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芩水提液(Scutellaria Baicalensis Water Extract,SBWE)对3T3-L1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以及脂联素(Adiponectin,ADP)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SBWE降脂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培养3T3-L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SBWE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诱导脂肪细胞分化成为成熟脂肪细胞,观察SBWE对脂肪形成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脂联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mRNA(Adipoq)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给予3T3-L1细胞0.01、0.1、1 mg?mL-1浓度的SBWE 24 h,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0.1、1 mg?mL-1浓度的SBWE能够降低3T3-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数量,并减少细胞内脂滴聚集,但无明显剂量依赖性;0.01、0.1 mg?mL-1浓度SBWE能显著提高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与空载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给予3T3-L1细胞0.1 mg?mL-1 SBWE 24 h,诱导前后的脂肪细胞Adipoq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5)。结论: SBWE可有效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增加脂联素基因表达,这可能是通过增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实现,这些为黄芩水提液减肥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35-2138
目的:通过研究祛湿活血方在脂肪细胞内外对脂联素多聚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祛湿活血方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对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在3T3-L1脂肪细胞中加入浓度为4、2、1、0.5、0.25、0.125、0.625 g/L的祛湿活血方中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高分子量脂联素,筛选合适的中药浓度;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ELISA检测TNF-α作用下的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并以Akt活化阻断剂AKTi VIII作阳性对照,用Westernblot分析祛湿活血方对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HMW脂联素、Dsb A-L、Akt、P-Akt、FOXO1、P-FOXO1的影响。结果:取祛湿活血方浓度0.5 mg/mL进行实验,ELISA结果显示:无论是3T3-L1脂肪细胞还是大鼠原代脂肪细胞,TNF-α明显抑制了HMW脂联素的分泌(P0.05),而加入祛湿活血中药后,HMW脂联素的分泌明显增加。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祛湿活血方组和Akt抑制剂组的HMW脂联素及Dsb A-L表达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祛湿活血方组和AKTi VIII组表达P-FOXO1、P-Akt水平降低,而FOXO1、Akt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祛湿活血方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多聚化脂联素的表达,其在细胞外机制主要与改善TNF-α对脂肪细胞分泌HMW的抑制以及在脂肪细胞内,直接抑制Akt/FOXO1的活化,上调Dsb A-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3T3-L1分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柚皮苷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柚皮苷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能抑制PPARγ2、C/EBPα基因的表达。结论柚皮苷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并能通过下调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桂皮醛(Cinnamaldehyde,CA)对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及脂肪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3T 3-L1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TG)及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并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脂肪细胞分化中关键基因及脂肪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CA对脂肪细胞的分化均表现为促进趋势,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增加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2(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p2)、CD36及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抵抗素(Resistin)等mRNA的表达。结论:CA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PARγ、C/EBPα的表达有关,因此,桂皮醛具有增加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女贞苷对AMPK[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的激活作用,探究其激活机制以及对脂联素高聚体组装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的女贞苷处理人胚肾细胞衍生株293T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通过HPLC检测细胞中AMP和AT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的含量。用女贞苷处理3T3-L1脂肪细胞,检测其对脂联素组装的影响。结果:女贞苷能够使293T细胞中AMPK磷酸化水平升高。经过女贞苷处理后,细胞中AMP与ATP浓度的比值(AMP/ATP比值)升高。当AMPK表达被沉默后,女贞苷对脂联素高聚体组装的促进作用被解除。结论:女贞苷能够通过提高细胞中AMP/ATP比值来激活AMPK,进而促进脂联素高聚体的组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部分丹参提取物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其调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结果:(1)丹参素高浓度组明显抑制模型细胞增殖,中、低浓度组可显著抑制其分化;(2)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明显抑制模型细胞的增殖,但对其分化无明显影响;(3)丹参素、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均明显抑制脂肪细胞Leptin的分泌;(4)丹参素对脂肪细胞分泌PAI-1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用不明显。结论:丹参提取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脂肪细胞,提示中药丹参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脂肪细胞而达到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3T3-L1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其调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三七总皂苷(5,50,100 μg·mL-1)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结果 三七总皂苷低、中浓度组对模型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 > 0.05),高浓度组能促进细胞的增殖(P < 0.05);中、高浓度组明显抑制模型细胞的分化,并能抑制PPARγ2、C/EBPα基因的表达(P < 0.01);药物对模型细胞分泌Leptin、PAI-1有明显抑制作用(P < 0.01)。