床位费(r=-0.261)、住院护理费(r=-0.255)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次数(r=-0.261)、ICU住院费用(r=-0.262)均与COP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COPD患者的病情越重,其年度就医花费、药费、机械通气费、住院床位费、住院护理费以及ICU住院次数和费用就越大.COPD相关的诊疗收费可能欠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OPD患者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与GOLD分级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探讨BODE指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进行肺功能测试。计算BODE指数及其各项目的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FEV1%pred)、呼吸困难(MMRC)、运动能力(6MWD)。受试者分别根据GOLD分级标准和BODE指数分为四组,通过SGRQ评分对GOLD分级和BODE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BODE指数与COPD患者的SGRQ总分、问卷各部分评分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1)。BODE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解释41.3%的SGRQ总分(P〈0.01)。然而GOLD分级仅与SGRQ活动能力分值呈相关性(P〈0.05),同SGRQ其他评分并无相关。根据BODE指数划分的各组患者中,SGRQ总分和其他部分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是按照GOLD分级标准划分的各组患者中,除活动能力分值外(P〈0.01),其余各组的SGRQ总分和各部分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BODE评分系统与GOLD分级相比,能更好的评价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病情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运动性低氧(EID)的发生情况,评价EID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BODE评分。根据6MWT中有无EID分为伴EID组和无EID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BODE指数等指标,评估发生EID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52例,平均年龄为(63±8)岁。EID的发生率为40.1%(21/52),其中肺功能Ⅱ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18.2%(4/22);肺功能Ⅲ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54.5%(12/22);肺功能Ⅳ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62.5%(5/8);肺功能Ⅳ级患者EID发生率最高,与其他肺功能等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EID的COPD患者与不伴EID的COPD患者相比较,二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得分、基线血氧饱和度(SPO2)、SGRQ总分、SGRQ呼吸症状评分、SGRQ疾病影响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6分钟步行距离(6MWD)、6MWT中SPO2最低值、BODE指数和SGRQ活动受限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EV1%pre(r=-0.329)、6MWD(r=-0.655)、SGRQ活动受限评分(r=0.328)、SPO2最低值(r=-0.445)、BODE指数(r=0.290)与EID发生具有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6MWD<350 m为EID的危险因素〔OR=18.77,95%CI(2.13,165.45),P=0.008〕。结论 EID的发生率随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伴有EID的COPD患者的6MWD、BODE指数、SGRQ活动受限评分更差。6MWD<350 m可作为EI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急性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观察组,n=23)和单纯机械通气组(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VAP)、死亡率及再插管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VA的发生率、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相比于传统的单纯的机械通气,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郭文  刘学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15-1116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COPD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30例,其中20例接受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德国HOFFR ICHTER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VECTOR B i-Level ST33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另外10例拒绝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为对照组(进行单纯氧疗),观察患者PaO2、PaCO2变化,比较平均住院次数、时间和费用。结果NPPV治疗组PaO2、PaCO2有明显改善(P<0.05),NPPV治疗组平均住院次数、时间和费用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可改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的PaO2、PaCO2,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H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伴重度HRF有气管插管指征,但不需即刻插管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NIPPV组20例及IPPV组22例,分别予经鼻面罩BiPAP辅助通气及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结果NIPPV组通气时间(9.2±3.2)d、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5例(75.0%);IPPV组通气时间(7.4±4.6)d、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7例(77.3%),两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t=1.458,x2=0.036;均P>0.05).NIPPV组患者住院时间(11.9±4.7)d、住院费用(1.43±0.24)万元;而IPPV组住院时间(15.5±4.6)d、住院费用(2.31±0.36)万元,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2.507、9.222,均P<0.01).NIPPV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IPPV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例,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创通气不但能用于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也能用于不需即刻插管的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患者,增加患者舒适度,避免有创通气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实施家庭无创通气的价值。方法:对51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25例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进行家庭无创治疗,26例仅进行家庭氧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活动耐受力、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气指标等。结果: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后活动耐力好转,年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1),1年后血气指标比较稳定;对照组1年后活动耐力、血气指标较前恶化,年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同前,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P〈0.01)。结论: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采用纤支镜灌洗并联合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作用。②方法对老年COPD肺部感染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的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③结果结果表明,两组除病死率(6.45%)和(5.71%)相仿(P>0.05)外,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出现PIC窗的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机械通气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结论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段,能迅速控制感染、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气管插管VAP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并分析患者医疗费用.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08年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以无创正压通气加药物治疗;对照组62例,以药物治疗为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肺部啰音和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检查费、药费、无创呼吸机通气费、总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呼吸频率、心率、肺部啰音、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6.1 d)较对照组(22.3 d)短,治疗组的住院费、检查费、药费、总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其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50例。计算BODE指数及其各项目的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FEV1%pred)、呼吸困难(MMRC)、运动能力(6MWD)。采用St.George S呼吸问卷(SGRQ)和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50例COPD患者BODE指数评分为4.32±2.6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GRQ中影响BODE指数的因素是活动分(B=0.769,P=0.000),SF-36中影响BODE指数的因素为生理机能(PF)(B=-0.371,P=0.007)、生理职能(RP)(B=-0.340,P=0.011)和一般健康状况(GH)(B=-0.262,P=0.014)。BODE指数中MMRC与SGRQ活动分(B=-0.807,P=0.000)、SF-36的PF(B=-0.882,P=0.000)、RP(B=-0.580,P=0.000)、GH(B=-0.427,P=0.002)独立相关。结论 COPD患者BODE指数和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BODE指数中呼吸困难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BODE指数高,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活动能力差,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呼吸问卷(CC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测试量表(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并分析其评分结果与COPD患者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对常州市永红及魏村地区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90例COPD患者。对患者进行SGRQ、CAT、mMRC、CCQ、BODE指数评分及6MWT、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各评分系统之间以及各评分系统与患者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将COPD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等进行分组,观察各评分系统用于不同COPD人群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综合评估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意义。结果 90例患者SGRQ总分为(21.9±14.4)分,CAT评分为(17.0±5.9)分,mMRC评分为(1.3±1.2)分,6MWT为(390.7±86.2)m,BODE评分为(2.6±1.7)分。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患者FEV1%pred、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的COPD患者FEV1%pred、6MWT均分别低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均分别高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OLD分级患者体质指数(BMI)、SGRQ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6MWT及年加重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肺功能(FEV1%pred)与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BODE呈负相关(r=-0.338、-0.703、-0.529、-0.852、-0.837,P<0.01);与呼气峰流速(PEF)、6MWT及BMI呈正相关(r=0.869、0.572、0.322,P<0.01)。使用CAT评分和mMRC分级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对于高风险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一致(Kappa=0.438,P<0.001),对于低风险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也使用CCQ评分对入选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其在低风险患者中与使用CAT评分分组较一致(Kappa=0.753,P<0.001)。结论 四种呼吸问卷(SGRQ、CAT、mMRC、CCQ)、6MWT、BODE均与肺功能(FEV1%pred)显著相关,可以将其作为肺功能检查的补充,在COPD的临床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