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谓阳明病?历代伤寒注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大致不外以下两种:一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即胃肠实热证。二指阳明病包括胃肠实热证、虚寒证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如此解释“阳明病”,均未能尽发仲景蕴旨。《伤寒论》原文32、33条的“太阳与阳明合  相似文献   

2.
历代伤寒注家对《伤寒论》中“胃家实”之注释有两大失误,一是未能考文理以明医理;二是误将“胃家实”当代阳明病病机。三种不在的阳明病,而“胃家实”乃是阳明本经所发阳明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阳明篇的提纲。其中“胃家实”的含义从成无己、柯韵伯等众医家至今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皆宗《内经》“邪气盛则实”之义解释为阳明病病机。如柯韵伯云:“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而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伤寒论选读》亦云:“阳明病是由胃家实形成的。”对这种解释,笔者质疑有三。一、《伤寒论》其它五经提纲条文皆是总  相似文献   

4.
问: 1.“真寒假热”与“亡阳”,“真热假寒”与“亡阴”,二者在病理上,症状上,应如何鉴别?重点抓那些问题? 2.“亡阳”与“亡阴”的汗如何从症状鉴别?病理如何? 3.“虚阳外越”与“孤阳外越”应怎样理解? 读者:颜燕艮等答:“真寒假热”是指体内阴寒(寒邪)过盛,把阳气格拒于体表出现假热的一种症状,所以又称“阴盛格阳”。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正气不支,则虚阳被迫发泄于体外,此时阴液亦困虚阳外越而随之外脱,叫做“亡阳”。头额不断出冷汗是“亡阳”主要  相似文献   

5.
贵刊1981年1期刊登了杨秀民同志撰写的《实则未必阳明,虚则未必太阴》一文,(以下简称“杨文”)读后很受启发。笔者对文中某些观点,尚有不同见解,故呈管见进一步探讨之。“杨文”认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对于《伤寒论》阳明病和太阴病是适用的,但对于阳明,太阴所相应的脏腑病证则欠妥,提出“实则未必阳明,虚则未必太阴”的质疑。前者适用,后者“未必”,其理由有三。1.六经病和脏腑病两  相似文献   

6.
“阳明病法多汗”一语出自《伤寒论》第196条。若正确理解此句,首先应对“阳明病法多汗”之“法”字有一个正确释义,再结合阳明病之病机分析,才能弄懂其准确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阳明病阳明病分表里两证,表证即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主,里证即阳明府证,以承气汤证为主,必须细辨。表证阳明表证即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主。但有纯实与兼虚之分,纯实如白虎汤证,兼虚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等。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病属“胃家实”,“胃家实”是概括阳明病的“经证”和“府证”而言。凡伤寒病热盛化燥的则病人阳明,其  相似文献   

8.
形成阳明病的共同基础是“胃家实”。“胃家实”而感受寒邪则形成太阳阳明;“胃家实”而感受热邪则形成正阳阳明。“太阳阳明”的实质属于“表里同病”,由于“胃家实”的程度不同,感受寒邪以后形成太阳阳明的具体机理可以分四种情况。太阳阳明的治疗应遵循《伤寒论》表里同病时先后缓急的原则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手足汗出是指手足出汗,相对应身体其他部位不出汗或汗出不明显而言。具体汗出的部位是在两腕关节至五指端、两踝关节至五趾端。在《伤寒论》中论及手足汗出的条文有3条: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溅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染染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第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溅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相似文献   

10.
<正> “痰”和“饮”都是人体的病理变化的产物,“夫痰者,津液之异名也”,由于某种原因,使人体津液不能正常的运行,造成人体体液的贮留,聚而为痰为饮。一般来讲,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属阳,饮属阴,但在临床上往往痰饮并见,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故统称为“痰饮”。痰饮之为病,千变万化,其状不一,古人云:“怪病多屑痰”。痰饮之为患,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一般来讲,若因风因热。随气逆而蒸于上则使人头目眩晕、耳鸣、口眼颤动。若填塞胸中,则胸闷胁痛,甚则昏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