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48例HC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行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随访3年。结果 观察组切缘肿瘤细胞阳性率为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x2=5.804,P=0.016);两组围术期胸腔积液、发热、切口感染、胆漏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8.6%、94.6%和90.5%,与对照组的95.9%、93.2%和86.5%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 a生存率为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观察组3 a肿瘤复发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P<0.05)。结论 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比,采用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实现肿瘤切缘的可视化,保证肿瘤切缘安全,有利于提高HCC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对照组25例采取局部肝段或肝叶切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及残石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肝功能受损程度及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胆漏及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利用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治疗未合并肝脏病理性改变的肝胆管结石,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符合胆道生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5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8/2009-11行肝切除的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精细肝切除组)53例,传统肝切除术(传统肝切除组)7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切缘癌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233.2 min±90.2 min vs 138.4 min ±42.0 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缘癌残留率低(1.9%vs13.9%,P<0.05),住院时间短(12.2d±2.1dvs14.7d±3.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4.8U/L±127.4U/Lvs714.6U/L±216.4U/L,P<0.05)、总胆红素水平低(25.3μmol/L±8.0μmol/Lvs 33.0μmol/L±10.0μmol/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9.4% vs23.6%,P<0.05).34例随访1年以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8.3%vs40.9%,P<0.05),1年生存率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相比传统的肝切除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老年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7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97例肝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8例归入A组,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69例归入B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1%(2/28),B组为10.1%(7/69),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B组为11.6%(8/6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1.7±8.2)d(16~46 d),B组为(10.2±6.0)d(10~31 d),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减少失血量,同时注意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方可积极行肝叶切除术,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蒋雷  陈燕凌  蔡欣然  洪海杰  潘韡  李戈  林圣哲  曹振军 《肝脏》2020,(4):359-361,368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及仿真肝切除系统用于肿瘤右半肝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右半肝手术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随机分2组,三维重建组14例,对照组1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顺利,术中无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三维重建组均无发生肝功不全、肝衰竭、胆汁漏等并发症;对照组中仅1例发生术后一过性肝功能不全。患者手术时间三维重建组为(54.9±5.7)min,对照组为(73.7±7.3)min;术中出血量三维重建组为(124.3±25.2)mL,对照组为(248.0±65.9)mL;术后ALT三维重建组为(124.3±25.2)U/L,对照组为(411.1±95.7)U/L;术后住院时间三维重建组为(6.6±2.2)d,对照组为(8.5±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仿真肝切除系统可以准确重建肝内脉管走行及其与肿瘤的三维关系,精确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和肿瘤体积,为肿瘤右半肝切除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降低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肿瘤右半肝切除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时间窗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于患者入院24h内行急诊肝切除术,对照组于患者入院1周后行延期肝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死亡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肝衰竭、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住院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3.33%、6.67%、3.33%,对照组分别为3.33%、3.33%、6.67%、3.3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率为16.67%,对照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累积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短期疗效优于延期肝切除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95例,其中47例接受TACE治疗,48例在TACE治疗后1月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根除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病灶清除率、术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68.8%,均显著高于TACE组的53.2%、61.7%和46.8%(P<0.05),术后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ACE组(P<0.05);TACE组患者术后出现肺栓塞5例,肿瘤破裂出血2例,肺部感染3例,而联合组出现肺栓塞2例,肝断面胆瘘1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P<0.05)。结论 在TACE术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PLC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管高位切除及联合肝切除、肝肠吻合术及姑息性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切除率为72.4%(63/87),姑息性引流率为27.6%(24/87)。术后病理结果均回报为胆管细胞癌,63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R0)占69.8%(44/63),姑息性切除(R1、R2)占30.2%(19/63),姑息性引流24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例(2.3%),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13例(14.9%),术后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4.6%),其他并发症如发生腹腔出血3例(3.4%),腹腔感染5例(5.7%),肝性脑病8例(9.2%),胸腔积液7例(8.0%),切口感染或裂开者6例(6.9%)。随访患者5年,根治性切除术组的患者5年生存率(28.4%)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4.1%)及姑息性引流组(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复杂,连同尾状叶的左、右半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并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外科治疗与预后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癌55例,并对其不同的手术方法与生存情况进行了随访、比较。结果本组上、中、下段胆管癌分别占43.6%,21.8%,34.6%;有42例得到病理诊断,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癌肿根治性切除11例(26.2%),“减黄”手术30例(包括胆肠内引流14例,外引流16例),单纯剖腹、PTCD 和非手术治疗分别为1,6,7例。48例得到了1—62个月的随访(87.3%),平均生存时间10.8±9.7月,;其中癌肿根治性切除组生存时间最长(21.4±16.7月。P<0.01),生存率最高(P<0.05);胆肠内引流组的生存时间(12.2±6.8月)和生存率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外引流与单纯剖腹、永久 PTCD、保守治疗组间及术前是否施行 PTCD 间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组肝外胆管癌的治疗,以癌肿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最好,胆肠内引流组次之。作者认为,对有条件的肝外胆管癌,应争取早期作肿瘤根治性切除 胆管空肠吻合,并酌情切除受累肝脏;即使无根治条件,亦应尽可能作胆肠内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106.7±29.8)min、(261.7±64.2)mL和(15.5±3.5)d,显著长于或多与对照组【分别为(64.3±27.7)min、(190.3±49.0)mL和(10.2±2.3)d, P<0.05】; 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8.0±5.9)mg/L和(99.6±1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2±5.1)mg/L和(83.6±9.8)μg/L,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术后两组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13.3%,P>0.05);术后6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在随访12个月末,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采取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其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及多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结果观察组在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腹水发生率为4.3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7.39%、胆漏发生率为6.52%,观察组腹水发生率为2.1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35%,胆漏发生率为2.17%,两组腹水、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为(489.32±230.14)ml与实际切除肝体积(489.36±230.09)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前安全评估,定位关键解剖部位,实时导航手术,利于术中精细操作,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及肝移植中心行手术切除及射频消融术的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的符合米兰标准的15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110例,射频消融4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分析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肿瘤分化程度与微脉管侵犯的关系。