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滴堆积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分别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分析穿心莲内酯对脂滴形成的作用,并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表达分析穿心莲内酯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穿心莲内酯剂量依赖降低脂滴堆积,在30μmol/L可显著降低PPARγ和C/EBPα表达(P0.01),无显著的细胞抑制作用(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通过降低PPARγ-C/EBPα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脂滴过度堆积,具有潜在的减轻肥胖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分泌细胞因子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该实验主要研究小檗碱对脂肪胰岛素抵抗(IR)细胞PPARγ和脂肪分泌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分子机制及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的应用优势。该实验采用ddPCR绝对定量分析简单直观确定合适的内参基因,ddPCR和荧光定量法(qPCR)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剂量(10,20,50,100μmol·L-1)小檗碱干预IR 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脂联素、抵抗素和瘦素mRNA表达;加入GW9662研究PPARγ和脂联素mRNA表达的内在关联。ddPCR结果发现β-actin在脂肪细胞中表达稳定,适合作为内参基因对定量PCR数据标准化。ddPCR和qPCR方法均显示与IR模型组相比,10,20,50,100μmol·L-1小檗碱呈现剂量依赖降低脂联素mRNA表达(P0.01)。对于PPARγ,qPCR显示20,50,100μmol·L-1小檗碱呈现剂量依赖降低其表达(P0.01),而ddPCR仅在50,100μmol·L-1降低其表达(P0.05)。PPARγ特异拮抗剂GW9662干预实验表明脂联素基因表达受PPARγ直接调控(P0.05)。ddPCR探针法检测到各剂量小檗碱均剂量依赖显著降低抵抗素和瘦素mRNA表达(P0.01)。结果揭示小檗碱调节脂联素起到胰岛素增敏作用并非通过PPARγ依赖途径在转录调控水平上调脂联素表达,推测可能是在翻译后调控水平上调高聚体脂联素比例。小檗碱下调抵抗素和瘦素表达减轻脂解改善IR。ddPCR比qPCR具有更好线性范围和灵敏度,对低丰度表达基因检测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采用油红O脂肪染色观察及评价细胞分化情况;异丙醇萃取法、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分析不同浓度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合成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关键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转录因子C/EBPβ、C/EBPα、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0.9g/kg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采用"鸡尾酒法"成功诱导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干预前脂肪细胞,分化后胞浆中脂滴数量显著性降低。脂滴中TG含量显著性下降,C/EBPβ、C/EBPα、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C/EBPα和C/EBPβ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通过检测葛根对胰岛素抵抗(IR)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甘油三脂(TG)含量及PPARγ,ADPN,GLUT4,LPL,FABP4,FASn表达量的影响来探讨葛根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脂肪IR的作用机制。先采用3T3-L1前脂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地塞米松诱导建立IR模型,将脂肪细胞分为正常组,IR模型组,罗格列酮阳性组,低、中、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组,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GOD-POD)法检测细胞培养液葡萄糖含量和甘油磷酸氧化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GPO-POD)法测定胞内TG含量,荧光定量q PCR检测PPARγ,ADPN,GLUT4,LPL,FABP4(a P2),FASn基因mRNA水平。结果显示1μmol·L~(-1)地塞米松作用3T3-L1脂肪细胞96 h,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P0.01),胞内TG含量增加(P0.01),由此确认建立IR模型;与IR组比较,葛根含药血清干预IR细胞24 h葡萄糖消耗量上升(P0.01),胞内TG含量降低(P0.01),中、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组升高PPARγ,ADPN和GLUT4表达(P0.01),PPARγ与后两者基因表达呈现一致性。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仅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显著升高LPL表达(P0.05);各剂量葛根含药血清下调FABP4表达(P0.01);中、高剂量的葛根含药血清上调FASn基因表达(P0.01)。该实验表明葛根提高IR-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降低细胞内TG积聚,干预多个重要糖脂代谢基因,推测以PPARγ为中心多靶点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脂肪IR。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Nrf2/HO-1信号通路和脂肪生成转录因子的影响。方法:按文献介绍的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然后分别用红景天苷(50和100μM)、吡格列酮(100μM)及红景天苷(100μM)与HO-1抑制剂ZnPP(3μM)共同处理3T3-L1细胞7天,分别于2、5、7天后进行胞内脂质含量测定,7天后进行胞内TG含量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PARγ、C/EBPα、SREBP-1c、aP2、adiponectin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和胞核中Nrf2及细胞中HO-1蛋白表达。结果:红景天苷(50和100μM)可显著抑制胞内脂质的积聚和TG生成,降低脂肪生成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SREBP-1c、aP2、adiponectin mRNA表达,抑制Nrf2核易位,上调HO-1蛋白表达,且量效关系明显;当与ZnPP联用后,上述作用被明显削弱。结论:红景天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及抑制PPARγ、C/EBPα、SREBP-1c、aP2、adiponectin等脂肪生成转录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白介素-6(IL-6)诱导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IL-6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以20μg·L-1IL-6培养48 h,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50μmol.L-1)和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10,20,50μmol.L-1),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消耗量,观察小檗碱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鉴定IR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及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及吡格列酮组均能显著增加葡萄糖消耗量及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小檗碱可增加白介素-6诱导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皮醛(Cinnamaldehyde,CA)对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及脂肪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3T 3-L1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TG)及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并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脂肪细胞分化中关键基因及脂肪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CA对脂肪细胞的分化均表现为促进趋势,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增加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2(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p2)、CD36及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抵抗素(Resistin)等mRNA的表达。结论:CA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PARγ、C/EBPα的表达有关,因此,桂皮醛具有增加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3T3-L1分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柚皮苷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柚皮苷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能抑制PPARγ2、C/EBPα基因的表达。结论柚皮苷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并能通过下调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分化。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5)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NF-κB表达和脂联素、抵抗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建立IR细胞模型,将脂肪细胞分为正常组(基础培养液加10%空白组血清培养正常脂肪细胞)、模型组(基础培养液加10%空白组血清培养IR脂肪细胞)、健脾化痰组(基础培养液加10%健脾化痰组血清培养IR脂肪细胞)和吡格列酮组(基础培养液加10%吡格列酮组血清培养IR脂肪细胞),培养48 h,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脂联素和抵抗素量,RT-q PCR检测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和脂联素含有量显著降低(P0.05),抵抗素含有量显著升高(P0.05),NF-κB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组和吡格列酮组葡萄糖消耗量和脂联素含有量明显升高(P0.05),抵抗素含有量显著降低(P0.05),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 NF-κB、脂联素和抵抗素参与IR发生,健脾化痰方可能通过抑制IR脂肪细胞NF-κB异常表达,增加脂联素分泌、减少抵抗素分泌,改善I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Resveratrol)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芦藜醇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添加100μmol·L~(-1)白芦藜醇处理48 h,继续培养6 d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Notch1,炎症相关基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瘦素(Leptin)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3T3-L1分化过程中白芦藜醇对MCP-1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白芦藜醇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脂肪细胞中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Notch1)mRNAs表达水平,抑制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合成;白芦藜醇可以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白芦藜醇致成熟脂肪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水平在第2天降低,但第4天升高。结论:白芦藜醇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C/EBPα和Notch1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白芦藜醇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CP-1的表达及分泌,及增加Leptin基因表达,调控炎症状态影响肥胖。  相似文献   

