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D现状,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广西南宁市、北海市、宾阳县、兴安县、凌云县抽取61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25-(OH)D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618名儿童青少年的血清25-(OH)D水平,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维生素D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类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城乡之间25-(O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之间维生素D缺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27-129,133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学龄期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内25-OH-vit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42名学龄期儿童的身高、体重及BMI、血清25-OH-vitD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542名学龄期儿童的平均年龄为(9.9±2.6)岁,平均身高(140.0±15.8)cm,平均体重(36.6±14.7)kg,平均BMI为(18.0±3.9)kg/m~2,血清25-OH-vitD水平为3.57~43.9 ng/mL,平均(21.3±6.5)ng/mL。正常体重儿童人数为1079名,超重儿童为234名,肥胖儿童为229名。1542名儿童中,共有577名(37.4%)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处于不足状态(12 ng/mL≤25-OH-vitD20 ng/m L),有100名(6.5%)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处于缺乏状态(25-OH-vit D12 ng/mL)。1542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176,P=0.000)。正常体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t=2.146,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血清25-OH-vitD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乡镇3~6岁留守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25-(OH) D]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招募永川区部分乡镇3~6岁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FOKⅠ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 ①285例3~6岁留守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566±5.185) ng/mL,维生素D充足占2.81%;不足组占41.40%;缺乏占52.98%;严重缺乏占2.81%.留守儿童组血清25-(OH)D较之非留守儿童组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3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高,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ff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较其余2种基因型低,但3种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型维生素D水平相比较差异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永川区留守儿童25-(OH)D水平严重低下,需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VDR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25-(OH)D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l vitamin D,25(OH)D]值,为建立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妇女25(OH)D参考值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至2017年在上海西南部及东北部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浦、杨浦两个院区20 657例妊娠<28周的初诊建卡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245例未妊娠的体检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组孕妇外周血25(OH)D浓度水平。参考非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诊断标准描述妊娠早中期25(OH)D营养状况分布:血清25(OH)D 浓度<12 ng/mL为严重缺乏,[12~20) ng/mL为缺乏,[20~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正常。结果 妊娠早、中期孕妇与正常对照组25(OH)D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6.0) ng/mL或(19.3±7.0) ng/mL vs.(22.7±9.2)ng/mL,P<0.01]。妊娠早、中期25(OH)D的5th检测值均为9.8 ng/mL,而95th检测值分别是29.0 ng/mL及31.9 ng/mL。正常对照组25(OH)D严重缺乏占4.9%,缺乏占33.1%,不足占46.5%,正常占15.5%;孕早、中期25(OH)D缺乏和严重缺乏分别占14.1%和45.9%,不足占33.4%,正常的仅占6.6%,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期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夏秋季孕妇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P <0.05)。孕期体重与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女性25(OH)D水平及分布均存在差异。建议建立妊娠期女性25(OH)D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浙江省诸暨市3~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12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对5所幼儿园以及3所小学的2 436名3~12岁儿童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显示:3~5岁儿童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70.3±30.4) nmol/L,6~10岁儿童为(55.9±20.0) nmol/L,10~12岁儿童为(51.1±17.4)nmol/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季节、户外活动时间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户外活动、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儿童保持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3~12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因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疾病转归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378例,分析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类型,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并与同期门诊体检的350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根据25-(OH)D水平将PICU患儿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14例及维生素D正常组264例,比较2组患儿间一般情况、住院时间、PRISM评分及预后转归情况。 结果 导致儿童入住PICU的感染主要为感染性休克、严重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感染。PICU患儿血清25-(OH)D平均(63.5±19.9)nmol/L,显著低于健康儿童(76.8±17.1)nmol/L(P<0.01),且维生素D缺乏比例(30.2%)也较健康儿童组高(18.6%,P<0.05)。在PICU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组年龄(4.1±1.8)岁,较维生素D正常组(2.7±1.4)岁大(P<0.01),维生素D缺乏组住院时间(5.2±1.1)d较正常组延长(P<0.01)。