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腺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聪 《医学综述》2012,18(5):704-706
乳腺增生病(HDBA)为女性常见的以周期性乳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非炎症、非肿瘤的慢性乳房疾病。目前认为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调为HDBA主要病因,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胆固醇环氧化物等均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催乳素亦与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有关;一些特异性基因在乳腺增生病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最终导致乳房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囊性增生和纤维腺瘤的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之首位。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中的较重的一部分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乳腺增生病也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与忧思、劳倦有关。2001年11月~2003年10月,我们运用自拟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方法2006年4月-9月,应用红外线扫描仪对1941例20岁~65岁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结果查出乳腺疾病599例,患病率30.86%。其中乳腺增生病560例(28.85%),乳腺纤维腺瘤21例(1.08%),乳腺癌2例(0.10%),乳腺导管扩张症7例(0.36%),其他乳腺疾病9例(0.46%)。疾病高发人群:乳腺增生病为26岁~45岁,乳腺纤维腺瘤为25岁以下,乳腺癌为46岁以上。结论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乳腺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乳腺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近几年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的体检总结显示,有70%~90%的女性存在乳腺增生,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但据科学家预测,至本世纪末乳腺癌将成为第1位,患病年龄也在提前。乳腺纤维腺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但它们在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现将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洁 《华夏医学》2010,23(1):51-52
目的:分析临床检查未发现腋淋巴结肿大、乳头及乳房皮肤无异常、肿块小于3 cm的乳腺实性肿块术后病理情况,探讨手术干预治疗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乳腺癌的作用.方法:对352例临床检查发现乳腺肿块,经B超证实为实性占位的患者行肿块切除活检.结果:病理报告良性肿块占96%,恶性肿瘤占4%,依次排列为:纤维腺瘤68.2%,乳汁瘤22.7%,乳腺癌4%,乳腺增生3.4%,其他良性肿瘤1.7%.纤维腺瘤主要分布在18~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常有多年乳腺增生史或家族肿瘤病史.结论:乳腺肿块主要由良性病变构成,部分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肿,手术干预可以起到预防增生组织恶变及早期发现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天河区教育系统女教师乳腺疾病检出情况进行统计。方法对天河区教育系统女教师700例进行本次实验,所有女性均进行乳腺疾病检查,乳腺检查方法为乳腺触诊、B超检查、X线检查、彩色超声检查和肿块活检方法,观察统计检查结果。结果疾病类型方面:700例女性中共检出乳腺疾病218例,其中以乳腺增生最为多见,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0例,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方面:年龄在30~40岁为乳腺疾病的高发年龄,与20~30岁、30~50岁、5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岗位职责方面:管理组与教学组乳腺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河区教育系统女性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较高,需要定期开展乳腺常规检查,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回顾分析1102位妇女乳腺疾病检查结果,旨在探索高频超声在妇女乳腺疾病查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乳房分别作纵、横、斜切面扫查,观察乳腺是否增生、有无肿块或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后壁回声情况。结果检出乳腺增生315例;纤维腺病10例;纤维腺瘤92例;乳腺囊肿24例;乳管扩张15例;乳腺癌2例;钙化2例。结论高频超声在检查乳腺疾病方面具有方便、经济、无创、无害,可反复多次检查,可作为乳腺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腔镜手术在乳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索乳腺疾病腔镜手术的方法、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行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例,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乳腺癌根治术30例,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3例。2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和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不典型增生行腔镜全乳切除术一期假体植入术,7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不典型增生和16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行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1例10月大婴儿巨大胸壁淋巴管瘤行经腋窝腔镜辅助肿瘤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历时180~360min。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和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皮肤和乳腺切缘冰冻切片检查均为阴性。2例术后有切口内出血,1例腋窝切口皮缘坏死,1例保留乳房手术乳房切口皮缘坏死,4例乳头表皮坏死,仅1例乳头表面皮肤全层坏死,其余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常规手术无法达到的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保定市妇女乳腺疾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乳腺疾病发病率及乳腺癌病死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6769例妇女,采用手诊结合IBS800红外乳腺检查仪(台车式)进行乳房透照,可疑乳腺病变者进一步行乳腺B超、乳腺钼靶X线摄片及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诊乳腺增生病、乳腺良性肿瘤或乳腺癌。结果患乳腺疾病人数为4370例,患病率为64.56%;乳腺增生病人数为3827例,发病率为56.54%,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多发于3049岁;副乳腺229例,发病率为3.38%,仅次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19例,发病率281/10万。