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抑制其分泌因子而达到调脂作用,以中剂量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小檗碱和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分别经小檗碱及胰岛素处理后3T3 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水平改变,以β 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法RT PCR测定脂联素mRNA表达。结果:经小檗碱(10μmol·L-1)干预后3T3 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显著增加(P<0.05),加入胰岛素后脂联素的表达受到抑制,高浓度胰岛素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小檗碱使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的表达增加,而胰岛素可抑制小檗碱增加脂联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Resveratrol)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芦藜醇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添加100μmol·L~(-1)白芦藜醇处理48 h,继续培养6 d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Notch1,炎症相关基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瘦素(Leptin)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3T3-L1分化过程中白芦藜醇对MCP-1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白芦藜醇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脂肪细胞中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Notch1)mRNAs表达水平,抑制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合成;白芦藜醇可以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白芦藜醇致成熟脂肪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水平在第2天降低,但第4天升高。结论:白芦藜醇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C/EBPα和Notch1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白芦藜醇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CP-1的表达及分泌,及增加Leptin基因表达,调控炎症状态影响肥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虎杖苷分别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虎杖苷处理48 h,继续培养6 d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瘦素(Leptin)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3T3-L1分化过程中虎杖苷对MCP-1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PD显著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PD抑制3T3-L1细胞分化;低剂量PD(20μmol·L~(-1))导致脂肪细胞中分化相关基因PPARγmRNA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高剂量PD(100μmol·L~(-1))对于PPARγmRNA表达水平影响不明显,不过可以使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升高。添加低剂量和高剂量的PD导致成熟脂肪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PD可以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D通过抑制脂肪细胞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表达及分泌,及增加Leptin基因表达,可能可以通过调控炎症状态影响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白介素-6(IL-6)诱导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IL-6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以20μg·L-1IL-6培养48 h,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50μmol.L-1)和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10,20,50μmol.L-1),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消耗量,观察小檗碱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鉴定IR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及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及吡格列酮组均能显著增加葡萄糖消耗量及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小檗碱可增加白介素-6诱导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葛根素(Pur)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Pur干预3T3-L1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成脂的影响;地塞米松诱导3T3-L1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不同浓度Pur进行干预,测定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结果:Pur(3~300μmol/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ur(30~300μmol/L)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状态下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Pur能够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状态下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黄酸(1,8-dihydroxy-3-carboxyanthraquinone,Rhein,Rh)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大黄酸降脂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噻唑蓝法(MTT)研究大黄酸(5、10、20、40、80、160μM)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大黄酸(20、40、80μM)干预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分析大黄酸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滴积累的影响;生化法检测大黄酸对3T3-L1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影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C/EBPα)、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黄酸160μM对3T3-L1前脂肪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大黄酸20、40、80μM剂量依赖地降低3T3-L1脂肪细胞中脂滴的积累,同时显著降低3T3-L1脂肪细胞中TG含量,并且下调3T3细胞中脂肪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FAS mRNA的表达。