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及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 2009-12-2012-12我院诊治1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早年创伤问卷(ETI-SF)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分别对2组早年创伤经历和自杀倾向进行评估,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感虐待分值明显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BDI总分和情感虐待均与自杀倾向具有相关性,证实早年创伤经历与自杀倾向有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多具有早年创伤经历,且与自杀倾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社区干预对有早期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社区干预对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防控效果.方法 将100例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社区干预和常规服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服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2组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 社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有早期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率及缓解抑郁症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为自杀的干预和预防提供更多的证据.方法 依据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122例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和129例无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结果 男女抑郁症患者在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和生活事件、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掩饰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与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自杀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改变与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对27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和2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描记,并与2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卒中抑郁患者和抑郁症比较主要是在慢波睡眠(%)、REM时间(分)、REM睡眠(%)、REM潜伏期、REM强度和REM活动度上有差异。结论 REM睡眠参数改变对PS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可将REM睡眠参数作为PSD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伴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从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32例伴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66例,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66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HAMD、Beck自杀意念量表及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伴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实验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36例)、无自杀行为患者(55例)及36名正常对照血清BDNF水平,对抑郁症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自杀意念的强烈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无自杀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HAMD总分和SIOSS总分高于无自杀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SIO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降低,BDNF水平可能是自杀倾向行为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抑郁症的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特征与执行功能相关性,探索REM作为客观指标评估抑郁症执行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64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对其进行睡眠监测,监测指标包括REM占比、潜伏期及持续时间等,并采用Stroop色词测试评估执行功能。结果抑郁症患者REM持续时间与色词测试中双色时间(r=-0.29,P=0.02)、反映干扰量(Stroop interference effects,SIE)耗时数(r=-0.30,P=0.02)间呈负相关。REM持续时间对SIE耗时数,即执行功能损害,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0,P0.01);REM持续时间为94.5 min时,是SIE耗时数最佳诊断点,此时约登指数为0.41。结论 REM持续时间与执行功能间呈正相关,REM持续时间对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存在一定诊断作用,但其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其核心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自觉无用、体质量减少、失眠等精神及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常有自杀倾向,研究显示,有10%~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1],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成为当前科学界热门课题之一。近年来,抑郁症的神经免疫机制备受关注。而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和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大量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改变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的研究是目前抑郁症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精神疾病中,尤其是抑郁症患者中,自杀意念是普遍存在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本文将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共病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兴趣缺失、心境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受损,甚至引发患者的自杀倾向,且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的特点.WHO 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1].超过25%的抑郁症患者无法被治愈[2],因此,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求得研究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主要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增殖、5-HT 活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神经炎性反应4个方面对抑郁症的相关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抑郁症住院患者适应性睡眠改变的情况。方法 连续两晚测量 14例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多导睡眠图 ,比较其两晚的睡眠参数。结果 患者的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运动觉醒时间、醒觉次数、睡眠效率、睡眠结构、快动眼 (REM)睡眠潜伏期、REM强度、REM密度、REM时间、REM周期数等指标 ,第 1晚与第 2晚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抑郁症住院患者存在适应性睡眠改变的相对缺乏 ,其第 1晚的睡眠资料不应轻易地丢弃。  相似文献   

12.
