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侧肾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和肾细胞癌印洪林周晓军钱源澄陆珍凤在同一脏器同时发生不同组织形态的肿瘤极为罕见。本院收治1例发生于同侧肾的移行细胞癌和肾细胞癌的少见病例。复习文献,以往已有24例报告[1~4]。我们对该肿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5例肾细胞癌,均做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详细描述了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总结肾细胞癌的诊断依据,指出CT在肾细胞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两例肾嫌色细胞癌病例.方法主要通过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肾细胞癌,通过病理形态、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体分析可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超声显像的特点,提高超声对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超声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单发,瘤体大小1.8~10cm,中位数5.4cm;位于肾两极20例,中部1例;瘤体高回声15例,低回声5例,等回声1例;瘤体内血流信号比较丰富6例,多为动脉血流信号。内部出血、坏死、囊变3例,未发现肾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CT、MRI的影像学差异,以探讨两者对两种肾细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癌患者34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肾透明细胞癌组25例,肾乳头状癌组9例,均行CT、MRI扫描,对比其影像学差异。结果肾乳头状癌组平扫CT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组(P<0.01);肾透明细胞癌组在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三期增强扫描时的CT值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P<0.01)。肾透明细胞癌组在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三期增强扫描时增强相对强度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P<0.01)。MRI检查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以边缘强化为主,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4例皮质期出现明显强化,8例轻中度强化。肾乳头状癌组T1WI呈低~中等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MRI动态强化特征与CT结果一致。其中6例均匀强化,1例欠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MRI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增强扫描最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细胞癌患者96例,包括肾乳头状细胞癌50例,肾透明细胞癌46例,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肾乳头状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排泄期、实质期、皮髓期的增强相对强度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时T2WI、T1WI均主要为高、低、等混杂信号,而肾透明细胞癌MRI平扫T2WI主要为混杂信号,T1WI主要为等、低混杂信号,其次为等、高、低混杂信号;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增强扫查主要为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而肾透明细胞癌主要在实质期显著降低,呈快进快出征象,而皮质期呈中重度显著强化。结论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扫描对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头状肾细胞癌突入肾盂张祥盛,吴淑华,韩玉贞,张燕,李冰,马云(病理学教研室,256603)关键词肾细胞癌;肾脏;集合管癌;肾脏细胞;肾脏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实质内的恶性肿瘤。Mancilla-Jimenez(1976)首次报告。迄今文献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65-168
肾细胞癌是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012年温哥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对肾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分期、预后因素、免疫组化和分子标志物等最新进展达成共识,将有助于肾细胞癌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肾细胞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热疗、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肾切除术、放化疗为传统疗法,生物疗法可在杀伤肾细胞癌肿瘤细胞的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近年来热疗及靶向治疗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本文对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21例接受NSS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3例为开放手术,18例为腹腔镜手术;115例术中行肾动脉阻断降温,96例未阻断;136例行肿瘤周边肾组织活检;186例术后注射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进行免疫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3~56个月).结果 手术切除肾组织范围平均距瘤体0.4 cm(0.2~1.0 cm),术中平均出血180 ml(50~1 000 ml).术后病理检查示透明细胞癌195例,嫌色细胞癌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囊性肾细胞癌6例,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变1例;136例肿瘤周边活检组织均为阴性.术后漏尿6例,出血及血尿5例,下肢血栓形成2例.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肿瘤复发4例(1.8%),远处转移3例(1.4%).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NSS可安全有效治疗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肾嫌色细胞癌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俊安  陈志文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2):1107-1107,1110
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是肾细胞癌少见的亚型,占肾癌的5%.我科于2004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细胞癌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38例行MRI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108例,单纯肾切除术37例,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12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7例,各种原因未手术者11例;病理结果:手术切除的171例中透明细胞癌119例(69.6%),颗粒细胞癌32例(18.7%),混合细胞型癌16例(9.4%),梭形细胞癌4例(2.3%);本组182例中135例(74.2%)获得随访,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53/62)、61.9%(13/21).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肾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早期行肾癌根治术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6年1月至1996年7月间13例囊性肾细胞癌和同期244例实质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的正确率为76.9%,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92.3%。核分级和TNM分期较低,肿瘤细胞类型为透明细胞。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较低的肿瘤,应与肾细胞癌囊性坏死等肾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技术对肾细胞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证实23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各种表现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透明细胞癌14例,乳头状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集合细胞癌1例。结论:肾透明癌绝大多数发生在一侧,肾上极多余肾下,CT、MRI检查正确率达90%以上。平扫时表现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降低,呈所谓“快进快出”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147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相对比.结果:12个乳头状肾细胞癌直径为2.5~ 14.0cm,平均为(4.5±3.3)cm, 其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或混杂,增强扫描肿瘤均强化不均匀或欠均匀,皮髓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肾细胞癌及肾盂移行细胞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寻求有助于鉴别二者的方法.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肾细胞癌及24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病人肿瘤中EMA表达.结果:EMA在肾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中均有明显阳性表达,肾颗粒细胞癌表达随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肾盂移行细胞癌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期肾透明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中,EM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A在肾癌和肾盂癌中表达随细胞类型和分期分级不同而有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EMA可以作为鉴别高分期肾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乳头状肾细胞癌为肾癌中的少见病理类型。我院1985年至1996年间行肾癌根治术150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合本组资料及文献报告我们发现:乳头状肾细胞癌具有其特殊的病理学表现,以及肿瘤分期低,远期生存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鼻及鼻窦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多起源于肾癌,亦可见在肾切除术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后转移[1],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尤其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主要包括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其治疗方法在过去20年中发生较大变化。临床上,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较为棘手,单药治疗易出现耐药性,联合治疗是其治疗趋势。本文综述联合治疗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