结论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倡导妇女定期到专业医疗单位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疾病,通过体检筛查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莉薄 《中外医疗》2013,(31):179+181-179,18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癌、13例纤维腺瘤、40例乳腺增生、8例乳腺炎患者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乳腺癌的RI值,PI值比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炎有显著增高,而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血流频谱及二维图像进行鉴别分析,已预测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和钼靶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可疑为乳腺占位患者应用B超诊断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结节,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使用B超对乳腺肿瘤进行诊断的结果与临床情况及病理符合率达到90%,其中超声诊断在乳腺纤维瘤的诊断效果高于钼靶X线(P0.05),在乳腺囊肿、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具有准确率高、对人体无放射伤害、价格较低廉等优势,在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升白方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方面的作用。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术后化疗期间,治疗组予服用温肾升白方,对照组口服利可君片。检测患者血常规并分析骨髓抑制的分度,记录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情况。结果:前两疗程化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疗程后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P0.05),且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在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也无肝肾功能异常表现。结论:温肾升白方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减少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乳腺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形体满意度为81.7%,对照组为5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外形影响较小,可作为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有效术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400例,其中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患者100例(A组),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100例(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100例(C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00例(D组),4组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术后取病变组织制备标本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患乳腺肿瘤组织间质细胞中CD34、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CD34阳性率显著低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阳性率明显高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间CD34、α-SM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表达的丢失及α-SMA表达的增强在乳腺肿瘤从良性到恶性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135例晚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应用紫杉醇(紫杉醇注射液150mg/m^2)加卡铂(200mg/m^2)化疗;对照组68例应用CAF(CTX+ADM+5-Fu)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化疗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88.06%,对照组为55.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晚期乳腺癌是有效、可以耐受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60岁女性,采取外科触诊与彩超诊断的方法进行乳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年龄组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健康体检对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特别是在41~60岁年龄组,建议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常规乳腺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丹龙片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证)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本研究遵循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女性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证)患者480例。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360例,安慰剂组120例。试验组:丹龙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安慰剂组:安慰剂,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乳腺肿块、乳腺疼痛、其他症状等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主要症状体征疗效: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乳腺肿块愈显率分别为3.54%和67.53%,乳腺疼痛愈显率分别为0.88%和47.4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症状疗效:试验组和安慰剂组胸胁胀满愈显率分别为8.08%和58.18%,烦躁易怒愈显率分别为6.42%和54.9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量少色暗的有效率分别为35.00%和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龙片应用于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患者60例,其中良性病灶26例,恶生病灶34例,本组患者入院均行DCE-MRI、传统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对比3种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性。结果:DCE-MRI诊断准确符合率优于传统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乳腺良恶生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钼靶检查及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检查及超声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DCE-MRI可满意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对提高乳腺病变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采用焦虑量表(SAS)及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HR、SAS、S-AI及T—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_AI及T—A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SAS、S-AI及T—AI值显著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AI及T—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黑龙江汉族人群和山西省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玻片法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黑龙江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为B型(33.7%),O型(28.3%),A型(25.9%),AB型(12.1%),基因频率r〉q〉P;山西省汉族人群为B型(40.4%),O型(29.0%),A型(18.8%),AB型(11.9%),基因频率r〉q〉P。两省汉族男女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省汉族ABO血型中的各型观察值和期望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黑龙江汉族人群和山西省汉族人群均具有较高的B基因频率,具有典型的北方人群的结构特征;ABO血型遗传具有多态性、保守性及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