11.
李清  李标  郭顺星 《中草药》2017,48(12):2502-2508
目的克隆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HMGS)基因DnHMG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DnHMGS基因cDNA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域等特征;用DNASTAR、MEGA软件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结果 DnHMGS基因全长为1 816 bp(GenBank注册号KX789180),编码一条由47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52 458.47,等电点5.98。DnHMGS蛋白具有植物HMGS酶的典型结构域和活性中心,与凤梨、稻、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近。DnHMGS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接菌前,DnHMGS转录本在金钗石斛叶中的表达量最高,为根、茎中的2倍以上。但接菌后DnHMGS基因表达情况转变为茎叶根。结论首次从金钗石斛中克隆得到HMGS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的分子鉴定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金钗石斛萜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作用及菌根真菌影响石斛碱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药用植物滇龙胆中克隆得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A reductase,HMGR)基因的c DNA全长,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对其进行定量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PCR扩增克隆得到滇龙胆HMGR基因c DNA全长。构建p EASY-E1-HMGR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克隆到的c DNA序列并预测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析滇龙胆根、茎、叶在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HMGR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出两组HMGR基因,其中一组HMGR c DNA全长1 747 bp,开放阅读框长1 697 bp,编码565个氨基酸,定名为GRHMGR-1;另一组HMGR c DNA全长1 731 bp,开放阅读框长1 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定名为GRHMGR-2。SDS-PAGE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表达目的蛋白。Blastp发现,GRHMGR-1,GRHMGR-2与同属植物黄龙胆、秦艽的亲缘关系最为相近。结构分析显示都含有2个HMG-CoA结合位点,2个NADPH结合位点,预测都定位于内质网上。HMGR在滇龙胆根、茎、叶这4个不同发育期均有表达,表达量最高的是叶。结论:首次从滇龙胆中克隆到可能编码HMGR酶的基因,可为深入探讨滇龙胆龙胆苦苷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正丁基苯酞(NBP)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3-正丁基苯酞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用量对3-正丁基苯酞吸收的影响.结果:在1,10,100 mg·L-1药物质量浓度对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明显影响;灌流液中随HPCD用量的增加对NBP在大鼠肠黏膜的吸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NBP在各肠段的吸收均呈被动扩散机制,NBP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HPCD的加入对NBP在大鼠肠黏膜的吸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克隆霍山石斛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DhUF3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培育高黄酮含量的霍山石斛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前期霍山石斛转录组数据筛选出的基因DhUF3GT,克隆该基因,并对cDNA的核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构建DhUF3GT-pET28(a)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霍山石斛DhUF3GT基因cDNA序列有1289 bp,包含一个长度为123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2个氨基酸,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OM46082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hUF3GT蛋白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5.668 KD,等电点(PI)为5.98,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两个糖基化位点,不含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系统进化树表明,该序列与同科植物铁皮石斛同源性最高,具有UGT家族的“PSPG Box”保守区域。SDS-PAGE电泳显示,成功表达出原核重组蛋白DhUF3GT-pET28(a)。结论 成功克隆出霍山石斛DhUF3GT基因序列,并获得其序列特征及原核表达蛋白,这有助于霍山石斛DhUF3GT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及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的阐明。  相似文献   

