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分为Auer小体阳性组和Auer小体阴性组,随访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柴捆状Auer小体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价值。方法骨髓涂片按常规染色及过氧化酶染色,观察有无柴捆状Auer小体,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用定量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结果 3例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初诊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诊断为M1 1例,M4Eo1例,M2a1例。结论 柴捆状Auer小体虽常见于APL,但无绝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Auer小体也称奥氏小体,是由于在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中酶合成或装配紊乱,产生了过多的酶,使其堆积于颗粒中或由A颗粒融合而成.它的出现在形态学上标志该细胞是起源于白血病细胞克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临床上医生鉴别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标志.AML患者化疗完全后骨髓涂片中没有Auer小体的存在,而临床上Auer小体出现在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病例更是十分少见.本文将河北省曲阳仁济医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Auer小体的2例病例情况进行报道,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uer小体在各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 方法对132例不同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用显微镜观察Auer小体的有无、位置、颜色、长度、粗细、数目(根)、形态所占百分比.结果 132例标本中有Auer小体的47例(35.61%),其中M3阳性率较高(80.77%),.其次为M2(42.10%)、M5(22.58%).结论 对Auer小体各项参数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Auer小体本身的认识,并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Auer(奥氏小体)小体从发现到现在已经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最早是由美国医师John Auer于1906年在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胞质中发现条状小体,称为Auer小体[1],有关Auer小体的形成、化学成分、形态特点、诊断意义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虽时有报道但其与临床疗效、预后的关系等仍待进一步研究探讨。随着血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Auer小体的观察愈来愈深入,其在白血病等的诊断价值被人们了解的越来越多。但是关于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前后及CR(完全缓解)后复发病例Auer的观察和研究却鲜有报道。目前本实验室观察到1例AML复发后Auer增多,形态多样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亚型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3例以FAB分类标准确诊的AML-M2初发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4%M2a、92%M2b患者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Auer小体在M2b患者细胞中检出率明显高于M2a患者;M2患者白血病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在M2a细胞表达多为弥散细颗粒状,而在M2b呈局灶团块状.23例患者中18例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78.3%(18/23).16例M2a患者无一致性的染色体异常.7例M2b患者均有特异性的t(8;21)异常,其中3例伴有y染色体丢失.结论:M2白血病组内异质性较大,M2a和M2b似乎具有各自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奥氏(Auer)小体多出现在髓细胞白血病中,在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极少出现,本例患者细胞胞浆内可见Auer小体,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检查,根据WHO 2008的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此可以判断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可出现Auer小体,为日后的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遗传学标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髓涂片检查中原粒、早幼粒均〉20%的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21例。R显带法检查染色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骨髓涂片行阿利新蓝染色,光镜下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结果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阳性8例,遗传学检查均显示t(15;17)和PML-RARa融合基因,其中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3例。其余13例阴性,其APL遗传学标志均阴性。结论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柴捆状Auer小体结果与APL遗传学标志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为A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FAB的分类属M_3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①有严重的出血症状;②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胞浆中常有Auer小体;③有特征性的t(15;17)染色体易位,分  相似文献   

1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uer小体及其临床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uer小体及其临床疗效的分析徐卫张建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京210029)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Auer小体;临床疗效Auer小体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non-lymphoblasticleu...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三尖杉醋碱(LD-Harr)与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联合治疗ANLL患者10例。在治疗期间,末梢血液和骨髓中原始细胞减少或消失时,伴有短暂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且在其中见有Auer小体。新鲜分离ANLL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加Harr和Ara-c进行液体培养后,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粒细胞,在其中也见有Auer小体。治疗结果,10例中有8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2.
张慧  刘瑞明  刘刚  苗庄  王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35-1135,1140
目的 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3)、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AL2)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97.89%以上;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和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3.79%以上,平均为92.60%,幼稚细胞检出范围均在40.1%~77.8%,亦有少数患者因白细胞总数少,在外周血中难以查到幼稚细胞,高度怀疑时,应采取浓缩白细胞后涂片检查.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化染色等综合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病变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化疗前后细胞形态学参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细胞形态计量学方法 ,利用普通光镜手工测试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长轴 (CL)、短轴 (CS)、核长轴 (NL)、短轴 (NS) ,换算出细胞平均轴(CM)、细胞面积 (CA)、核平均轴 (NM)、核面积 (NA)及核面积与细胞面积之比 (NA/CA)共 9个参数 ,并结合临床疗效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化疗后细胞形态参数值均增大 ,AML、M3 、M4 、M5型化疗后增大更明显。急性淋巴白血病 (ALL)化疗前后细胞形态参数值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学治疗能改变AML的形态参数且有预后意义 ;而不能改变本组ALL的形态计量值  相似文献   