结果射频消融组患者血红蛋白、Alb较手术切除组低(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较手术切除组短(P<0.05)。手术切除组与射频消融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5%、55.2%、28.8%和83.3%、50.0%、26.5%,χ2=1.161,P=0.281;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4%、42.5%、21.9%和79.2%、37.5%、11.0%,χ2=1.771,P=0.183)。无微脉管侵犯者与有微脉管侵犯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6%、59.1%、31.8%和94.1%、33.1%、10.1%,χ2=4.250,P=0.039;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1%、48.1%、25.0%和82.4%、17.6%、6.1%,χ2=8.120,P=0.004)。低分化肝癌与非低分化肝癌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33.7%、4.1%和96.1%、64.5%、39.0%,χ2=19.092,P<0.0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4%、10.3%、3.2%和89.5%、56.6%、31.4%,χ2=25.973,P<0.001)。整块肝肿瘤切除与分开局部切除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7%、57.7%、29.8%和93.3%、38.9%、23.3%(χ2=1.282,P=0.25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46.0%、23.7%和86.7%、26.7、10.0%(χ2=1.706,P=0.191),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切除组与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χ2=3.088,P=0.079),2组患者在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结论对于多发的位于不同肝段的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效果与射频消融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在手术切除组,整块切除与分开局部切除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肿瘤的微脉管侵犯情况、肿瘤的分化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严重肝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肝叶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肝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9.6±40.5)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86.4±37.9)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937.4±172.3)ml、术后住院时间为(17.9±3.4)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2516.8±341.2)ml和(20.1±4.3)d,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51例(96.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48例(84.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P<0.05)。结论 肝叶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价值和特点.方法 将50例肝肿瘤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非规则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第2天血清AST、AL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天观察组血清AST、ALT降低;术后胆漏、胸水、腹腔感染、急慢性肝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均<0.05).结论 肝肿瘤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1年。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后,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下降,低水平黄疸消退;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1% 对13.8%,P>0.05);在术后随访1年,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4%(P<0.05);在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术后结石复发17例(2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结石残留、胆道狭窄和手术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残留[OR(95%CI)为3.5(1.3~9.6)]和胆道狭窄[OR(95%CI)为2.7(1.1~6.6)]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方法[OR(95%CI)为0.4(0.1~0.9)]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9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39例接受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另159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1.3±2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16.7±22.8)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2.3±60.0)mL、(18.9±3.2)h和(11.2±2.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01.7±70.2)mL、(20.1±4.1)h和(14.5±3.5)d,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PCT水平分别为(23.8±6.0)mg/L、(80.8±10.1)μg/L和(1.4±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6.8)mg/L、(96.7±11.3)μg/L和(1.8±0.4)ng/mL,P<0.05】;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4.1±2.9)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7)g/L,P<0.05】;在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二期手术切除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二期手术切除。术后1周比较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随访1年后比较2组生存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0%,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后的生存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且观察组1年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AST、ALT、TBil、DBil、IBil、TP、Alb、PA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二期手术切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后生存率,改善其肝功能各项指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0例,对观察组38例患者行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完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2.3±32.4)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31.0±27.9)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2.5±25.6) mL、(5.2±1.3) d和7.3±1.8) d】,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368.4±67.1) mL、(7.0±1.6) d和(10.4±2.0) d,P<0.05】;观察组术后7 d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19.7±5.2)μmol/L和(86.7±31.4)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4.1±5.8) μmol/L和(132.6±27.5) IU/L,P<0.05】,观察组术后7 d白蛋白为(43.3±10.8) 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4±10.1) g/L,P<0.05】,而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2±0.1)和(1.1±0.2),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P<0.05)。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于肝功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龄肝癌患者肝切除术资料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老年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的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70岁组(n=68)和70岁组(n=84),分析两组术前临床资料[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合并症、实验室指标、吲哚菁绿(ICG)15 min滞留率、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异常比例、肿瘤病理情况]、选择腹腔镜肝切除比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术前HBsAg阳性率、血红蛋白(Hb)水平均较低[29.4%vs 71.4%,(128.18±15.26)vs(138.57±16.67)g/L,P0.05],高血压较多(38.2%vs 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选择腹腔镜肝切除比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2%vs 2.4%)及术后ICU入住率(48.5%vs 17.9%)与70岁组比较更高(P0.05),但术后其他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70岁以上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72例,其中38例采取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7.4±20.7)min、(220.6±22.5)ml和(7.1±1.5)d,与对照组【分别为(185.6±25.3)min、(226.2±23.7)ml和(7.5±2.0)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35.5±4.2)U/L、(52.4±6.9)U/L和(61.5±6.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6±5.3)U/L、(79.8±7.2)U/L和(87.6±7.3)U/L,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0.0%、2.6%和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20.6%和20.6%,P<0.05)。结论 采取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