但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PRISM评分间无显著关系(P>0.05),且与患儿死亡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维生素D缺乏明显,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恢复较慢,但并不影响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夏季和冬季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6~8月(夏季)和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冬季)就诊的孕妇各100例,其中每个季节GDM孕妇(GDM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各50例.测定各组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 D]的水平.结果 夏季GDM组、夏季对照组、冬季GDM组、冬季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0.2 ±7.0) ng/ml、(24.1±8.6)ng/ml、(16.0±7.5)ng/ml和(19.7 ±5.8) ng/ml,均未达到维生素D的正常标准.冬季及夏季GDM组的25-(OH)D水平分别低于冬季及夏季对照组(P<0.05);两组夏季的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冬季(P<0.05).4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在84 ~ 96%,但4组维生素D正常、不足和缺乏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GDM孕妇维生素D缺乏比正常妊娠孕妇更为严重,冬季比夏季严重.冬季时孕妇尤其是GDM孕妇要更加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35-3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中年组(46~64岁)、青年组(≤46岁)。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25-OH-Vit D<20 ng/m L)、不足(20 ng/m L≤25-OH-Vit D<30 ng/m L)、充足(25-OH-Vit D≥30 ng/m L)。分析探讨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结果:老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00±5.92)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7.06%,不足占47.06%,充足占5.88%;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18.72±3.66)ng/m L,维生素D缺乏占64.29%,不足占35.71%;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40±4.75)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5.71%,不足占54.29%;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18.88±7.25)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6.15%,不足占50.00%,充足占3.85%;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36.26±7.74)ng/m L,维生素D缺乏占28.57%,不足占42.86%,充足占28.57%;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50±2.12)ng/m L,维生素D缺乏占50.00%,不足占50.00%;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上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为主,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是如此。补充维生素D制剂,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现状,从而更好地控制好血糖并预防其远期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80-1084
目的探讨25-OH维生素D(25-OH VD)水平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50例AIH患者作为观察组,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70例作为对照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受试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AIH患者血清25-OH VD水平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84.67%)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34.29%)(χ~2=56.28,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前≥60岁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和50~59岁组患者(P<0.05);50~59岁组患者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3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 V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60岁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和50~59岁组患者(P<0.05);50~59岁组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及血清Ca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和免疫球蛋白G(Ig G)、Ig M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不缺乏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维生素D不缺乏患者(P<0.05);性别及甲状旁腺激素、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缺乏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r-GT水平是25-OH 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IH患者的血清25-OH VD水平较低,ALT、AST及r-GT是影响AIH患者血清25-OH VD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TigE)的影响及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治疗组、哮喘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15名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TIgE水平,比较3组间血清含量的差异.③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ng/mL明显低于布地奈德治疗组(40±3)ng/mL和正常对照组(43±3)ng/mL,且TigE含量(182±14)IU/mL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122±14)IU/mL和正常对照组(119±15)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导致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布地奈德吸入可以通过上调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长沙市岳麓区3~5岁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Vit D)不足与缺乏的现状,了解3~5岁学龄前儿童超 重及肥胖与Vit D不足与缺乏的关联强度。方法:2015年10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岳麓区3个街道16所幼 儿园的2 872名3~5岁儿童,进行体格及生化检查,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其体重指数和Vit D缺乏情况,分 别计算正常体型、超重及肥胖儿童的Vit D不足[血清总25(OH)D 20~<30 ng/mL]率和缺乏[血清总25(OH)D<20 ng/mL]率。利 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超重及肥胖与Vit D不足和缺乏的关联。结果:长沙3~5岁儿童Vit D不足率和缺乏率分别 为39.6%(95% CI:37.8%~41.4%)和19.5%(95% CI:18.1%~21.0%);5岁儿童较4岁及以下儿童的Vit D不足率高(P<0.05); 补充过Vit D制剂、课外活动量>5 h/周者的Vit D不足率和缺乏率较其他人群低(P<0.05);牛奶饮用量越多,Vit D不足 率和缺乏率越低(P<0.05); 3~5岁儿童超重及肥胖总患病率为19.3%(95% CI:17.8%~20.7%)。不同体型儿童Vit D不足 率和缺乏率不完全相同;超重、肥胖儿童的Vit D不足率和缺乏率高于正常体型组(P<0.017),分别为48.6%(95% CI: 44.4%~52.9%)和24.6%(95% CI:21.1%~28.4%);在调整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儿童超重或肥胖仍是Vit D不足和缺乏的危 险因素[与Vit D不足的ORadj=1.37(95% CI: 1.26~1.93);与Vit D缺乏的ORadj=1.40(95% CI:1.32~2.01)]。