结论:大黄酸能够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降低细胞内TG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脂肪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FA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蜀葵花中富含黄酮类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等作用。该文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异槲皮苷(HY)、金丝桃苷(JY)、槲皮素(QT)、槲皮素-3'-O-葡萄糖苷(QG)、棉皮素-8-O-β-葡萄糖醛酸(GG)给药组,BC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荧光定量q PCR检测PPARγ,C/EBPα,SREBP-1,脂联素,内酯素,抵抗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种黄酮类化合物5μmol·L-1浓度时可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0μmol·L-1时可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5种黄酮类化合物100μmol·L-1给药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显著上升(P0.01),PPARγ,C/EBPα,脂联素表达明显增加(P0.01),SREBP-1,抵抗素,内酯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促使脂肪细胞分化。研究表明,HY,JY,QT,QG,GG能调控前脂肪细胞增殖,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因子PPARγ,C/EBPα,SREBP-1,脂联素,内酯素,抵抗素的表达,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葡萄糖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芦丁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和油红O染色法,选用罗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芦丁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于510 nm波长下测定芦丁对脂含量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芦丁对分化的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影响。结果芦丁在0.5μmol/L和1μmol/L两个浓度下均能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提高脂含量,并促进了葡萄糖吸收。结论芦丁能够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并促进了分化的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增殖、糖代谢及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影响;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小檗碱进行干预,用RT-PCR检测GLUT4 mRNA的表达。结果:在DMEM高糖培养基中,小檗碱可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3T3-L1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使3T3-L1前脂肪细胞及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呈明显量效关系,同时小檗碱组GLUT4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脂肪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且小檗碱能上调脂肪细胞GLUT4 mRNA的表达,这提示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Nrf2/HO-1信号通路和脂肪生成转录因子的影响。方法:按文献介绍的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然后分别用红景天苷(50和100μM)、吡格列酮(100μM)及红景天苷(100μM)与HO-1抑制剂ZnPP(3μM)共同处理3T3-L1细胞7天,分别于2、5、7天后进行胞内脂质含量测定,7天后进行胞内TG含量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PARγ、C/EBPα、SREBP-1c、aP2、adiponectin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和胞核中Nrf2及细胞中HO-1蛋白表达。结果:红景天苷(50和100μM)可显著抑制胞内脂质的积聚和TG生成,降低脂肪生成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SREBP-1c、aP2、adiponectin mRNA表达,抑制Nrf2核易位,上调HO-1蛋白表达,且量效关系明显;当与ZnPP联用后,上述作用被明显削弱。结论:红景天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及抑制PPARγ、C/EBPα、SREBP-1c、aP2、adiponectin等脂肪生成转录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5,(5)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NF-κB表达和脂联素、抵抗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建立IR细胞模型,将脂肪细胞分为正常组(基础培养液加10%空白组血清培养正常脂肪细胞)、模型组(基础培养液加10%空白组血清培养IR脂肪细胞)、健脾化痰组(基础培养液加10%健脾化痰组血清培养IR脂肪细胞)和吡格列酮组(基础培养液加10%吡格列酮组血清培养IR脂肪细胞),培养48 h,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脂联素和抵抗素量,RT-q PCR检测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和脂联素含有量显著降低(P0.05),抵抗素含有量显著升高(P0.05),NF-κB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组和吡格列酮组葡萄糖消耗量和脂联素含有量明显升高(P0.05),抵抗素含有量显著降低(P0.05),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 NF-κB、脂联素和抵抗素参与IR发生,健脾化痰方可能通过抑制IR脂肪细胞NF-κB异常表达,增加脂联素分泌、减少抵抗素分泌,改善I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滴堆积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分别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分析穿心莲内酯对脂滴形成的作用,并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表达分析穿心莲内酯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穿心莲内酯剂量依赖降低脂滴堆积,在30μmol/L可显著降低PPARγ和C/EBPα表达(P0.01),无显著的细胞抑制作用(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通过降低PPARγ-C/EBPα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脂滴过度堆积,具有潜在的减轻肥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荷叶水提物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白介素-6(IL-6)信使核糖核酸(mRNA)、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荷叶水提物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IL-6 mRNA、TNF-αmRNA的表达,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其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分数的荷叶水提物均能抑制3T3-L1细胞增殖,且呈现量-效关系;1 g/L荷叶水提物可增高3T3-L1成熟脂肪细胞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降低3T3-L1前体脂肪细胞TNF-αmRNA的表达;还可以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凋亡。结论:荷叶水提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而影响脂肪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