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抗凝及降脂效果.方法:将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丹参粉针抗凝及降脂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辛伐他汀降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纤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脂和凝血纤溶及血液流变学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粉针能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脂及高凝状态,提高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杏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6例PNS患儿使用银杏注射液加速尿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尿量、体重,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纤溶活性等指标.结果 PNS患儿经用银杏注射液加速尿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尿量、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血浆D-二聚体(DD)等纤溶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银杏注射液和速尿联合治疗PNS,既可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又有降低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脓毒症凝血纤溶失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4.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探讨老年人凝血功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活动期UC患者60例(UC组),随机选取28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32例进行非抗凝治疗,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中D-d、APTT及FIB水平,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计算临床活动性指数,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C组D-d及FIB明显增高(P<0.05),APTT明显降低(P<0.05)。抗凝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中D-d及FIB与抗凝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非抗凝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抗凝治疗组临床活动性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非抗凝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APTT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UC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UC患者可适当进行抗凝治疗;D-d、FIB可作为判定UC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658-661
目的:分析阿魏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NS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及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抗凝、调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凝血、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lb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24hUPQ、Scr及BU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T、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FIB、D-D含量及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黏度、ARB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及CD8~+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比值、IgG、Ig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通过改善PN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变特征,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并提高其免疫功能,有效恢复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谢静  呼小龙 《吉林医学》2012,33(17):3661-366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12 d,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指标略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高粘高凝状态;而银杏达莫治疗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指标明显改善(P<0.05),显示其有效改善患者的高粘高凝状态。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合用银杏达莫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高粘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肿瘤DIC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Fbg、APTT、PT、FD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4%、4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DIC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桂芳 《当代医学》2008,(18):144-145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干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妊高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含量并与20例正常孕妇及20例育龄健康非孕妇比较分析.结果:妊娠期PT、APTT均缩短,且妊高征患者与非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孕妇t-PA均明显升高(P<0.001),但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娠期Fbg明显升高(P<0.01);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FDP有明显差异(P<0.01、P<0.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行凝血和纤溶系统检测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血栓前体蛋白与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前后测定血中血栓前体蛋白(TPP)与D-二聚体(D-Dimer)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NS病随机分治疗组12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潘生丁、速尿抗凝利尿治疗.对照组12例用潘生丁、速尿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分别检测血浆中TPP与D-Dimer的水平变化及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中TPP与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治疗组抗凝利尿治疗4周后二项指标水平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蛋白轻度增加,血脂稍有减低.两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中TPP与D-D水平能较好的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高凝状态及抗凝治疗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老年CHF并 MOF患者凝血纤溶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正常对照组,62例老年CHF及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并将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能量合剂)、依那普利组(常规治疗+依那普利)22例、氯沙坦组(常规治疗+氯沙坦)22例.3组共治疗1个月.对照组与3个随机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的检测.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CHF、老年CHF并MOF患者D-D,Fg,PAI-1,AngⅡ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②常规治疗组D-D,Fg,t-PA,PAI-1,AngⅡ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PA活性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各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PA活性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依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HF并MOF患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功能紊乱,随着器官衰竭数目的 增多,凝血纤溶活性紊乱越明显.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能改善老年CHF并MOF患者的凝血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黄惠梅  王焱  李飞  包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80-138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PNS分为LMWH治疗组和对照组即常规治疗组,予以比较。结果:LMWH治疗组较对照组4周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增高,总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尿蛋白明显下降,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LMWH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小儿PNS的高凝状态,对其疾病的尽快缓解有重要意义,且副作用少,出血风险小,其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胡建华 《中外医疗》2010,29(32):121-12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PNS随机分为2组,在PN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次,加入5%葡萄糖2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AXa/次,皮下注射,1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2组组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有效改善PNS的高凝状态,两者疗效近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硫酸镁对慢性肺心病(肺心病)加重期血小板、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以及动脉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83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3例和对照组(B组)40例.B组给予吸氧,控制感染,支气管解痉,祛痰,止咳平喘,纠正并发症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25%硫酸镁1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1疗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B两组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并与2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GMP-140、TAT、PAI-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高凝、纤溶活性降低.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硫酸镁治疗:A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P<0.01).动脉血气主要指标变化A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 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处于高凝、血栓前状态,低分子肝素钙与硫酸镁具有改善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高凝低纤溶活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同时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对于治疗肺心病心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志国  张大钧 《吉林医学》2013,(29):6035-6036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抗凝剂治疗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纤溶酶联合抗凝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脏多普勒检查提示治疗后肺动脉高压明显改善。结论: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效性和安全.方法 24例伴高凝状态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盐酸溴已新、喘定,低子量肝素钙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钙皮下注射每次4100IU,每日2次,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浆Fxa、FⅡa活性、D-二聚体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组3例出现皮下瘀斑.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钙可缓解肺源性的高凝状态,而且出血危小,无需特殊监护,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配合综合治疗在PNS应用.方法 将172例PN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在临床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判定上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应用抗凝低分子肝素可降低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在PNS应及早应用,持续应用.可作为PNS 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参数以及纤溶参数变化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组成妊娠糖尿病组,而后将同期于我院门诊产检的200名健康孕妇资料组成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原Ⅲ(AT-Ⅲ)]。结果妊娠糖尿病组PDW、MPV值均高于对照组,PL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PT、APTT、AT-Ⅲ值均低于对照组,FIB、D-D、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液水平处于高凝状态,而检测血小板、凝血、纤溶指标利于临床防治产科相关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PN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激素和转染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每日皮下注射2075-6150IU,观察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结果:LMWH治疗组8周临床缓解率96.2%,尿蛋白下降明显,治疗缓解时间缩短,血组织纤溶酶(t-PA)活性增强,D-二聚体水平增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血胆固醇下降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功能(Ccr)、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激素联合LMWH治疗PNS可有效地减少尿蛋白,缩短病程,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促进纤溶、溶栓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在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比较氯沙坦与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同时血液高凝状态也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无 1例出现瘀斑。结论 :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疗效 ,并且具有出血危险性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