14.
梁炳照 《广东医学》1998,19(3):237-238
现将1991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旨在提高我们对老年急性白血病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目的。1材料和方法1.1病例:1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其中M13例、M28例、M31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张之南等[1]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年龄to-80岁,中位年龄ot岁,男性12例,女性3例,其中4例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2例在诊断白血病前曾患过其它肿瘤(肺癌、恶性淋巴病)均有放化疗史。1.2起病症…  相似文献   

15.
陈汝斌 《医学文选》2002,21(4):510-511
感染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 1 995年~ 2 0 0 0年来我院治疗的 68例急性白血病 ( AL)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 ,并对感染防治的有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8例 AL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国内标准[1]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L) 5 4例( M12例 ,M2 33例 ,M36例 ,M4 4例 ,M58例 ,M61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 1 4例。男 36例 ,女32例 ;患者年龄 1 4~ 78岁 ,中位年龄 33岁 ,住院时间 3~ 84天 ,中位时间 1 9天。1 .2 诊断标准及治疗 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粘附分子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8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CD11a在ALL、ANLL的表达均下降(P<0.01)。(2)CD11a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有关,在B-ALL表达明显低于T-ALL(P<0.01),在M1、M3尤其是M3的表达明显低于M4、M5(P<0.01)。(3)CD11a高表达与白血病髓外浸润密切相关,浸润组CD11a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组(P<0.01),CD11a高表达者浸润发生率也高。(4)未发现CD11a的表达与治疗后CR率相关。结论: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异常,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分型及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10 8例急性白血病行免疫表型检测。 结果 :1初诊按 FAB标准诊断的 M2 、M5和 L3各 1例 ,最后确诊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MAL) ;4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 UAL)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 M0 )。 2 AL L 中 11.5 %伴有髓系抗原表达 ;B- AL L中 CD34 +明显高于 T- AL L (分别为 5 3%和 2 8%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 ,骨髓内原始 +幼稚细胞数 T- AL L明显低于 B- AL L ( P <0 .0 5 )。 3AML中 2 2例 ( 2 7.8% )伴有至少一个淋系抗原表达。 4CD7+- AML 中 CD34 、CD38、HL A- DR等早期干 /祖细胞抗原高表达 ,CD7在 M3中低表达而在 M0 M1 中高表达 ( P<0 .0 1)。 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 MAL和 M0 的诊断不可缺少 ;CD7+- AML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及骨髓细胞MICM分型对1例伴45,X,-X,t(8;21)(q22;q22),del(9)(q22) 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方法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镜检分析血细胞形态;骨髓涂片经瑞-吉染色、过氧化物酶(POX)、酯酶双染色(AS-DNCE、α-NBE)进行细胞形态学诊断;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未刺激/24 h培养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FISH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9×109·L-1、单核细胞比例(Mon%)29.8%、单核细胞绝对值(Mon#)3.3×109·L-1、血红蛋白(Hb)111g/L、血小板计数(PLT)90×109·L-1;血涂片发现血常规增高的单核细胞中部分为幼稚粒细胞,而非真正的单核细胞,且含有Auer小体;骨髓细胞检查诊断为AML-M2;流式结果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45,X,-X,t(8;21)(q22;q22),del(9)(q22);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结论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Auer小体结合骨髓细胞MICM分型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准确地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分析白血病临床分类结构与ICD-10分类轴心之间的区别,探讨疾病名称所包含的范围差异;分析M0的骨髓相特点。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所包含的疾病类型较ICD-10广泛,M0应分入C92.0。结论了解急性白血病各型的含义可以达到对疾病进行正确分类。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的相互关系。方珐:选择我院2000~2002年确诊的16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进行形态学与单克隆检测免疫学分型比较。结果:106例FAB分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学特征有M3 HLA-DR(-),M4、M5有CD14( )特征,及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63例FAB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学分型有单纯髓系4例,B-ALL18例,T-ALL5例,变异型23例,混合型13例。结论:在AML中(除M0、M7),不如形态学直观、分型仔细。对于ALL病FAB分型不如免疫学分型,对于M0、M7,只有依靠免疫学分型。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两者要相互结合,互相补充,才能更好地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状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