15.
张萍  刘迪秋  葛锋  赵恒伟 《中草药》2014,45(18):2684-2690
目的克隆三七总皂苷甲羟戊酸合成途径中的1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MGR蛋白的功能及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同属人参的HMGR基因全长序列(登录号GU565097.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以三七愈伤组织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三七HMGR(命名为PnHMGR)基因的cDNA序列大小为1 893 bp,该序列与人参、刺五加和杜仲中HMGR基因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8%、93%、80%,且含有大小为1 725 bp的开放阅读框,经Genbank查询为一新的cDNA。生物信息学预测PnHMGR基因编码蛋白包含2个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HMGR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PnHMGR基因在三七细胞生长30 d表达量最高。结论首次从药用植物三七中克隆得到HMG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鉴定PnHMGR的功能和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研究苷V生物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时空表达特性。方法克隆罗汉果看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微管蛋白(α-tubulin)、肌动蛋白(β-actin)和泛素(UBQ5)的基因片段,评价了4个基因在不同部位(叶、茎和果)及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稳定性,筛选内参基因,分析HMGR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 UBQ5表达最稳定,适宜作为内参基因;叶片的HMGR相对表达量较低,茎和果实相对表达量较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HMGR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然后再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式变化,70 d后HMGR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是5、30、10、50 d。结论 UBQ5是适宜的内参基因。叶片、茎和果实中,HMGR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明显。果实发育不同时期,HMGR的相对表达量呈波动式变化,与苷V合成积累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7.