结论:长沙岳麓 区3~5岁超重及肥胖儿童的Vit D不足率和缺乏率高于正常体型儿童,超重及肥胖儿童是Vit D缺乏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嘉兴市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6~11岁学龄期儿童888名,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含量,收集相关问卷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可能因素。结果 888名学龄期儿童中,25-(OH)D中位水平[55.11(43.08,68.79)]nmol/L,学龄期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7.0%,不足率31.7%,总体异常率38.7%。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异常率比较,性别、年龄、居住地、户外活动及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挑食偏食、主要养育人文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季节是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嘉兴市6~11岁学龄期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需定期检测,合理补充,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探讨高原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与贫血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制定预防儿童贫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选取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共2 122例,进行现场问卷、体格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按25-(OH)D含量分为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分析25-(OH)D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2 122名0~6岁儿童血清25-(OH)D和血液HGB平均水平分别为(24.65±6.45) ng/mL和(132.12±25.31) g/L,25-(OH)D缺乏率和贫血率分别为22.6%和22.2%。0~<1岁组和1~<3岁组25-(OH)D缺乏组的HGB低于25-(OH)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岁组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儿童的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25-(OH)D水平偏低,25-(OH)D缺乏组的HGB水平低于25-(OH)D充足组,25-(OH)D缺乏可能是贫血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银川市0~3岁儿童血清25-(OH)D3(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科学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儿童抽取45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3检测。结果 25-(OH)D3的平均值为(37.53±10.89)ng·m L^-1,维生素D缺乏的为6例,占1.33%;维生素D不足的为104例,占23.11%;维生素D充足的为346例,占76.89%,不同年龄儿童维生素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的维生素D含量高于女童,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组高于未补充组,超重肥胖儿童组的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儿童组,冬春季节儿童的维生素D含量低于夏秋季节。结论银川市0~3岁儿童维生素D含量较低,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让儿童保持正常体质量,以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维生素D不仅影响骨代谢,还在免疫调节、维持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对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进行维生素D检测的7 963例0~14岁儿童的临床资料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显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P<0.05)。血清25-(OH)-D水平在婴儿期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至12月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春季较低(P<0.05)。汉族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与学龄前年龄组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患病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是否健康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51例DN患者空腹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根据25(OH)D3水平将DN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Vit-D-D)、不足组(Vit-D-I)及正常组(Vit-D-N),比较各组间矿物质代谢、脂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MT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钙化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8±18.1)ng/mL,四分位数间距16.92~35.45ng/mL,Vit-D-I组71例,占47.01%,Vit-D-D组28例,占18.54%。血清1,25(OH)2D3水平为(28.93±33.13)pg/mL,四分位数间距10.36~31.08pg/mL,Vit-D-I者117例,占77.5%。与Vit-D-N组相比,Vit-D-D组的体质量指数(BMI)、24h尿蛋白、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MT与年龄、性别、血磷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负相关。结论 DN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者具有较高的尿蛋白、CHO和LDL,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诊治的9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健康儿童9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25(OH)D及骨密度水平;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充足两组,比较其骨密度情况.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28.05±13.37)ng/mL,骨密度正常率为5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4±16.65)ng/mL和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骨密度正常的比例为43.08%,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骨密度降低,且其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特点,分析季节变化对过敏性紫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32例患儿,并选取同期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的146例健康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按季节分组,比较四季血清25(OH)D水平。结果:(1)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16.42±7.95)ng/m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31.55±12.09)ng/m L(P<0.05);(2)维生素D受季节影响而波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冬春季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夏秋季。同季节的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比较,病例组均显著低于同季节的健康对照组。结论:过敏性紫癜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低,维生素D水平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