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侯爱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10-4711
目的评价X线平片与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资料。结果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X线平片提示诊断者48例,占40%;CT提示诊断者114例,占95%。结论 X线平片不能确诊腰椎间盘突出,但根据某些征象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CT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方向和程度,定位、定性诊断比较准确。X线平片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建军 《求医问药》2014,(21):47-48
目的:探讨用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5例患者分为X线平片检查组、CT检查组及MRI检查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我院对这三组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的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符合率为分别为53.3%,86.6%、73.3%,三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明显低于用CT检查及用MRI检查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故临床上应将CT检查及MRI检查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薛少军 《吉林医学》2012,33(6):1259-1260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表现、CT征像。结果:本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提示诊断者45例(15%);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5例(95%),确诊率高。X线平片能直观显示腰椎生理弧度、椎间隙改变情况,但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征像;CT能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征像及伴随病变,安全、直观。结论:CT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和术前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新 《吉林医学》2010,31(21):3395-3396
目的:探讨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和CT片进行重读。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X线平片以及CT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线与CT扫描结合更能提高诊断率,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8月本院确诊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患者均行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诊断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压缩损伤、脊髓损伤、椎间盘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的检出率及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和检查费用。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与螺旋CT的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准确率为96.67%,虽高于螺旋CT的8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椎体压缩损伤、脊髓损伤、椎间盘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椎体压缩损伤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和X线平片(P0.05);MRI检查的脊髓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MRI和螺旋CT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MRI的检出时间均显著长于螺旋CT和X线平片,螺旋CT长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检查费用均显著高于螺旋CT和X线平片,螺旋CT高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MRI检查诊断脊柱骨折各具优势,与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准确率更高,可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各部位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CT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C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为89.8%,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0.8%,X线结合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X线结合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扫描及X线单独使用的诊断率(P0.05)。结论:将X线结合CT扫描应用于腰椎键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可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CT所见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手术证实对照。结果:X线可直接诊断腰间盘突出症的有57例,CT诊断腰间盘突出182例,均经手术证实,X线平片与手术符合率28.8%,CT与手术符合率91.9%。结论:X线对腰间盘突出症的确诊价值低,CT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程度,同时也能显示神经根及硬膜囊,因此C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2011年04月至2016年01月期间收治的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3例患者。平片组病人采用X线平片检查,CT组病人采用CT检查,MRI组病人采用MRI检查,分析三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分别经过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后,平片组的符合率为53.49%,CT组的符合率为86.05%,MRI组的符合率为74.42%,CT组的符合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平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符合率较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患者68例,对其分别采取X线和CT检查,而后对比分析X线检查、CT检查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符合率。结论: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X线检查高(P<0.05),X线与CT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单纯X线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P<0.05)。结论:将X线与CT联合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腰推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商丘市中医院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CT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平片适合作为常规检查,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新 《当代医学》2010,16(31):58-5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CT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4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硬膜囊脂肪层消失或不对称,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被推压移位;4例腰椎间盘后缘弧形突出,位于椎体后缘的中央;13例并发黄韧带肥厚(6~8mm),5例黄韧带肥厚且伴有钙化,18例均见增厚的黄韧带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之变形或移位;侧隐窝狭窄9例;椎间孔狭窄者4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窗宽、宽位的调整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强  黄民锋 《广西医学》2010,32(11):1334-133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MRM形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MRM检查并观测其形态,分析形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M形态呈现多种表现,腹面缺损程度与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严重程度有关(P〈0.01),但充盈缺损程度与腰部疼痛程度无关(P〉0.05);神经根鞘袖内脑脊液缺损程度与神经根疼痛程度有关(P〈0.05)。结论MRM较MRI或CT能更真实地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状态,与临床症状体征较一致,是CT或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应的X线平片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对不典型LDH诊断符合率为93.06%,显著高于X线平片(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3,P<0.01)。结论:CT检查对不典型LDH确诊率高,对其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16排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勇  何崇保  杨平 《医学综述》2014,(9):1678-1680
目的回顾性分析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江油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机对所有患者同时行传统的椎间盘层面轴位扫描与全腰椎容积扫描,比较扫描结果与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除了在L2L3段膨出的诊断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诊断突出及L1L3段膨出的诊断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诊断突出及L1L2、L3L2、L3L4、L4L4、L4L5、L5L5、L5S1段两种扫描方法诊断膨出和突出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扫描全腰椎容积扫描重建法在L1S1段两种扫描方法诊断膨出和突出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扫描全腰椎容积扫描重建法在L1L2段和L2L2段和L2L3段扫描出膨出和突出情况,而传统轴位扫描法在此段却未有发现。结论传统轴位扫描法与容积扫描重建法具有相同的诊断结果,但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个椎体缘的增生、椎管与椎间孔的骨性狭窄等方面具有优势,诊断范围显著优于传统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5.
徐津 《当代医学》2014,(7):108-108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1例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包括周围神经传导、F波、H反射及肌电图检查。结果81例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运动神经传导20例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基本正常。F波异常16例,H反射异常52例,73例肌电图出现异常。结论肌电图可作为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判断神经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后3、90、180 d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80 d时的优良率(89.6%,78/87例)高于术后3 d(75.9%,66/87例)、90 d(79.3%,69/87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0 d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方兵 《海南医学》2014,(5):679-681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表现和临床体征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排螺旋CT机行CT扫描,对CT影像中许莫氏结节、髓核是否经骨突出、髓核病变情况、矢状径大小、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在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及矢状面髓核突出大小等CT影像指标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髓核在水平面及额状位突出的大小和神经根受压方式等引起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的大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而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图像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滑动性腰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松动组22例和按摩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牵引和腰部按摩,按摩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1次腰部按摩,松动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滑动性神经松动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于治疗前、后1d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内收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患者疼痛、内收位直腿抬高角度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按摩组(P<0.05).结论 腰神经根滑动性松动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和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B)与硬膜外阻滞(ED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PVB治疗,B组30例采用EDB治疗,两组均用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与B组分别为96.7%(29/30例)和100%(30/30例),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EDB组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与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B与EDB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PVB操作简便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前对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Rdand-Morris问卷(Rd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干预组R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