Ethnopharmacological importance

Cecropia obtusifolia Bertol (Cecropiaceae) is a plant extensively used for the empirical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México. Although some of its hypoglycemic principles have been describe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remain unclear.

Aim of th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anti-diabetic mechanisms of Cecropia obtusifolia aqueous extract (CAE) and its active compound chlorogenic acid (CGA).

Materials and methods

Non-toxic concentrations of CAE and CGA were assayed on the adipogenesis and 2-NBDglucose uptake in 3T3-F442A murine adipocytes.

Results

Added to adipogenic medium, CAE 70 μg/ml induced a modest increment (20%) in 3T3 adipogenesis whereas CGA did not affect adipogenesis at any of the tested concentrations (0.1–100 μM). Both preparations stimulated 2-NBDG uptake in adipocytes by 51% (CAE) and 176% (CGA) in the absence of insulin, and by 174% (CAE) and 404% (CGA) in the presence of the hormone. CAE and CGA also stimulated the 2-NBDG uptake in insulin-resistant 3T3 adipocytes by 35% and 14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shown by insulin-sensitive adipocytes stimulated by the hormone. The potency of CGA to stimulate 2-NBDG uptake was comparable to the anti-diabetic drug rosiglitazone.

Conclusion

Cecropia obtusifolia and CGA exert their anti-diabetic effects stimulating glucose uptake in both insulin-sensitive and insulin-resistant adipocytes without appreciable pro-adipogen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薛栋升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0):791-794
 目的 筛选和选育拆分3-苯基缩水甘油酸己酯生产(2R,3S)-3-苯基缩水甘油酸己酯的菌株。方法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结果 筛选得到类产碱假单胞菌,诱变的一株正突变株对映体过量值达100%,产率达82%的菌株。 结论 类产碱假单胞菌高效拆分3-苯基缩水甘油酸为ABT-770中间体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克隆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中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NRAMP)的编码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从黄连基因组中比对NRAMP3基因,并根据比对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的黄连NRAMP3编码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PCR技术对黄连NRAMP3基因进行时空表达分析。结果 得到黄连NRAMP3基因cDNA序列,全长1617 bp,编码538个氨基酸,通过与GenBank上的其他蛋白序列比对,将其命名为CcNRAMP3;序列分析显示,黄连NRAMP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一个典型的NRAMP结构域(PF01566),有12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液泡膜上,具有疏水性强的特点。二级结构中肽链构象主要包括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两部分;三级结构模型具有葡萄球菌锰转运突变体(MntH)的晶体结构。利用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推测它可能具有转运重金属元素Cd功能。对黄连NRAMP3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表明,CcNRAMP3基因在黄连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遭受镉胁迫时,在须根中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该基因很可能主要在根部对镉进行响应并发挥作用。结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克隆得到黄连NRAMP3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这些结果将为黄连NRAMP3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其对镉转运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族药阿里红中主要活性成分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3-keto-DS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组织分布状况。方法:健康大鼠按12.5 mg·kg~(-1)灌胃及5 mg·kg~(-1)尾静脉注射给予3-keto-DSA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3-keto-DSA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大鼠按25 mg·kg~(-1)灌胃给予3-keto-DSA后,研究该成分在主要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keto-DSA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吸收半衰期(t_(1/2ka))0.381 h,分布半衰期(t_(1/2α))0.415 h,表明口服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较快;达峰时间(t_(max))0.690 h,最大血药浓度(C_(max))0.059 mg·L~(-1),消除半衰期(t_(1/2β))3.852 h,绝对生物利用32.84%。大鼠按25 mg·kg~(-1)口服3-keto-DSA后,主要组织中该成分的达峰时间约30 min,达峰时,各组织中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肝脾心肾,3 h后接近完全消失。结论:3-keto-DSA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快,生物利用度低,并且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