阻滞性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阻滞性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 8例阻滞性抑郁症、10例非阻滞性抑郁症和 1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睡眠脑电图。结果 阻滞性抑郁症的REM密度 (2 17± 4 2 6 )比非阻滞性抑郁症的 (188± 111)倾向为高 (P >0 0 5 ) ,比正常对照组的 (12 4± 18 5 )显著为高 (P <0 0 5 )。结论 REM密度可作为阻滞性抑郁症的一个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脑活动特征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的关系。方法运用比率低频振幅方法对30例伴自杀意念、22例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item,HAMD-17)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估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并分析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与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差异脑区的比率低频振幅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的关系。结果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左侧枕上回/枕中回、右侧枕中回/枕下回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5,AlphaSim校正),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左侧枕中回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5,AlphaSim校正),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fALFF值高于不伴自杀意念组(P0.05,AlphaSim校正)。伴自杀意念组左侧枕中回(r=0.366,P=0.046)、右侧枕中回(r=0.513,P=0.004)fALFF值分别与HAMD-17总分呈正相关,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双侧枕中回脑功能存在异常,但本研究未发现这种异常脑功能活动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单、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有否差异。方法 对1 1 5例单相抑郁症及1 84例双相抑郁症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结果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均较其一级亲属高;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均较对照组一级亲属高;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较双相抑郁症患者高;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较双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高;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较双相抑郁症的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遗传效应存在差异,更应注意对单相抑郁症患者及一级亲属自杀行为进行监测、预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35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按有无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有自杀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早醒和妄想有关,且与无自杀抑郁症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施自杀前大多有预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抑郁症睡眠的结构特征。方法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且具有明显失眠症状的患者71例,进行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以及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并随机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睡眠症状方面表现出睡眠潜伏期长、维持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睡眠质量差、日间功能受损、过多依赖安眠药。睡眠进程和连续性方面: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均短于对照组,清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长于对照组;睡眠结构方面:N1、N2比例长于对照组,N3、REM比例短于对照组;REM指标:REM潜伏期(RL)、REM周期数、REM时间(RT)均短于对照组,REM密度(RD)、REM活动度(RA)、REM强度(RI)均长于对照组。在抑郁症失眠组中,HAMD总分与,TST、TIB、SE、SMT、RL显著负相关;与RD、RA、RI正相关;HAMA总分与TST、TIB、SE、SMT负相关;PSQI总分与TST、TIB、SE、SMT显著负相关;睡眠潜伏期因子与SL、N2%显著负相关;睡眠持续性因子与TST、TIB负相关;催眠药物因子与SE、SMT、SL、N2%正相关。结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与普通失眠症相似;多导睡眠图的结果表明存在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及REM指标系列改变;抑郁的严重程度与REM指标相关,REM睡眠的改变可能是特异性的,可作为抑郁症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α2-肾上腺能受体功能状况。方法对1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在第1个快速眼运动(REM)睡眠周期结束10min内,向所有被试者静脉注射可乐定(剂量按2mg/kg体重计算,并稀释于9ml生理盐水中),比较两组的睡眠情况。结果可乐定注射前,抑郁症组的REM比例[(26.8±5.6)%]、REM次数[(6.8±1.2)次]及REM时间[(120.6±25.1)min]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分别为(19.2±3.3)%、(4.9±0.8)次、(78.8±14.4)min;P<0.05],REM潜伏期缩短[(64.1±27.0)min,对照组为(96.1±27.0)min];可乐定注射后,对两组非快速眼运动睡眠几乎无影响,而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REM比例[分别为(21.3±4.8)%和(13.6±2.7)%]、次数[分别为(5.3±1.2)次和(3.8±0.6)次]、时间[(101.0±24.0)min和(61.0±10.3)min]分别较注射前减少(P<0.05),抑郁症组第1次和第2次REM间隔时间的差值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两组REM潜伏期注射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抑郁症患者REM睡眠的可乐定反映较正常对照组迟钝。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α2-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8.
睡眠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与失眠相关的精神障碍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已有研究估计90%的抑郁症患者会抱怨睡眠质量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报道了抑郁症REM潜伏期缩短,睡眠剥夺对抑郁症的影响后,大量的睡眠研究提供了有关抑郁症病因学和病理学的广泛观察和原理假设。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的蓄意自杀、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症的蓄意自杀、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王伟勇,郭苏皖,周群,翟书涛对抑郁症的自杀研究常将蓄意自杀、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混为一谈。我们将抑郁症分为对照组、蓄意自杀组、自杀未遂组和自杀成功组进行研究,以利于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认识、预防和治疗。1.研究对象: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精神科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因素,认识两类人群自杀危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自杀.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杀危险评估表对210例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在健康状况、焦虑程度、药物副反应、自杀史、人际关系、性格特征方面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具有不同的特点,需根据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